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文學(xué)素養(yǎng) > 作文素材
網(wǎng)頁轉(zhuǎn)word

(清朝歷史)王爾烈傳: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Word格式下載

全文21000字


  近些年來我們在電視熒屏上經(jīng)常能看到有關(guān)清代名人傳記的影視作品,譬如《宰相劉羅鍋》《銅牙鐵齒紀(jì)曉嵐》,這兩部作品主要記載清代兩位大才子劉墉和紀(jì)曉嵐的傳奇經(jīng)歷,他們的聰明才智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與他們同時期的另外一位歷史人物卻很少為人所知,他不僅僅是二十年前紅遍全國的一部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中的主人公,而且近三百年以來有關(guān)他的逸聞趣事一直活躍于東北民間,他就是人稱 老主同場少主師 、 文壓三江 的關(guān)東才子王爾烈。
  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1727年(清雍正五年)出生于遼陽縣賈家堡子(今藍家鄉(xiāng)風(fēng)水溝村)。當(dāng)王爾烈年僅16歲時,他的詩文、書法就在關(guān)中一帶很有名氣。他在26歲時參加全州的童試,中了秀才,直到39歲時參加京試時也未能及第,在他44歲時再次參加京師禮部主持的恩科會試,中了貢士,后經(jīng)過殿試,高中二甲一名進士。隨后清朝廷任命他為翰林院編修。在乾隆二卜八年,乾隆皇帝又委任他擔(dān)任《四庫全書》纂修官并三通館纂修官,從事《四庫全書》的纂修工作。后來又過了二年,朝廷又特任他為京師會考同考官。在他54歲之時,又派他到陜西任監(jiān)察御史,負責(zé)稽查滿清王朝在陜西的鑄幣情況,主要分理陜西的一些刑事案件。約乾隆五十三年,當(dāng)時王爾烈已61歲,清朝廷調(diào)他回京任順天府丞。公元1796年,乾隆讓位給十五皇子嘉親王,特地委任王爾烈為內(nèi)閣侍讀學(xué)士,嘉慶四年,王爾烈72歲,朝廷任他為大理寺少卿。后因年事已高他在卸任后回到遼掌管沈陽書院,于74歲即(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病逝,依照其遺囑葬于風(fēng)水溝村的南山山麓。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少年英俊初顯奇才
  王爾烈(1727~1801),別名仲方,從小生活在詩書官宦家庭,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雖然王爾烈后來被過繼給叔叔王組,但是他的生父王縉仍然十分重視對他的啟蒙教育。有一年冬天,王爾烈戴著一頂草帽在院里玩耍。有一商人笑他 穿冬裝載夏帽胡度春秋 ,王爾烈則回敬了一句 走南方竄北地混賬東西 。大約在1737年,那一年王爾烈年僅10歲,他在遼陽城魁星樓附近的一所學(xué)館接受其啟蒙教育,同時在家中向他的父親王縉學(xué)習(xí)詩文和書法,少年時代的王爾烈就能詠誦許多詩詞曲賦,顯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學(xué)識,并且為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于他兒時的故事廣泛地流傳于遼東一帶,其中較能體現(xiàn)其少年英才的當(dāng)數(shù) 東門試駿 的故事。乾隆七年(1742年),王爾烈15歲。這一年,他人遼陽中心廟塾館讀書已經(jīng)是四年了。其實他在家時,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從6歲起他的父親便開始了對他的童蒙教育。他從幼時便天資聰穎,而且勤奮好學(xué),刻苦攻讀,再加上家風(fēng)淳樸,家教嚴(yán)格,尤其精深于文學(xué),更喜好詩詞。到了這個時候他已具備了深厚的學(xué)識功底。 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a>
  王爾烈幼年的老師名叫崔璨,是王爾烈先祖王玨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孫,出身于書香門第,所以學(xué)識淵博,喜歡詩詞歌賦,尤好書法和善于畫畫。這一切均對年幼的王爾烈產(chǎn)生極大影響。但是特別之人有他的特別之處,所以他的性情有些刁鉆古怪,在平日里喜歡當(dāng)著學(xué)生的面吹胡子瞪眼睛。其實崔璨對學(xué)生的嚴(yán)格要求對他們的日后發(fā)展非常有利。崔璨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那就是:教學(xué)有方,善于循循善誘。
  活說這一天正值陽春,關(guān)中的天氣已是春意盎然,老師崔璨在結(jié)束了一日的教學(xué)課程之后便帶領(lǐng)學(xué)生們?nèi)ミ|陽城東門樓登臨游玩。學(xué)生們聽了之后歡喜雀躍,便相互簇擁著出了門。轉(zhuǎn)眼間師生一行人已來到目的地,遼陽城東門樓的東面是魁星樓。說來也巧,在遼陽當(dāng)?shù)赜幸粋€傳說,據(jù)說王爾烈的曾祖在修魁星樓時,特意把魁星的筆尖對準(zhǔn)了家鄉(xiāng)風(fēng)水溝的方向,企圖在族人中點出個狀元來,若干年后此舉竟靈驗在王爾烈的身上。當(dāng)時在東城門大東門門樓上還鐫有 東門試駿 四個大字。當(dāng)?shù)厝苏f這是當(dāng)年努爾哈赤親筆所留。今天老師崔璨帶領(lǐng)著他的學(xué)生們登臨東城門樓,其目的大概就在于 東門試駿 吧。古時曾有 東門試駿 ,今日崔璨也要在這里來個 東門試駿 ,以探試他的這些弟子的學(xué)識功底,同時檢驗自己的教學(xué)效果。