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 秦始皇創(chuàng)建大秦帝國之初,為了保障秦帝國的國土安全和政權穩(wěn)定,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的生存性擴張戰(zhàn)爭,對內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強力推行貨 幣、交通、計量器和文字的統(tǒng)一。從宏大的歷史視角來看,這些政治和軍事舉措,對于中國封建制度的確立,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的確有著巨大的歷史 推動作用,是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但是,毫無疑問,完成這些宏大舉措所要付出的巨大而沉重的代價,卻是由最底層的勞苦大眾所承擔 的。對于秦始皇時代的廣大民眾而言,秦始皇“西撫諸夷,東占遼東,南平百越,北卻匈奴”帶給他們的,是無窮無盡的苦難。這一點,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 感受最為深切,陳涉的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就道盡了天下人的共同感受。所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應者如云,天下為之震 動。 <a hrEf=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1.html/>蘇州易優(yōu)中考語文培訓</a>
事實上,天下人以秦為“苦”,并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才開始。統(tǒng)一前,七國鏖兵,秦軍攻滅山東六國,殺戮無數,這不僅苦了六國貴 族,苦了六國百姓,也苦了秦國百姓。統(tǒng)一后,六國貴族或被殺,被虜,或者隱避山野,屈身下流,失去往日的尊榮和富貴,自然倍感失落,痛苦莫名;六國百姓遺 民被強行歸于新的郡縣制度之下,行秦律,服秦役,被奴役,被歧視,兵賦徭役的負擔要比秦國民眾更為繁重;秦國民眾為統(tǒng)一戰(zhàn)爭付出巨大的生命和物力代價,原 以為戰(zhàn)爭結束后可以免去這些痛苦,獲得休養(yǎng)生息,但沒想到統(tǒng)一后仍然兵戈不休,徭役繁重,賦斂繁劇,刑法苛嚴。在這些如山如海、無休無止的賦稅徭役,如火 如淵的嚴刑峻法面前,無論是六國之民,還是秦國民眾,都只有一個共同的強烈感受:“苦”!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愈重,反抗 愈烈。天下民眾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他們的不滿和反抗。由于賦稅繁重,“百姓賀死而吊生”,用“渭水不洗口賦起”的民謠,諷刺秦王朝的橫征暴斂;用“生男 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民歌,控訴修長城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用“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直接詛咒秦始皇。公元前211年,有 一顆隕石落到東郡,立即就有“黔首”在這塊石頭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字,詛咒秦始皇,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的仇恨。公元前211年,竟有人在華陰的平舒 道上攔截秦始皇的使者,對他說:“今年祖龍死”,“祖龍”就是秦始皇,公然咒罵秦始皇今年就死,說明人民的憤怒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人民群眾各種形式 的斗爭,對秦王朝統(tǒng)治者威脅很大,盡管秦始皇本人狂妄驕橫、目空一切,也不能不對此感到擔心。在統(tǒng)一后的十余年中,他在全國進行了五次遠途巡行。秦始皇馬 不停蹄地“親巡天下,周覽遠方”,當然每次都有其不同目的,但這五次巡行還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到各地耀武揚威,加強對全國的控制。 易優(yōu)語文題庫,同步教材,真題演練,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據文獻記載,秦始皇出行時跟隨他的有隆重的儀仗和龐大的車隊:“大駕屬車八十一乘,法駕半之。屬車皆皂蓋赤里,木(fān),戈矛弩菔(fú),尚書、御 史所載。最后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這一套鋪張排場的車駕儀仗,兼收東方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儀仗的特點:“秦滅六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 也,尚書、御史乘之?!鼻厥蓟室赃@樣威風凜凜的氣勢巡行各地,其他的目的——如“游觀”、封禪、巡視邊防——有的還可以達到,唯有防范人民反抗的目的達不 到。而且就在秦始皇巡行的過程中,反抗 秦朝政府的烈火愈燒愈旺,就連秦始皇本人,最后也在全國農民大起義爆發(fā)的前夕,死在巡行的途中。
