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納蘭性德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注釋]:作者:佚名 第一首 鉤,兵器之形似劍而曲者。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冠“吳”以稱。古人詠疆場勛業(yè),每言此物。李公為一介書生,而有疆場建功之想者,蓋鴉片戰(zhàn)爭之割地賠款,為國之辱,胸有郁結也。李公仕宦之后,建水師,興洋務,謀招商,其終身所事,多為“把吳鉤”,與外人斡旋而已。又,“吳鉤”,兵器之銳者,自亦可喻己非常之才華?!鞍俪邩恰庇萌龂惖鞘?。許汜嘗拜見陳登,陳登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讓許汜“臥下床”。劉備謂許汜:“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陳登字)所諱也”,并謂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臥君于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李公引此事,言己入都求仕,不為一己。“意氣高于百尺樓”者,謂其經國之大志,自有勝于陳登?!耙蝗f年來誰著史”句以問為答,謂己可“著史”,且所著之史非百年、千年,而乃萬年耳!“三千里外欲封侯”謂己之建功,志在降服三千里外之洋人也。 “隨途驥”指跟從鄉(xiāng)試之一班俊乂,“定須捷足”則言必得先登也。閑情逐鷗,用《列子·黃帝》海上之人與鷗鳥相游樂事。謂己自當奮力,無心悠閑,不得學海上之人矣?!疤J溝橋”在京都西南,為京都要道也。所謂“蘆溝橋畔路”,則指李公入都之途耳。“瀛洲”,傳說中仙山?!缎绿茣ゑ伊羵鳌份d,唐太宗為網羅人才,設置文學館,命房玄齡等十八名文官為該館學士。每暇日,帝入館訪以政事,研討典籍;又命為學士畫像、作贊,題名號于爵里,時人盛慕之,謂入文學館為“登瀛洲”。句言“有人”,實乃言己,謂己此番入都定當獲士人盛慕之殊榮也。 此詩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氣,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誰,晚清歷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詩中,此詩最為世人稱道。前兩聯(lián)說盡詩人一生。運轉晚清機樞,捭闔歐美交際,盡李公“只手”而已。尾聯(lián)為詩眼,盡得詩家韻味,意蘊尤長?!靶χ浮倍?,含而不露;“幾人”云云,自信而無張揚。 第二首 櫪,馬槽也。《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yǎng),不可以重國?!本渲^多年于家,受教受養(yǎng)也?!凹t塵”,道家對人世之稱。“向紅塵”云者,謂今當走向社會矣?!榜x光”,指人世短暫之時光,出《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本溲远陙?,時有荒怠,于此頗有所悔?!榜R是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謂為“出群”,為“圖新”,己自不可依戀故里而當入世闖蕩也。 下兩聯(lián)接言己入都之后,當結交豪俊,拜望有道之人,借此以增益功底?!昂鸀椤痹普?,句意似問, 實特強之否定也,謂己絕不抑郁捆束,虛度此生耳。 此詩敘入都之目的為出群,為圖新;入都之首要當交結求益。 第三首 入都之途自須越黃河,登泰山,其勢與天相連,可俯瞰中土,開擴眼界。言己離鄉(xiāng)遠行亦半為此也。晉陸機與弟陸云于太康末由吳郡入洛,造司空張華,華一見而奇之,遂為延譽,薦之諸公,名溢京華,聲流四表。宋蘇轍與兄蘇軾嘉佑元年由川赴京,翌年皆中進士,嘉佑六年同中制舉科。轍中進士后尚有《上樞密韓太尉書》,欲干謁太尉以養(yǎng)浩然?!叭肼濉?、“來游”,俱為入都,詩引此,謂己之入都亦當如之也?!岸嘀x”,殷切問候之謂也?!皡肋怼?,讀書之聲也。句意之表似為對皓首窮經、于世無聞者寄予同情,而實則謂己自此將永別此途矣。 此詩由入都之途可飽覽山河秀色,廣開眼界說起,而接以陸機、蘇轍自勵,自信入都將鯤化而鵬運也。 第四首 “往事成塵”謂昔事如煙;“東西南北身”言己當以天下為家?!