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注釋]:作者:佚名 以“秋聲”為題材的作品并不多見,歐陽修有《秋聲賦》為賦之代表,而蔣捷這首《聲聲慢》亦堪稱詞中楷模了。在詞中,寫了一個秋夜中的種種秋聲。筆鋒非凡,意味亦顯獨特。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比漕I起全詞。點明這是菊花盛開、紅葉掩映的深秋時節(jié)。憑窗謗聽著連綿不斷的秋聲引起心中陣陣凄涼?!捌鄾觥笔前言~中各種聲音串聯(lián)起來的線索。 “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薄岸够ㄓ辍?,指陰歷八月豆子開花時的雨,這里點出秋雨聲雜風聲率先而來。風雨凄涼,長夜難眠。風聲中又傳來了稀疏的更點聲。這更聲來自城門上的更鼓樓。“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安绘i”,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為他是不想聽到的。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這里直寫“二十五點”,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難捱。風不僅送來了更聲,又搖響了檐底的風鈴。“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揭示了主人公聽到鈴聲引起的心理活動,他最初以為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聲。但老友都在遠方不可能來,那么這會是誰呢?突然明白原來是風鈴的聲音。作者這里用筆極為巧妙,看似是誤聽,實則借寫對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卑压P觸從深夜轉向黎明。月亮沉落,號角聲起。軍營中人馬騷動。蔣捷生活于宋末元初,進士及第不久,南宋被滅。他隱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來作官。這聲音表明,元朝統(tǒng)治了全國,而且軍旅遍布這些聲音,對于不肯和元統(tǒng)治者合作的詞人來說,豈不是比之秋風秋雨的聲音更加刺耳驚心嗎? “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燈光閃爍之處,又傳來了鄰舍在砧石上擣練之聲。鄰家主婦一夜未眠趕制寒衣,天明未睡。這也不能使詞人寬慰。 “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白蛞购瞬蛔▲Q,驚四千里夢”岳飛這句詞和詞人心境相同,皆因滿腹心事起。把蛩的叫聲稱為“訴愁”,借把自己的愁懷轉嫁給蛩鳴罷了?!霸V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彼坪跏求鞍殉羁嘤址纸o了橫空的過雁。巧妙地又點出大雁叫聲的凄涼和它帶給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給人的愁緒往往同引起人對遠人的懷念分不開。收尾以雁聲,反映了詞人獨特的構思。 詞人以“豆雨聲”起,以“雁聲”收,寫了秋夜中聽到的十種秋聲。但聲聲總離不了凄涼意,使一個正在發(fā)愁的人諦聽這些聲音,使作為聲音的客體,嚴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體印記,因而從笳聲、雁聲、蛩聲、鈴聲中聽到的,都是詞人的苦悶心聲。
[評析]:
[關鍵詞]:宋詞三百首,豪放,壯志,愛國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由易優(yōu)作文網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語文閱讀寫作素養(yǎng),就來易優(yōu)作文。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