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wèi)、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xué)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lǐng)帶扔進江中,急切地?fù)湎蜃鎳鴳驯?。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fēng)雨如磐,豺狼當(dāng)?shù)?,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fā)現(xiàn)》,并旋即在《現(xiàn)代評論》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dāng)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wèi)、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huán)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余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準(zhǔn)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jù)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guān)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臺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wèi)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wèi)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dāng)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養(yǎng)于祖國,受虐于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guān)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
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tǒng)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
作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作文投稿,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