抖Y記·檀弓上》載孔子之言曰:“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李公謂己亦應如之,為蒼生、為國家而生,為民族、為社會而死,己非一己,乃蒼生、國家、民族、社會之人也。白下,南京別稱。青衫,學子所服。有感于往昔之多度迷頓,長時不達,年十八方秀才中式,此李公之可慨可嘆者也。 “窮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無須占卜;至于富貴何時而能周濟貧賤,此皆天數(shù)耳。長時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舊儒巾”云者,謂己至今仍依然故我也。 此詩追悔往事,雖多不達之慨,然自信乃命數(shù)使然。 第五首 “虱處裈”用阮籍《大人先生傳》語:“夫虱之處于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滅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處區(qū)內,亦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句承上詩,謂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處裈,窮達皆命也。“龍門”,《藝文類聚》引辛氏《三秦記》言魚躍龍門,“上者為龍”,后因以科舉會試中式為登龍門。句謂己欲乘翌年順天鄉(xiāng)試,一躍而除士子之服也?!霸S多同輩矜科第,已過華年逐水源”云者,謂諸多同輩以科舉而炫耀,而己已過青春年華,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躍也。 求此一躍,緣于“功名”,此兩字頻添李公之熱血滿腔。“半生知遇有殊恩”則似言昔時嘗有知遇之恩。“半生”若作后半世解,則此句亦自信之語,謂己之后半世將為皇上所知遇也。李公此時落于人后,何至頻有此自信之語,抑冥冥有告與?“棖觸”,感觸也?!奥勲u”用祖逖事?!稌x書·祖逖傳》載,祖逖與劉琨善,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本渲^心有壯志,每每有所感觸,思圖奮發(fā)。“記取秋風拭淚痕”者,言己昔有秋試失利之痛也。 此詩言追逐功名之甘苦,申言入都之目的乃欲過鄉(xiāng)試,達龍門耳。 第六首 桑干河,京都郊外之水名?!鞍自啤?,用狄仁杰事?!杜f唐書·狄仁杰傳》載:狄登太行,“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巴麃辛⒕弥?,云移乃行?!睍r李公父于京都任職,為刑部郎中,記名御史。句謂父母居于京郊,己所能為者唯遙祝平安耳。李公父于科舉入仕前以課館為業(yè),李公六歲即入家館棣華書屋接受其父教誨,故詩有“回首昔曾勤課讀”語?!柏撔慕裆形闯擅?,則謂己之有負父教,至今未能成名也。 李公父于道光十八年,即公歷1838年中進士,躋身仕途,于宦海之中,固持清節(jié),至此時已達六年?!傲昊潞!痹圃?,所言即此?!扒Ю锛視龠h行”謂己之赴京乃父之函命也?!按好骰ǚ拧敝缚婆e中式;“烏鳥私情”,用李密《陳情表》語。句謂待到順天鄉(xiāng)試中式,庶幾始可慰藉父母,報答父母哺育深恩于一二耳。 此詩頌揚父母教養(yǎng)恩德,自信將不負所望。 第七首 “邯鄲夢”,典出唐人沈既濟小說《枕中記》。盧生于邯鄲途中遇道士呂翁,枕呂翁所賜之枕而入枕中,得榮華富貴,醒而后知夢。詩所謂“醒遲”,常解則為未醒,言仍碌碌于建功樹名;然人世本如夢,李公乃積極入世者,故李公所言之“醒遲”當別作它解,謂享用榮華富貴久永也。“蓬瀛”,蓬萊、瀛洲,傳說中之仙山,借喻殊榮殊遇也。“系人思”,謂牽掛己之慕思?!暗屈來敗?,既可解為獨占鼇頭,中狀元,亦可解為立鼇頭,入翰林。蓋科舉時狀元及第,則立于鐫刻有巨鼇的殿階石上迎殿試榜;而翰林院學士立于鐫刻有巨鼇的殿階石上朝見皇帝亦典制。“鳳池”即鳳凰池,既用為中書省美稱,亦用喻宰相之職。句謂己既已入世,則應立志功名,中狀元,入翰林。至如入中書,為宰輔以“何時”發(fā)問者,亦自信此自有日也。 頸聯(lián)謂己喜詩嗜酒之名士習俗未改,用喻祥瑞?!稘h書·王褒傳》載上聞“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謂生有此福,祥瑞自臨,我李公宜如此也。 