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的連陰雨過后,一大早,太陽公公像還沒有睡醒一樣,時而露出半個臉,時而又躲進(jìn)云層里。漫步走出小區(qū),賣早點(diǎn)的師傅還沒有收攤,看見我微笑著招呼,映入眼簾的是早點(diǎn)的品種介紹,但更吸引我的是新品種——地軟包子。
地軟,又叫地耳、顏色和形狀都非常象黑木耳,有關(guān)資料介紹它是一種菌和藻的混合生物,主要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坡地上和河溝邊。生長范圍很廣,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為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又清熱明目,收斂益氣,有一定的藥效。
腦海中立刻顯現(xiàn)出一幅幅圖畫……
夏日的雨后,約上幾個小伙伴端著小盆子,去村外的窯背上撿地軟。雨后的空氣格外清新,花草就像洗過澡一樣亮麗,偶爾還能看到陰坡處草葉下暗藏的水珠滾動。
蘇州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中小學(xué)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蹲下身子,就可以看到一層綠茵茵的地軟平平地躺在那里,地軟只有在夏日的雨后才有,太陽照的時間稍微長點(diǎn),又不見了蹤影。這就要求雨一停就趕緊去,手還要快一些,不然撿的會很少的。
一撥孩子有說有笑,兩只小手卻一點(diǎn)也不停歇,這里的地軟又多又大,撿拾的人也多。手快的一會就開以撿滿小盆子,手慢的只好撿一些小一點(diǎn)的。等到要回家時,看看條絨布鞋上被殘留的雨水打濕的鞋面,鞋底上的泥團(tuán),即使家人嘮叨一頓,但想著可以吃到香香的地軟菜,還是挺高興的。
有時遇上連陰雨,天一放停,村里的婦女還會結(jié)伴去距離村子五六里路的塬上,她們挎著竹籠,帶上點(diǎn)干糧、水,這樣的收獲更大。
撿回來的地軟可要反反復(fù)復(fù)地沖洗,這就成了母親的活了。只見一向做事利索的母親端來一個大盆,把撿回來的地軟一股腦兒倒進(jìn)去,地軟沉入了盆底,那些小柴棒就浮上水面,母親打撈起那些柴棒、葉屑,如此反復(fù)幾次,水清澈了許多,但是葉屑還沒有完全干凈,剩下的全是緊緊地貼在褶皺處的,這時母親就把地軟從水里撈出來晾曬在草席上,蹲下來一點(diǎn)點(diǎn)的用手去摘撿。 蘇州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中小學(xué)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于洗干凈了這些地軟,就可以晾曬在屋檐下,等著陰干好后食用,嘴饞的我們還會偷偷地吃那濕漉漉的地軟,放入嘴里輕輕嚼一嚼,脆脆地,滿口都是清香。
陰干好的地軟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炒雞蛋、炒肉(在那時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一道菜)、拌豆腐,但最好吃的要算和豆腐粉條包成包子。做法簡單,用開水將干地軟泡軟,淋干水分,拌上小蔥、豆腐、粉條即可,蒸熟的包子既軟乎,又有一種特殊的爽適感,直到現(xiàn)在,我都喜歡。
現(xiàn)在很少回老家,即便回家遇上下雨,也不會再去撿地軟,村子里的老人說現(xiàn)在很少見到這些野生的東西了,再說現(xiàn)在的條件那樣也好,誰還稀罕吃這樣呀。
是呀,流逝的日子再也不復(fù)返,但那時的情景卻深深地留在記憶中……
——作文培訓(xùn),閱讀寫作培訓(xùn),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散文隨筆)拾地軟》添加時間:2025-05-22;更新時間: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