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無讖,又名曇摩懺,曇無懺,是因梵語譯音不同所致。中天竺人,6歲喪父,跟隨母親靠給人織毛毯為生。他的母親看到沙門達摩耶舍,又名法明,受到僧侶和百姓的崇敬,得到很多布施,就讓無讖拜法明為師。到他10歲時,和幾個同學一起學讀咒語,表現(xiàn)出超人的聰明才智,每天能誦經(jīng)萬余言。起初,跟著師父學小乘佛
兼學哲學、邏輯、工藝技術(shù)、天文算術(shù)、醫(yī)術(shù)、藥劑、文法、訓詁講說精辯,沒有人能與他抗衡。后遇白頭禪師,他們曾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辯論,無讖雖攻難鋒起,但始終也駁不倒白頭禪師,無讖敬服禪師精深的義理,他對禪師說:“你所持理論的經(jīng)典著作,能來給我看一看?”禪師交給他一部樹皮本的,《涅磐經(jīng)》,無讖讀后驚異而悟,既慚愧又遺恨,自己簡直就象是井底之蛙,長期以來迷失方向。于是他在眾僧面前悔過,從此專學大乘佛經(jīng)。到他20歲時,能誦大小乘佛經(jīng)二百多萬言。無讖的堂兄擅長調(diào)養(yǎng)大象,但不小心弄死了國王乘坐的一頭白耳大象,國王惱怒,殺了無讖的堂兄,并下令不準收尸,誰收尸殺三族。親屬們都不敢去收尸,無讖哭著安葬了堂兄。國王欲殺無無讖說:“您因法而殺我堂兄,我因親情而安葬堂兄,并沒有違背大義,您為何要惱怒?”當時在場的人都很害怕,無讖卻神色自若,國王也因他很有志氣,寬恕了他,并留在宮中供養(yǎng)。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無讖精通咒術(shù),他所施的咒術(shù)都能驗證,被稱為西域的大咒師一次,他隨國王登山,國王渴了想喝水,附近卻沒有水,無讖念起密咒,使石頭上流出水來,無讖贊頌道:“因大王惠澤所感,遂使石頭上生出甘泉?!编徑膰衣犝f了這件事,也都贊嘆國王的德行。這一年風調(diào)雨順,百姓安樂,國王很欣賞無讖的道術(shù),對他深加優(yōu)寵。但是沒過多久,國王不那么熱衷道術(shù)了,對無讖也漸漸疏遠,無讖也感到相處的久了,難免生厭。于是辭別國王,前往罽賓,帶著10卷本的《大涅磐前分》以及《菩薩戒經(jīng)》、《菩薩戒本》等經(jīng)書。但是罽賓的僧人多學小乘佛經(jīng),不信奉《涅磐經(jīng)》,于是他又東行來到龜茲國,隨后,又來到姑藏,住在供來往行人住宿的旅舍中,恐怕攜帶的經(jīng)書丟失,睡覺時把經(jīng)書枕在頭下。睡著后有人將經(jīng)書從枕下抽了出來,他醒來后,以為是來了盜賊,連續(xù)三個晚上都是這樣,這時他聽到空中有人說:“這是如來解脫之經(jīng)藏,怎能枕著睡覺?”無讖這才明白過來,于是他將經(jīng)書放在高處。這天夜里真的來了盜賊,盜賊想拿經(jīng)書,可是舉了幾次都舉不動。第二天早上,盜賊在一旁看到無讖輕輕地拿起經(jīng)書走了,認為無讖是圣人,就來向無讖禮拜、謝罪。 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7.html>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河西王沮渠蒙遜僭居涼州,自稱為王。因無讖在西域一帶很有名氣,蒙遜召見無讖,并給予很高的待遇。蒙遜素來信奉佛法,有志于弘揚佛教,想請無讖翻譯經(jīng)書,但無讖不懂當?shù)氐恼Z言,又沒有人傳譯,恐不能勝任,因此沒有立即著手翻譯,而是用了3年時間學習漢語,這才翻譯了《初分》10卷。
當時,僧人慧篙、道朗,是河西(泛指甘肅、青海黃河以西)一帶最杰出的佛學人才。無讖譯出10卷《初分》后,他們對無讖都非常推重。一次,無讖為幾百名僧侶和信徒講《初分》,很多人提出質(zhì)疑,無讖臨機釋疑解滯,清析明辯,如若流水,且又詞彩華美,邏輯嚴密?;鄹?、道朗請無讖再翻譯其他的經(jīng)文,無讖次第譯出了《大集》、《大云》、《悲華》、《持地》、《優(yōu)婆塞戒》、《金光明》、《海龍王》、《菩薩戒本》等經(jīng)文,約六十余萬字。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無讖因他的《涅磐經(jīng)》不是全本,又回到外國去尋找,正值他的母親去世了,就回家鄉(xiāng)住了一年多。后來他在于闐國得到了《涅磐中分》,帶回姑藏開始翻譯,還派人再次到于闐國,找到了〈涅磐后分》,無讖又繼續(xù)接著翻譯,共譯為33卷,全書的翻譯從北涼玄始三年(公元414年)開始,直至玄始十年(公元421年)十月二十三日才將《初分》、《中分》、《后分》三部分翻譯完畢,這一年是南朝宋永初二年。無讖說:“《涅磐經(jīng)》的梵文本共有35000偈,我們的譯本只有一萬余謁,比原本減少了約一百萬字?!?