只不過當(dāng)時他只是將這種想法暗藏于心并沒有說出而已。老師走在前面,學(xué)生王爾烈與其同窗崔瑾緊隨其后。王爾烈是崔璨的得意門生,而崔瑾則是崔璨的族親。今天崔璨將崔瑾與王爾烈并肩帶在身邊,那是有著他的特殊的用意的。崔瑾與王爾烈為同窗好友,平日里二人總在一起探討學(xué)業(yè),而且學(xué)習(xí)成績也不相上下。崔璨將他倆帶在身邊一來可以檢查二人的學(xué)習(xí)情況,以此來激勵他們有更大的進步。同時也給其他學(xué)子起到一個楷模作用。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王爾烈顯示出扎實的學(xué)識功底和超人的智慧。據(jù)說當(dāng)時崔璨抬頭望見高聳的城門、巍峨的城樓不由心生感慨,吟道: 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二人,當(dāng)時王爾烈和崔瑾心里也明白,這是老師特意為他倆出的題目。王爾烈不加思索,脫口便道: 東門外,東門里,里外通今風(fēng)。 眾人齊聲喝彩。崔璨并沒有回頭,而是繼續(xù)出題道: 東門試駿,風(fēng)浩浩,常伴分鬃烈馬。 于是他馬上接口回答道: 西城競鵬,云飄飄,久隨并翅蒼鷹。 崔璨心里暗暗稱贊王爾烈在小小年紀(jì)竟有此鴻鵠之志。心想他日后肯定會有一番大的作為。這樣一來二去的對對聯(lián)當(dāng)中王爾烈并未被師傅所出的難題難倒,作為獎賞,崔璨破天荒的帶著自己的學(xué)生到附近的酒肆 天然居 去吃飯,他們師生二人萬萬沒有想到竟然由此引出一段情緣佳話來。
作文培訓(xùn)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話說這家酒肆是由一個姓陳的商人所開的,是陳家祖上留下的產(chǎn)業(yè)。雖說店面不大,但店主憑借其周到的服務(wù)招攬了不少的回頭客。在師生飲酒酣暢之間,不時有個女子前來添酒上菜。一個是青春年少,一個是二八佳人,酒席間二人詩酒對答漸生情愫。在他們離席之際陳姑娘送客門前,竟有一些離別的惆悵,陳姑娘名月琴,也算是才女一個,深情款款的吟了一句詩: 座上不忘豪客飲。 似乎是無意間,實是情有所指,王爾烈聽此也鼻子一酸,接道: 門前切記醉人歸。 王爾烈深感姑娘情濃意重,于是連忙補充道: 醉人歸目無離日。 二人此時心有靈犀一點通,陳姑娘是何等聰慧之人,馬上心領(lǐng)神會地答道: 醒眸送時有來時。 二人萬萬沒有想到由此便留下一段愛情佳話。當(dāng)然二人以后的愛情發(fā)展那是后話了。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千山求學(xué)木魚奇緣
  關(guān)東大地素來多豪杰之士,而孕育他們的這片土地則是廣漠的原野,起伏的山巒。而代表關(guān)中特色的當(dāng)數(shù)千山了。千山古稱千朵蓮花山,又名千華山,也叫積翠山。要是說起這些山名,據(jù)史書記載還有不少有趣的傳說哩:傳說遠古洪荒年代,在眾神當(dāng)中有一位美貌賢惠的女神,名字叫積翠仙子。她心地善良,為了讓人間有著無盡春色,便用天上五彩繽紛、色彩艷澤的云錦編織蓮花。不料當(dāng)她繡織到第九百九十九朵的時候,被殘暴跋扈的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勃然大怒,他認為凡間不應(yīng)擁有此等美景,令天兵天將把她抓回天庭予以審問。積翠仙子見自己的夙愿難以達成,于痛苦焦急當(dāng)中,將已繡好的九百九十九朵蓮花灑向了人間。于是那九百九十九朵美麗的蓮花,便化作了關(guān)中大地上的九百九十九座美妙奇麗的山峰。善良的人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美麗的積翠仙子,于是將這里的山稱之為積翠山了。青少年時代的王爾烈便是在這座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開始了他最為重要的求學(xué)之旅。
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a>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爾烈赴千山龍泉寺西閣就讀。王爾烈到千山就讀事出有因,首先龍泉寺西閣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留下許多青年才俊年少時求學(xué)的足跡。它曾經(jīng)是曹雪芹祖父曹寅最初讀書的地方。曹寅家居遼陽,遼陽廣博的圖書收集為其知識的增長以及智力的開發(fā)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所以他對千山的印象非常深刻,日后,每當(dāng)有詩著,皆署 千山曹寅 云云。而王曹二家關(guān)系甚厚,且有姻親。曹寅的四世孫女曹彩鳳,嫁王縉的二兒子王爾杰為妻,便是王爾烈之二嫂。王爾烈開始啟蒙教育時,其塾師便是曹寅孫、曹彩鳳叔曹霖。曹霖與曹霈乃同族兄弟,為同代人。曹霖為塾師時,同時教授王爾烈及曹家塾前幼子曹琰。待王爾烈稍大后,他便成了曹府的???。曹寅之后,又有納蘭性德來千山求讀。納蘭,亦作納喇氏,初名成德,后易名性德,字容若,滿洲正白旗遼陽人,大學(xué)士明珠的兒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進士,官至侍衛(wèi),曾多次扈駕出巡。納蘭性德31歲英年早逝,他去世后,他的座師徐乾學(xué)將其詩詞著述輯刻,成為后來傳世的《通志堂集》?!锻ㄖ咎眉分?,多有詠唱關(guān)東大河山川的詩詞,王爾烈非常喜歡,經(jīng)常詠誦。王爾烈的生父王縉、從父王組,也曾在千山就讀,千山稱得上是他的先輩讀書發(fā)跡的地方。其次,王爾烈到千山讀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龍泉寺方丈元空法師與他甚熟,元空法師學(xué)富五車,跟隨他必然能得到很多指點。