此詩言志,自信冥冥有助,仕途騰達,扶搖青云也。 第八首 “吟囊”,詩囊也,用唐李賀事。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言賀外出,“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入都備辦,有一擔行李并盛詩稿之錦囊,檢點所需攜帶書籍,想及將赴京,不盡欣喜欲狂。旅途日夜兼程,月夜乘舟于淮河,霜晨騎馬于北京德勝門外之薊丘。為我之行也,故人持贈,妻室治裝。所愧者,京都物價高昂,生計所需尚賴父母?!伴L安居不易”用唐白居易事。辛文房《白居易傳》曰,白居易觀光上國,謁顧況,顧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食指”,謂居家生計也。 此詩所特需述者為頸聯(lián)用典之瑕疵?!凹內墅湣睘樗畏都內适?。范受父范仲淹之命,自蘇州以舟運麥入丹陽,遇故人石曼卿縫親之喪,扶柩返鄉(xiāng),途無資財,遂全船送之。一本“純仁麥”作“王祥劍”,“王祥劍”為晉呂虔事。《晉書&S226;王祥傳》等載,刺史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呂謂“茍非其人,刀或為害”,乃贈時為別駕之王祥。王佩之,后果為三公。李公于此二典或艱于選擇,故有異文。此二事所言之麥、劍,借指故人之所贈雖不無其可,然純仁麥系贈喪親者,李公進京趕考,晉見父母,胡可授受此不吉之物?王祥劍而言“共贈”,亦甚不類。 “荊婦”,己妻之謙稱也?!瓣戀Z裝”用漢陸賈事?!妒酚?S226;陸賈傳》言,陸賈病免家居,賣出使越所得橐中裝千金以分其子,以為子孫生計。句之義欲借用以指父母賜予己一房之財物,顯亦有大不妥處:李公之父時未病免。且陸賈之家居,乃為避諸呂,此有涉朝政,豈可不為大忌乎? 此詩言打點行裝,親朋相送,自愧入都生計仍需父母扶持也。 第九首 “驪歌”,告別之歌?!对娊洝酚幸菰姟扼P駒》篇,為告別所賦,因以為典。“緩緩”者,依依之況也。與親朋話別筵席,難以舍分。“磨鐵硯”,用五代桑維翰事。據(jù)《新五代史》本傳云,主司惡“?!?、“喪”同音,勸桑不予進士。桑乃以所鑄鐵硯示人,謂“硯弊則改而它仕。”卒以進士及第?!俺方鹕彙庇锰屏詈T、宋蘇軾事。據(jù)二人本傳載,綯、軾均嘗夜對禁中,唐帝嘗以金蓮華炬送綯還;宋帝嘗“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敝^己之入都,立桑維翰之志,誓取進士;效令狐綯、蘇軾之功,再回故里時能得帝王以金蓮華炬、金蓮燭相送也。館閣,翰林院之稱。而今此處正乏人物,正是我文章報國大可為之時?!皵垺?,撮持也;“蒼蒼”,深黑也;“迍邅”,困頓也。句謂時尚年輕,終不當久不得志耳。 此詩言別,述愿,立誓,自信將以文章報國。 第十首 父母居京,入都則可拜見,故云“到家”也?!罢魅吮鄙先瘴餍薄?,謂己由皖入都,時值下午也。“槐廳”,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云:“學士院第三廳……當前有一巨槐,素號槐廳。舊傳居此閤者,多至入相?!薄懊鹘洝?,貢生?!爸嚫健?,自謙之言?!肮鹪贰?,科舉考場。句謂己以優(yōu)貢入試,中式之席,折桂之位,正虛以己待也。 “短劍”,匕首之類。人間恩怨,一笑可泯,何以用短劍為哉?故“收”;“籠紗”用王播故事。據(jù)五代王定?!短妻浴肪砥咻d,唐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寺院,隨僧食餐。僧人厭之,常于飯后擊鐘。王播聞鐘而往,則飯畢矣。后二紀,王播以重位出鎮(zhèn)揚州,見舊時于寺院壁所題之作,盡為碧紗所籠。句謂世態(tài)炎涼自可由王播事知之?!榜嗰R高車”,富貴者所有。漢司馬相如初赴長安,嘗題橋柱曰:“不乘駟馬高車,不復過此橋?!蔽猜?lián)言己此次入都,誓求仕途顯赫,否則絕不返鄉(xiāng)回皖耳。 此詩重在言誓,由“人情冷暖”更生發(fā)感悟。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評析]:
[關鍵詞]:月夜,夏天,懷人
《酒泉子·謝卻荼蘼》由易優(yōu)作文網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語文閱讀寫作素養(yǎng),就來易優(yōu)作文。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