無讖曾告誡蒙遜說:“境內(nèi)有疫鬼聚集,必定多有災異?!泵蛇d不信,說是要親自看見才信。無讖就使用咒術(shù),讓蒙遜看見了疫鬼,把蒙遜嚇壞了。無讖說:“要潔誠齋戒,用神咒驅(qū)趕?!庇谑菬o讖開始念咒語,3天后對蒙遜說:“鬼已經(jīng)走了。”當時在北涼的邊境上,有人看到有好幾百個疫鬼,倉逞而逃。北涼平安無事,這都是無讖的功勞,蒙遜對無讖更加敬奉。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到北涼承玄二年(公元429年),蒙遜討伐西秦乞伏暮末,用他的長子興國為先鋒,結(jié)果被暮末打敗,興國被擒。后來暮末和興國又被赫連定定俘獲,再后又被吐谷渾所破,興國在混戰(zhàn)中被亂兵殺死。蒙遜大怒,說是事奉佛法,沒有得到好報。即下令遣斥沙門,50歲以下的僧人一律罷道還俗。先前,蒙遜曾為他母親造了一尊一丈六尺的石佛像,當蒙遜下令遣斥沙門時,石佛像泣涕流淚,使蒙遜有所感悟,再加上無讖又極力勸諫,蒙遜終于收回成命并有所懺悔。
當時北魏拓跋燾聽說無讖頗有道術(shù),派使者前來迎接,并對蒙遜說:“若不將無讖送來,將以兵戈相見?!泵蛇d敬事無讖已有很長時間了,不忍讓他離去。拓跋燾又派太常高平公李順,來封蒙遜為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jīng)鲋?、西域的軍事事務,以及太傅騾騎大將軍、涼州牧、涼王,并賜給九種(車馬、衣服、樂則、朱戶、納陛、虎貪、弓失、鐵鉞、禾巨匘)物品,又命蒙遜:“聽說你那里有個無讖法師,博學多識,如高僧羅什;秘咒神驗,猶如澄公。聯(lián)欲請他來宣講佛法,請立即將他送來?!?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蒙遜與李順在新樂門宴飲,蒙遜對李順說:“老臣蒙遜,事奉朝廷,不敢有任何違失,而天子聽信佞臣之言,逼迫甚緊。上次老臣上表要求留下曇無讖,現(xiàn)在又來征召索要。曇無讖是我的門師,老臣甚至不惜殘年,愿與無讖法師同死,人早晚都有一死,這也是人生的規(guī)律。”李順說:“大王真誠地對待朝廷,派愛子入侍,朝廷也欽慕大王的忠心,所以加封諸多名銜,待以非常之禮。但大王若是僅僅因為一個胡人,就有虧于山岳之功,且不能忍耐一時的激忿,有損于大王的美名,有負于朝廷的厚待,我認為大王不會這樣做。主上虛心之至,弘文是知道的?!焙胛?,就是蒙遜派往北魏的一個使者。蒙遜說:“大常的口才就象戰(zhàn)國時的蘇秦一樣,恐怕老臣的請求不會得到批準。”
蒙遜既不想放無讖去北魏,又害怕北魏的強大。到北涼義和三年(公元433年)三月,無讖固請西行,要去尋找《涅磐后分》,蒙遜對無讖要求離去非常忿恨,于是就密謀殺害無讖,并假裝著為無誠準備干糧和路費,還贈給無讖很多寶物。臨出發(fā)時,無讖流著眼淚對眾人說:“我的前世的宿對將至,圣人也救不了我!”因無讖早有心愿西行尋經(jīng),所以不能在此多留。無讖出發(fā)后,蒙遜果然派刺客將無讖殺害于路途。這一年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無讖終年49歲。無讖被害使僧侶和信徒們都感到非常痛惜。隨即,蒙遜常常在白天看到有鬼神用劍來刺他,到這年四月,蒙遜寢疾而亡。