  王爾烈來到龍泉寺,拜見了元空法師,便住進了西閣。元空法師以其博大精深的佛學(xué)哲理以獨到的方式引領(lǐng)王爾烈進入知識之門,教授為人處事的原則。元空法師給王爾烈上的第一課便顯現(xiàn)出佛學(xué)大師的獨特智慧以及育人的開拓性。王爾烈住進龍泉寺的當(dāng)晚,月明星稀,松濤作響,更加顯得山谷萬籟俱靜。王爾烈一時睡不著,站在院內(nèi)觀賞夜景。伴隨山中天籟之聲,元空法師講經(jīng)的聲音從講經(jīng)堂里飄出,王爾烈聽來,覺得是佛家之音,與自己沒關(guān)系,無趣地返回屋子,正昏昏欲睡之時,元空法師來到他屋內(nèi),二人敘說起來。元空法師問到: 此來有何感受? 王爾烈道: 我只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 元空聽了,笑道: 你的第一課,我已經(jīng)給你上過了。 王爾烈納悶,說道: 上過了?哪里? 元空道: 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面聽我講經(jīng)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 王爾烈道: 不過,那是佛家之經(jīng)典,與我這個學(xué)子有何干? 元空道: 同出一理也。我不是說過這樣的話嗎, 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 。其實,潛心學(xué)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王爾烈并未全懂他的話,想再聽下去。不料,元空卻講起千山的景致來。他說道: 龍泉寺有十六個景觀,其為:門塔影、講臺松風(fēng)、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yīng)生、龜石朝日、蟠石龍松、象山晴雪、獅口鐘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徑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松主照。其實,也不止這十六景,你看那千山山脈,重巒疊嶂,再配以那無盡松濤,茫茫林藹,森森花草,兼流泉汩汩,鳥語聲聲,寺鐘悠遠,豈不形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于靜中,靜生于動里,這不正是我今天之所述嗎! 元空接著說道: 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使外面有萬頃松濤涌來,你也會不覺其聲;待你松弛志向,闖浪于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面已是萬籟俱靜,你也會意馬心猿。這也當(dāng)是你所以要到千山來求讀的根本原因了。 王爾烈深感元空所談?wù)芾碇铄?,說道: 這皆在于悟性啊。 元空說道: 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就說明你已經(jīng)有悟性了。 元空給王爾烈規(guī)定下三條學(xué)習(xí)范例,即:第一條例:鐘一鳴也;第二條例:鐘一鳴也;第三條例:鐘一鳴也。王爾烈不懂,便直盯盯地望著元空。元空道: 鐘鳴,乃學(xué)業(yè)之督促也。鳴一,能背誦文章三篇者,可中拔貢;鳴一,能背誦文章五篇者,可中舉人;鳴一,能背誦文章十篇者,可中進士。汝當(dāng)以此勉之。 此后王爾烈讀書變得勤奮起來,但他畢竟還是個青春少年,難免浮躁和稚氣,元空法師倒也不責(zé)怪。多日后一天,元空法師對王爾烈說要他收拾一下,隨同他一起去木魚庵拜會禪師釋玄子。
  第二日,師徒用過早飯便上路了,木魚庵是一女庵,位于千山中溝,因木魚石而得名。木魚石為一表面平坦的巖石,擊之則聲篤篤,猶如和尚、道士、尼姑念經(jīng)時所敲的木魚聲,因而以 木魚石 稱之。由龍泉寺去木魚庵,中間經(jīng)過一個蓮花湖,元空與王爾烈泛舟湖上,那撐船的長篙一打,將水中的人影打亂了。恰在湖邊汲水的木魚庵小尼姑笑道: 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 王爾烈覺得聲音熟悉,在元空的暗示下對道: 佳人汲水,繩系波底觀音。 那女尼聽了,提桶就走,但也覺得聲音非常熟悉,發(fā)愣之時,元空和王爾烈已來到眼前。再看時,二人都大吃一驚,那女尼正是王爾烈青梅竹馬的戀人陳月琴。前文曾提過王爾烈在酒館認識的那個姑娘便是她,當(dāng)初王爾烈的二嫂曹彩鳳得知二人的故事,有意撮合,便將月琴接到府里,先作傭女使用,讓她負責(zé)爾烈書房及桌上桌下的事。然而老夫人崔云鶴相中了劉家的女兒,劉氏,名淑香,美貌,琴棋書畫無有不通者,并且與王家門當(dāng)戶對,最終選取劉氏作為王爾烈的妻子。但曹彩鳳仍不忘王爾烈與陳月琴之事,對王爾烈說: 陳姑娘作不了正室,將來也可以納為偏房 。此話傳到陳月琴的耳朵里,非常氣憤,一時受不了,離開了王家,從此算作一刀兩斷。哪知今日偏偏遇見了。碰巧釋玄子禪師出來相迎,二人的心事才沒被看破。王爾烈從釋玄子禪師那里得知,陳月琴出家已經(jīng)一年多了,出家后的法號是 紅了 。其他的事情,也不便多問。臨走時,紅了借相送的名義,悄悄塞給王爾烈一張字條,確立約會的地點和時間,王爾烈看了,點頭示意。
  月滿中天的夜晚,一個衣著清秀、美貌如花的青年書生來到了王爾烈的身邊。這個人就是女尼紅了,也就是姑娘陳月琴。他倆幽會的地方在王爾烈讀書的西閣的偏北側(cè)。那里有一塊巨大的巖石,上面鐫刻著 吐符應(yīng)生 四個大字,人們都以吐符應(yīng)生石稱之。二人在石下互訴衷腸,陳月琴贊嘆王爾烈知識更加淵博,王爾烈則說月琴比以前更加美麗秀氣,月琴聽了,深深依偎在王爾烈的懷里,王爾烈緊緊地摟住月琴,天上一塊云抱住了月亮。不知道過了多久,那輪隱藏在云里的月亮已經(jīng)出來了。王爾烈望了望,深有感觸地說道: 天美,地美,月美,林美,泉美,人美,真是具美也。 陳月琴也隨之重述道: 具美。 具美 二字,后來被王爾烈書寫并鐫刻在龍泉寺后山的獅子峰巨石上,據(jù)說這就是為著紀(jì)慰此時他二人幽會事的。