秦始皇五次巡行,每次的路線都不相同,目的同中有異,其間也發(fā)生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事件。
巡行隴西,首開惡例。秦始皇第一次巡行的目的地是隴西北地。關于這次巡行,史書上只有寥寥數語:“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這次出巡的時 間是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統(tǒng)一六國的第二年,巡行的方向是咸陽以西,目的地是隴西邊地。當時從咸陽通向西方有兩條大路:一條沿涇水河谷上行,一條沿渭 水河谷而至洮河流域,再往西就是通向西域的、后世所謂的“河西走廊”。秦始皇一行由咸陽出發(fā),沿通向洮河河谷的大路,達到渭水發(fā)源地隴西郡,又沿涇水至北 地郡,直達涇水上游的雞頭山,過回中,然后返回咸陽。
易優(yōu)作文網 語文學習好幫手 www.zequeka.cn
秦始皇結束了在東方的戰(zhàn)爭后,次年就急急忙忙地到咸陽以西的地區(qū)“巡游”,其目 的有兩個:一是視察當地政務,安定西部邊疆。多年以來,秦國歷代君主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東方,一次又一次的兼并戰(zhàn)爭使得秦始皇無西顧。統(tǒng)一戰(zhàn)爭結束后,秦 始皇西巡隴西邊地,宣揚秦王朝的赫赫聲威,震懾西域各國,安定秦王朝西部邊疆,應該是他巡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其次,隴西是秦人的發(fā)祥地,隴西留給秦人的族 群記憶,幾乎全部是以征戰(zhàn)殺伐換取生存空間的慘烈。秦始皇此次西巡,一方面是對祖先功業(yè)的緬懷與追尋,另一方面也是對祖先的告慰與自己功績的宣示。如此臆 測如果不妄,那么,秦始皇此次西巡故國土地,應該是有過諸如隆重祭祀一類的慶典活動的。
據說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的想法,就形 成于這次巡行途中。民間流傳的說法是,有一天,秦始皇夢中遇到天象大變,昏暗無光,鬼神作怪,非常驚恐,在萬般無奈之際,有一道人前來指點迷津:制十二金 人,方可穩(wěn)坐天下。秦始皇夢醒后,即下令將全國的兵器收繳集中于咸陽,鑄成十二銅人。有的學者指出,秦始皇一生極信方士道人之言,再聯(lián)系開國不久的擔憂心 情,此說是可信的。另一種說法是:一天,秦始皇在群臣陪同下,觀看舞水火流星和各種雜耍,正在興高采烈之時,忽見一隊殺氣騰騰、手執(zhí)刀劍干戈的武士上場表 演。秦始皇見了,觸動了心病,于是日思夜想,寢食難安。這時候,正逢臨洮農民送來一條消息,說是見到了12個巨人,當地還盛傳著一首童謠說:“渠去一,顯 于金,百邪辟,百瑞生。”秦始皇聽后,正中下懷。于是,便借助天意,下令收繳民間所有的兵器,集中于咸陽,鑄成了12個銅人。
學語文,就來易優(yōu)悅讀 http://www.zequeka.cn
封禪泰 山,刻石記功。公元前219年,也就西巡歸來的第二年,秦始皇又開始了第二次大巡行。這次的巡行方向是東南方,目的除了巡視郡縣,檢查山東六國舊地落實郡 縣制政權建設的情況外,最重要的就是祭天告成,歌功頌德,樹立皇帝權威。這一次秦始皇的巡行隊伍聲勢浩大,隨行的重要官員,有武城侯王離、通武侯王賁、建 成侯趙亥、昌武侯成、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 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jiū)等。車駕浩浩蕩蕩由咸陽出發(fā),沿渭水南岸的 “華陰平舒道”,出函谷關,經雒陽縣直至滎陽。然后由滎陽附近北行,穿過當時在此尚存的河道交通網,直達鄒嶧山(今山東省鄒縣南)。據說秦始皇到了嶧山之 后,登高遠望,豪情滿懷,對群臣說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銘,遺傳后世?!崩钏巩敿闯晌?,派人刻于嶧山之上。嶧山刻石全文為:
全國優(yōu)秀作文網站 http://www.zequeka.cn
關鍵詞:秦朝歷史作文素材,秦朝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
《(秦朝歷史)耀武揚威――五次出巡始皇殞命》添加時間:2025-05-23;更新時間: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