當初,無讖在姑藏時,有一位張掖的沙門道進,欲從無讖受菩薩戒,無讖說:“姑且先悔過?!钡肋M于是竭誠悔過7天7夜,到第8天,來找無讖請求受戒,無讖忽然大怒,道進想,也許是我業(yè)障未消的緣故吧。于是他用了3年時間,全力以赴,一邊坐禪,一邊懺悔,終于進入了入定的狀態(tài),見到釋迎文佛和很多佛與菩薩授給他戒法。這天晚上和道進一起的有十幾個人,在夢中的感應與道進所見相同。道進要到無讖那里告訴他這件事,快走到時,無讖驚起唱道:“善哉,善哉,你已經(jīng)感應到戒法了,我當為你作證?!贝蔚谟诜鹣袂罢f戒相。
當時,沙門道朗,是關(guān)西一帶很有名望的和尚,當?shù)肋M感夢的那天晚上,道朗也有所通夢,自卑沒有受戒法,為佛法修行,求為道進的弟子,于是從道進受戒的人達一千多人。道進傳授此法,直到現(xiàn)今,這都是無讖生前定下的規(guī)則。
有資料記載說:《菩薩持地經(jīng)》,應是伊波勒菩薩傳來的,后來,果然是由無讖所傳譯,疑無讖不是凡人。
蒙遜有個堂弟沮渠安陽侯,為人強志、通達,獵涉眾多書籍。因無讖來到河西,弘揚闡釋佛法,安陽侯開始閱讀佛經(jīng),并奉持五戒,他所讀過的眾多的經(jīng)書,都能夠背誦,以務學和博聞而著稱。
后為求法而度過流沙大沙漠,來到于闐國,在瞿摩帝大寺遇到天竺國法師佛馱斯那,安陽侯向斯那咨問道義。斯那精通大乘佛經(jīng),天才秀發(fā),能大量背誦佛經(jīng),明了禪法,故在西方各國被稱為“人中師子”。安陽侯跟從斯那學習《禪秘要治病經(jīng)》,因經(jīng)書是梵文本,很快就通誦。隨后東歸,在高昌(今屬新疆)得到《觀世音》、《彌勒》二“觀經(jīng)”各一卷?;氐胶游骱?,即譯《禪要》為漢語。
到北魏吞并西涼后,安陽侯南行投奔南朝宋,隱志潛身,不與人世交往,常游塔寺,后以隱士終其身。
安陽侯翻譯出《彌勒》、《觀音》二“觀經(jīng)”時,丹陽尹孟凱看到后非常欣賞。竹園寺慧睿尼姑又請安陽侯譯《禪經(jīng)》。《禪經(jīng)》是安陽侯最熟悉的佛經(jīng)之一,翻譯時得心應手,毫無滯疑,僅用了17天就譯出了五卷本的《禪經(jīng)》。隨后,又在鐘山定林寺譯出《佛父般泥洹》經(jīng)》一卷。安陽侯向佛后就不再與妻子和孩子住在一起,對人世的榮利絕無欲望,安心做僧侶,宣通佛法,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贊揚。后因病而卒。
無讖所譯的諸多佛經(jīng),于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一453年)年間傳人建鄴,道場寺的慧觀法師,有志于重新尋求全本《涅磐后分》,于是上啟宋太祖,請求給予資助,派沙門道普,帶著10個書吏,西行尋經(jīng),走到長廣郡,因船破傷了腳,后病故。道普臨終時感嘆道:“《涅磐后分》與宋地沒有緣啊!”道普本是高昌人,曾游歷西域各國,擅長焚書,備通各國語言。
當時高昌還有一位僧人法盛,也曾游歷外國,立傳有四卷。又有些法維、釋僧表等,都曾前往佛國。
——作文培訓,作文輔導,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