  元空釋玄解木魚圖強殿試同老主
  木魚庵的相遇,讓王爾烈和陳月琴這對昔日的戀人重新燃起往日的激情,此后兩人便經(jīng)常來往幽會。有時是月琴扮作男裝,有時是王爾烈扮成女裝,以拜訪學(xué)友為名義,在龍泉寺和木魚庵間往來,山間林木茂盛,花草叢生,溪泉相和,蟲鳥低鳴,正是情侶談情的好地方,千山的吐符應(yīng)生石和獅子峰下,木魚庵的木魚石邊和羅漢洞里,留下這對戀人傾吐的呢喃和纏綿的身影。
  開始的一段時間,龍泉寺的元空法師和木魚庵的釋玄子禪師都沒發(fā)覺二人的異常舉動,直到有一天,元空法師到西閣書房省視學(xué)生的課業(yè),猛然發(fā)現(xiàn)那個書生模樣的 學(xué)友 又來了,仔細看來,發(fā)現(xiàn)書生的行為樣式有些不對,再看看王爾烈,形色有些忸怩和躲閃,等到書生離開時的回眸一望,元空法師大吃一驚,書生是一個女嬌娘,這還了得!與此同時,木魚庵的釋玄子也察覺出經(jīng)常會見紅了的女尼模樣扎眼,再仔細端詳,女尼竟是俏兒朗!面對這突然的發(fā)現(xiàn),元空和釋玄子并沒有立刻動怒和聲張,元空派了普丘跟蹤王爾烈,釋玄子派了綠了跟蹤陳月琴,事情很快被查清。面對王爾烈的越矩行為,元空法師平心靜氣地將王爾烈叫到龍泉寺講經(jīng)堂內(nèi),對他講述了一個古老悠遠的故事:
  元空講到在遼陽南的遼南一帶,有一座山名叫望兒山。那座山,當(dāng)人們從南面去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像一個老母親立在那里向南嘹望。傳說,很早以前在望兒山下這個地方,住著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苦貧寒的生活。老母日耕夜織,省吃儉用,供兒讀書;兒子刻苦攻讀,又很孝順,只盼望能夠科場取中。后來,逢科考之年,兒子乘船跨海進京赴試。不幸途中遇險,船沉人亡。在家中的老母并不知道此事,只是日復(fù)一日、月復(fù)一月、年復(fù)一年地登山眺望。也許是由于望久了。在眺望時,竟幻化出一些圖景來。一次,她竟然望到她的兒子歸來了,茫茫的大海中,揚起一片白帆。風(fēng)浪中,她的兒子向她奔來。她驚喜地向兒子問道: 兒啊,咋回來了? 兒子答道: 遇到了風(fēng)險,不能前行了。 她又問道: 那么,功名呢? 兒子答道: 暫時不取了,先在家陪伴老母。 她不滿意了,說道: 進取向上,豈能半途而廢! 兒子見母親不悅,便退去了,立刻就不見了。又一次,她竟然又望到她的兒子歸來了。還是在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揚起了一片白帆。風(fēng)浪中,她的兒子向她奔來。她再次驚喜地問道: 兒啊,這回可是真的回來了? 兒子答道: 不,你的真兒子并未有回來。 她聽了,問道: 那么,你是誰? 兒子答道: 我是你兒子的魂靈啊。 她大驚,問道: 那么,我真正的兒子呢? 兒子答道: 他已經(jīng)落海淹死,永遠也回不來了。 母親有些凄然,蒼茫中,兒子又不見了。第三次相見。是在一個日出的早晨。還是那茫茫的大海中,又是一片白帆揚起。風(fēng)浪中,她見到她的兒子了。此時,她的兒子身著錦袍,腰扎玉帶,頭戴紗帽,滿面春風(fēng)地來到了她的面前。她又是欣喜地問道: 兒啊,你咋才回來呢? 兒子答道: 我已經(jīng)考中,獨占鰲頭,奪得狀元,并且在外面做官了。 她聽了,說道: 這么說,是你沒時間回來看媽了。 兒子答道: 是的。我這回是來接你的,咱好永遠在一起,以享天倫之樂。 母親聽了,滿心歡喜,不由得呵呵大笑起來。哪想,她的這一聲大笑,竟然驚醒了自己。這時她才發(fā)現(xiàn)這只是南柯一夢。等她睜眼再去望時,眼前什么都沒有了。只是有那茫茫的海洋。此后,老母親照樣地登山望著,一次又一次,只將荒坡都踩成了道。隨著她一次次地登山眺望,她也一天天地變得年邁了。一日。她又艱難地登上了山頂。這是她最后一次登上山頂了。待她爬上山頂時,竟閉上了雙眼。說來也奇,老人死后,身子并未有倒下,而是直直地站立著。日久,便化作了這山。從此,這山便被喚作望兒山。世上的事情無獨有偶。在此山南還有一山名叫 饅首山 。因為它長得像一個圓圓的饅頭而得名。人們都說,那是給這位老母敬獻的供品,以體量她做母親思兒的一片心。當(dāng)?shù)剡€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是用來說明此種情況的。民謠云:天為蒸籠地為鍋,柴在深山水在河。萬里云霄皆為氣,敬母獻此大餑餑。王爾烈聽完故事,撲通給老方丈元空跪下了,說道: 師父,你不要說了,我明白了,這是在說我,今后,我一定將心撲在學(xué)業(yè)上,不辜負你的一片期望,這也是父母的一片期望。 元空法師聽了,輕輕將王爾烈扶起,為王爾烈的頓悟而欣慰。與此同時,木魚庵禪師釋玄子也將陳月琴找來。她也沒發(fā)火,而是對陳月琴講起了《西廂記》書外的一些趣談。簡短地說,釋玄子禪師告訴陳月琴在最初的版本唐代元稹的《鶯鶯傳》中,張生與崔鶯鶯并未成就良緣,并將以前版本的題詩念給她聽:
  翠鈿云髻內(nèi)家妝,嬌怯春風(fēng)舞袖長。
  為說畫眉人不遠,莫將愁緒對兒郎。
  詩,又云:
  修娥粉黛暗生香,淚眼盈盈向海棠。
  待到月斜花影散,一番春思斷人腸。
  釋玄子的話觸動了月琴,既驚嘆于禪師的見多識廣,又羞愧于自己的莽撞行為,急忙給釋玄子跪下,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釋玄子輕輕扶起陳月琴,說到 你明白了就好,不過后來的《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終究走到一處了。 聰明的陳月琴馬上明白了釋玄子的意思,急忙再次叩頭,承諾一定將自己這段感情處理得當(dāng)。
