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 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獨(dú)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nèi)人洎外供奉, 曉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shù)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jìn),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羧玺嗌渚湃章?,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yáng)揚(yáng)。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fēng)塵傾動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fù)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zhuǎn)愁疾。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注釋]:
[評析]:詩序?qū)懙孟笊⑽脑?,旨在說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聞其先師,觸景生情,撫今思昔,記起童年觀看公孫大娘之劍舞,贊嘆其舞技高超,并以張旭見舞而書藝大有長進(jìn)之故事點(diǎn)綴。
[關(guān)鍵詞]:舞蹈,婦女,詠史,唐詩三百首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由易優(yōu)作文網(wǎng)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語文閱讀寫作素養(yǎng),就來易優(yōu)作文。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