  經(jīng)過這次談話后,兩個年輕的戀人都有了改變。陳月琴還俗,重新穿此時,面對王爾烈提出的應(yīng)試要求,元空法師沒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問到:方才,鐘鳴幾通?王爾烈答:一通。上女兒的紅裝,居于深閨,操起花針女紅,端起書本詩章,做起女兒的事情來。王爾烈在龍泉寺西閣,足不出戶,潛心讀書,決心闖出一番大業(yè)來。
  后來,釋玄子禪師出面到女方陳家說和,男方有王爾烈二嫂曹彩鳳的支持,她說服了老夫人派人到陳家提親,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本是千山龍泉寺和木魚庵清靜禪林的一段所謂丑事,反而成就了一段木魚姻緣的佳話!王爾烈與陳月琴成婚后,仍舊在龍泉寺西閣就讀,元空大師悉心指點,加上王爾烈自己靜心學(xué)業(yè),成績斐然。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不覺已是轉(zhuǎn)年三月,恰逢乾隆十五年,朝廷要舉行庚午科考試。一般說來,舊時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但如果趕上皇上、太上皇、太皇、太后大壽壽誕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國家有重大隆慶之典要頒布天下,朝廷往往還要設(shè)恩科,增加一科考試,以表示皇帝對于人才的重視,也顯示他們的大仁大德。如,雍正元年(1723年),胤稹繼位之年,為了慶賀,皇帝下詔書,告示天下,舉行恩科鄉(xiāng)試、會試,即為加試。
  三月的春光里,王爾烈正在龍泉寺西閣讀書,聽到一通鐘鳴,元空法師走了進來,王爾烈拜見元空,隨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一參加應(yīng)試,以試試自己的學(xué)業(yè)能力。正如前文所描述,才華橫溢的王爾烈應(yīng)試之途并不平坦,少年時代似乎總有挫折,而這些似乎很多都在元空法師的預(yù)見之中。
  此時,面對王爾烈提出的應(yīng)試要求,元空法師沒有直接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而是問到: 方才,鐘鳴幾通? 王爾烈答: 一通。 元空問: 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王爾烈答: 一一篇。 元空說: 不行,差得遠了。 王爾烈不太相信,勉強應(yīng)試,結(jié)果名落孫山。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試前夕,龍泉寺又是一通鐘鳴,元空又走進西閣,王爾烈又說打算應(yīng)試,元空依然問: 剛才鐘鳴幾通? 王爾烈答: 一通 元空接著問: 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王爾烈答: 三篇。 元空聽后說: 有進步,可以下山應(yīng)試。 結(jié)果,王爾烈科場獲捷,取中拔貢第一名。清代科學(xué)制度中,州、府、縣級考試時,也就是最初的一級考試,取中者為貢生。貢生分為五種,其中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yōu)貢,通常稱為五貢。五貢,皆算正途出身資格。另外,還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在清代的五貢中,以拔貢科名為最高。
  拔貢獲捷后,已然26歲的王爾烈依然在龍泉寺潛心學(xué)習(x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年。恰逢皇太后六十五華壽,為了慶賀,皇帝詔告天下,舉行恩科鄉(xiāng)試、會試。王爾烈再次向元空要求,打算科場應(yīng)試。依然是以往的對話,當(dāng)王爾烈回答一通鐘鳴能背誦四篇文章,元空說: 相差甚遠。 果然,這次的舉人考試,王爾烈又名落孫山。九年后,即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舉行乙酉科舉人鄉(xiāng)試。正月,王爾烈在龍泉寺西閣的攻讀中,聽到龍泉寺鐘聲陣陣,元空法師又來了。當(dāng)元空聽到王爾烈說一通鐘鳴能背誦五篇的回答,笑道: 可以去應(yīng)試了,而且會取得好結(jié)果。 王爾烈忙問: 能中第幾名? 元空說道: 我已經(jīng)寫出了一帖,壓在龍泉寺大雄寶殿的金字牌匾后面的香匣里,外面用鎖鎖好。待你考試回來,榜發(fā)下來,咱倆一起開鎖取帖,看我寫得對否。此時,就不告訴你了。 王爾烈不再多問,應(yīng)試果然從容,獲同科舉人第一名,即為解元。等他榮歸后,謝過元空,二人一起來到元空存放帖子的地方,開鎖取出,王爾烈接過來打開一看,上寫: 乾隆三十年乙酉科舉鄉(xiāng)試,遼陽王爾烈必中解元 落款是 元空 。王爾烈不禁對元空暗暗佩服,便接著問元空師父: 不知下次考試,也就是京師會試,參加進士考試,那時的情況會怎么樣? 元空聽了,又問道: 現(xiàn)在,鐘鳴一通,你能背誦幾篇文章? 王爾烈道: 鐘鳴一通,能背誦五篇文章。 元空聽后,略有所思地說道: 鐘鳴一通,能背誦五篇文章,這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不過,會試是要取中進士的,僅此遠遠不夠。 那么,鐘鳴一通背誦幾篇文章可以? 十篇。 王爾烈聽后,不再多問,只是更加努力攻讀詩書。
  轉(zhuǎn)眼又是六年,這年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干支為辛卯年。適逢皇太后八旬圣壽,皇上詔告天下,特舉行恩科鄉(xiāng)試、會試。此時,王爾烈已經(jīng)44歲了,龍泉寺西閣伏案攻讀的王爾烈再一次聽到熟悉的鐘鳴,并且比以往急促而響亮,不一會,鶴發(fā)童顏已然88歲的元空法師走進屋里,問道: 準(zhǔn)備得怎么樣了? 王爾烈忙說: 謹(jǐn)遵師教,已達到當(dāng)年的教誨。 元空當(dāng)下考察,發(fā)現(xiàn)王爾烈在鐘鳴一通的時間里,竟能背誦下十二篇。元空非常高興,說道: 今年是辛卯年,正值上年為皇太后八旬萬壽,圣上特設(shè)恩科鄉(xiāng)、會試。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可以下山應(yīng)試了。 王爾烈來到京師,住在國子監(jiān)后的魁元客棧??蜅?,是北京的有名老店,以收納接住來京師士子稱著。舊時的科舉考試,學(xué)子們往往要在京師住上數(shù)月,甚至三年五載的也不稀奇。提前到達歇息旅途的勞頓以便應(yīng)試,或者打通門路,都需要一些時間的。有的科場順利,會試取中,還要參加殿試。會試往往在春四月舉行,殿試往往接著舉行,中間跨越時間不長,遠路來的不甘旅途辛勞,不愿回去,這也需住下來。由于這種種情況,居住在魁元客棧的士子極多,江南的,塞北的,關(guān)東的,河西的等等都有。王爾烈與江蘇山陰的沈詩李、沈詩杜兄弟,順天大興的黃叔琬、黃叔璥兄弟,江蘇長州的張學(xué)庫、張學(xué)賢兄弟,陜西咸寧的賈策安、賈策治兄弟,還有浙江余姚的邵晉涵,住在一起。每日高談闊論,當(dāng)然大部分也都是科場之事,見識大增,受益匪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會試,主司為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左都御史觀保、內(nèi)閣學(xué)士莊存與,都是朝廷重臣。中試者,計一百六十一名。邵晉涵中會元。王爾烈則名列第二。關(guān)于二人名次,說來還有段趣聞:這科會元本擬王爾烈,而邵晉涵名列第二。但發(fā)榜之前,知道王爾烈的字好,皇八子永璇與皇六子永珞,還有皇十一子永理,便到王爾烈居住的地方求字,正巧王爾烈不在。三人正待離去時,發(fā)現(xiàn)幾案上邵晉涵的字也很絕妙,說道: 皇太后尤為愛才,每科會試后,她都要求字,以為留存。今日,既然王學(xué)士未在,邵學(xué)士就給代勞了吧。 邵晉涵不便推脫,忙揮毫題扇。誰知皇太后見后,愛不釋手,她差人將本科主考劉統(tǒng)勛找來,問明考試情況后,要求將二人的名次調(diào)換一下,劉統(tǒng)勛本是正直明相,但也不好駁回。奏表呈到乾隆面前,他本意也點王爾烈為會元,但覺得本科就是因慶賀太后萬壽而恩設(shè)的,不好因此事掃了她的興!于是,便御筆一揮,欽點了邵晉涵為會元,王爾烈名列第二。
  王爾烈是豁達的人,并不計較此事,只是安心準(zhǔn)備十月的殿試。殿試,是科甲中最高的一次考試。參加者,都是本科會試取中的進士。殿試后,以便確定進士的等次。進士分為三個等次,有一甲進士,稱進士及第;二甲進士,稱進士出身;三甲進士,稱同進士出身。一甲進士,只有三名,一甲一名,稱狀元;一甲二名,稱榜眼;一甲三名,稱探花。二甲進士,若干名,二甲一名,稱傳臚。三甲進士,為大多數(shù)。取中的一甲進士和二甲進士的頭幾名,往往都要被授予翰林院編修銜,供職翰林院內(nèi)。殿試,要在太和殿的墀階上舉行,因此稱殿試。
  依然住在魁元客棧,客棧的前面,是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是進京士子參加會試的地方。國子監(jiān)的東側(cè),是雍和宮。雍和宮,原為雍親王胤稹的府邸。他當(dāng)上了皇帝后,便遷進了皇宮大內(nèi),此處便改為雍和宮了。
  一天早飯后,王爾烈到雍和宮散步,見一氣宇軒昂之人在此處練劍,他本不想停留。不料想,那人停下來,主動與王爾烈搭訕起來。開始王爾烈見這人氣度不凡,還有些戒備之心,后來聽他說話很誠樸,便減少了戒備心理。尤其當(dāng)聽說他也是應(yīng)試學(xué)子時,更加親熱,一時間,便將科場徇私舞弊之風(fēng)以及來京路上見到的不平之事一吐為快。那人聽了,不禁感慨,隨即問: 當(dāng)今圣上如何? 王爾烈答道: 當(dāng)今圣上,倒是一位明君。乾隆帝愛惜人才,考選人士,往往親躬。據(jù)聞,乾隆帝曾多次親臨貢院,巡視號舍(考棚)。他見號舍矮屋風(fēng)檐,考生十分辛苦,便手諭,令發(fā)給蠟燭木炭,準(zhǔn)許考試人場時攜帶手爐,以溫筆硯。這些舉動暖了天下舉子之心。 那人聽了,面露喜色,問道: 學(xué)士尊姓大名? 王爾烈忙將自己的名刺(相當(dāng)于后來的名片)送上。殊不知,這位舞劍的人正是乾隆帝。
  不久,殿試開始,主司還是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左都御史觀保、內(nèi)閣學(xué)士莊存與。殿試完畢,拆封閱卷時,竟有一件怪事,出現(xiàn)兩個 王爾烈 試卷,同時又分別批示為 欲擬一甲一名,請主考定酌。 在清代科甲考試中,閱卷有一定程序。即:同考官呈副主考,副主考呈正主考。若殿試,則由正主考呈皇上御覽,再作定酌。兩位副主考不知所措,交與主考,劉統(tǒng)勛很了解乾隆帝的字體。他接過一看,不禁大笑起來,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份 王爾烈 試卷,正是乾隆帝所答。作為臣子不便多問,到太和殿呈給乾隆。君臣問答后,乾隆要求舍掉自己那個,保留王爾烈那個,劉統(tǒng)勛則認為不可,在他看來圣上乃萬圣之尊,豈能隨意舍廢,不得已,乾隆最后只好將本可成為狀元的王爾烈改成二甲第一名。黯然道: 我弄巧成拙了。朕如果不下考場,王爾烈照樣奪得第一,大魁天下,獨占鰲頭。而我這一下科場,不但沒能成全了他,反而有礙于他,致使他落了個二甲一名,僅是個傳臚,豈不可惜。 關(guān)于這個過程很大程度上屬于傳說罷了,據(jù)考,那年本有狀元,王爾烈的確是二甲第一名,但傳說反而增加了歷史的傳奇色彩。王爾烈獲取傳臚后,授翰林院編修,按朝廷的規(guī)定,在家休養(yǎng)一年,翌年方可進京述職,赴翰林院編修任。這樣做,以示清廷對于學(xué)子的關(guān)懷,皇恩浩蕩。應(yīng)試路上幾經(jīng)曲折的王爾烈終于榮歸故里,衣錦還鄉(xiāng)!
  三通館鑒修四庫約游千山展才情
  衣錦還鄉(xiāng)的王爾烈自然更加是關(guān)東的名人,期間發(fā)生了不少趣事,有風(fēng)流韻事,也有橫出的事端。舉一例來說,有一盜賊,聽說王爾烈為新科進士,以為他家資萬貫,便生出了到他家來作 梁上君子 的念頭。小雨新停的夜晚,曉月出露,王爾烈從外面回到屋里,突然發(fā)現(xiàn)一人鉆進地上一張八仙桌的桌圍子里,機敏的王爾烈馬上意識到這是個竊賊,此時只要他大喊一聲,家人馬上就可以齊動手生擒小賊,但王爾烈沒有這樣做,他想干這種活計的一般都是走投無路的窮苦人,無法生存,才選了如此下策。自己是個讀書人,不如用滿腹的文章勸說這盜賊一下,于是王爾烈出口道:
  雨后月明夜沉沉,
  梁上君子進家門。
  這詩淺顯易懂,那盜賊馬上明白自己被發(fā)現(xiàn)了,他大氣不敢出,繼續(xù)躲藏著。漸漸沒了動靜,盜賊僥幸想,他可能并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打算再動手。王爾烈何等聰明,馬上參透了盜賊的心理,仍裝作沒看到,繼續(xù)說:
  腹內(nèi)詩書存萬卷,
  身邊金錢無半文。
  盜賊一聽,知道這只是個窮讀書的,精通詩文,但財富不多,并且他剛考取功名,還沒上任,哪能有多少錢呢?他這句詩是向自己表白,證明他已經(jīng)看到自己了,不如走為上策!他一挪身子,王爾烈背過身子道:
  出屋休驚看門犬,
  越墻莫踩栽花盆。
  盜賊聽了,著實有些感動,大學(xué)士是怕我驚動了狗,被狗咬到,同時也驚動了他家人呀!不用說,他家的墻下還放著花盆。見他走了,王爾烈想,常言說 賊不走空 ,他來我家這趟必有些失望,應(yīng)好言相勸才是,便用詩相送:
  天寒不宜穿衣送,
  請赴更深豪門尋。
  盜賊聽了,想這王爾烈真是海量,不但沒喊人抓我,還以詩相送,指明去處,心中一熱,竟流下淚來,向著王爾烈宅院深鞠一躬,這才離去。
  后來王爾烈京城赴任的路上,遇到強盜便是此人,不僅沒有傷害王爾烈,反而感恩在心,一路送王爾烈到安全地帶,王爾烈見他是個義氣之人,交給他一封信,讓他投奔奉天將軍,后成為清軍中的一個小股,防御遼陽州城,此事也算得善始善終。
  提到京城赴任,其實是轉(zhuǎn)年開春的事。假期全滿后,王爾烈辭別家人到翰林院述職,大夫人劉氏、二夫人陳月琴揮淚相送,趙茹倩跟在王爾烈身邊做照應(yīng)。這趙茹倩是誰?她是陳月琴的表妹,王爾烈衣錦還鄉(xiāng)時風(fēng)流韻事的女主角!王爾烈休假時,與陳月琴在岳父家閑居,恰巧趙茹倩隨父親來到陳家,大家經(jīng)常一起結(jié)伴出游,吟詞作賦,歡暢之時不免有身體接觸,漸漸趙茹倩與王爾烈生出情愫。
  一次王爾烈獨自躺在屋內(nèi),昏昏欲睡,一人推門進來,他瞇眼看是趙茹倩,出游時已中意于她的王爾烈不作聲響。趙茹倩本是來借書,見姐夫王爾烈在睡覺,而且枕頭掉在地上,只是枕著個胳膊。她看了便替他將枕頭拾起來,然后扳起他的脖子,給他塞回頭下。她塞枕頭時,自以為王爾烈睡著了。假意睡著的王爾烈見屋里沒有旁人,是難逢的良好機會。趙茹倩給他塞枕頭時,他便順手將趙茹倩的小手攥住。其實趙茹倩心中本也有意,想讓他多溫存一會兒,不想將手拔出??墒钦?dāng)這時,忽聽得外問的門一響,她以為有人進來了,便急忙將手從王爾烈手中掙脫。等她看時,見是小妹出屋。她雖然心里有些放松了,但是一想,不知王爾烈真心否,很想就此試一試他心;同時即便被別人看了,也能讓自己鬧個清白,臉面上好看些。于是,她拿起王爾烈放在廚柜上的筆墨紙硯,當(dāng)即寫道: 好心來扶枕,歹心撫我手。不看表姐面,定然把你揍。該扭!該扭! 趙茹倩寫完,隨即轉(zhuǎn)身走了。
  王爾烈等小姨走后,下炕看時,見寫了這些字。心想,這要叫別人看見,不成體統(tǒng)啊,不如就此也湊上幾句,以為遮羞。于是,他在詩的旁邊,又題一詩作辯解,道: 好心來扶枕,睡意撫你手。只當(dāng)我妻到。小姨莫害羞??锨?!肯求!
  他剛題完詩,夫人陳月琴忽然進來了。她一眼看見地桌上面的詩,不禁惱火,當(dāng)即提筆,也來一詩: 有意來扶枕,有心撫她手。紙上題詩句,全是為遮丑。少有!少有!
  沒一會兒,王爾烈的內(nèi)弟進屋來,看了這一大堆詩句,便也拿起筆來逗趣: 癡心來扶枕,會意撫她手。姐妹都一樣,小的身子瘦。秀柳!秀柳!
  內(nèi)弟沒想驚動這事,誰知父親大人見神色不對,便來過問。等他清楚后,也覺得棘手難辦,也題詩一首: 不該扶他枕,不該撫她手。兩下都不該,此事難出口。莫究!莫究!
  岳母聽了,疼愛女婿,便題詩作圓場: 既已扶他枕,既已撫她手。姐夫戲小姨,由來已久久。不茍!不茍!
  陳月琴題過詩句后,就有些后悔。她想到自己在來這兒的路上所思,自己尚未生下一男半女,容貌已衰;而趙茹倩小妹又有意,芳華正貌,通曉詩文,日后丈夫遠行,在外為官,也能帶得出手。如此看來,不如成全他們兩個了。她想到這兒,寫了一詩交給小妹趙茹倩,道: 你已扶他枕,他已撫你手。兩相都有愿。原是情所勾。相投!相投!
  趙茹倩看了表姐的詩,知道表姐有意成全,便不再隱瞞,當(dāng)即寫詩道: 我愿扶他枕,他愿撫我手。蒲河播下種,如今才結(jié)妞。謝酬!謝酬!
  陳月琴看了,說道: 好。你先回去,等王爾烈差媒,事定成。
  王爾烈到京后,在翰林院供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即壬辰年正月庚子日,乾隆帝于南郊齋宮齋宿,當(dāng)即發(fā)布《命中外搜輯古今群書》詔書,諭: 朕稽右文,聿資治理幾余典學(xué),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鉅者羽翼經(jīng)訓(xùn),垂范方來,固足稱千秋法鑒。即在識小之徒,專門撰述。細及名揚象數(shù),兼綜案貫,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發(fā)明,可為游藝養(yǎng)心之一助。是以御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并命儒臣,??笔?jīng)、二十一史。編布黌宮嘉惠后學(xué),復(fù)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鑒輯覽及三通諸書。凡藝林承學(xué)之士,所當(dāng)戶誦家弦者,既已薈萃略備。第念讀書,固在得其要領(lǐng),而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唯收羅益廣,則研討愈精。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全文,使閱者沿流溯源, 征其來處。今內(nèi)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寓。然古往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shù)千百家?;蛞菰诿?,未登柱史,正直及時采集,匯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撫,會同學(xué)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除坊肆所售舉業(yè)時文,及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幛、壽言等類。又其人本無實學(xué),不過嫁名馳騖,編刻酬唱詩文?,嵥闊o當(dāng)者均無庸采取外,其歷代流傳舊書,內(nèi)有闡明性學(xué)治法,關(guān)系世道人心者,自當(dāng)首選購置。至若發(fā)揮傳注,改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禪實用者,亦應(yīng)備為甄擇。又如歷代名人,汨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jīng)史,原本風(fēng)雅,如顧揀高、陳祖范、任啟遠、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并非剿說厄言可比,均應(yīng)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jīng)鐫刻,只系妙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并嚴(yán)飭所屬,一切善為經(jīng)理。毋使吏骨藉端滋擾。但各省收輯之書,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鑒別,悉令呈送,但復(fù)皆所不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系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
  后經(jīng)過君臣多次醞釀準(zhǔn)備,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閏三月,乾隆帝遂降詔書,開四庫全書館,開始修纂。中國歷史上一次最重大的文化整理工作拉開帷幕。四庫全書館,設(shè)總裁,副總裁,下設(shè)總纂、總閱、總校、總目、提調(diào)、???、校辦、纂修、繕書、收掌、監(jiān)選諸處。各處又設(shè)有分校、分纂、分勘等計570余人,譽錄員計1000余人,總計4403人參加編纂,可謂聲勢浩大。負責(zé)編纂的總纂官,為翰林院大學(xué)士紀(jì)昀。當(dāng)時王爾烈為翰林院編修,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他除擔(dān)任??薄队罉反蟮洹纷胄藜娣中9偻?,還任三通館纂修官。三通館承擔(dān)各省采集和內(nèi)廷提調(diào)典籍與總纂官之間的銜接工作。其頂頭上司為紀(jì)昀。這項工作,既繁又雜,既細又巨,每書都要過目,閱覽、分類、刪削、草目、摘要、初擬等。王爾烈承擔(dān)這項工作,是《四庫全書》的基底與支柱。乾隆帝曾在詔諭中日: 此乃根骨、中流、砥柱,至關(guān)重大、冗繁、巨酷,無慧敏、博學(xué)、宏詞之人,不能勝任者也。 此任曾作多方面選舉,最后點定王爾烈,認為只有王爾烈才能勝任。
  王爾烈自任三通館纂修官以來,工作踏實勤勉,經(jīng)常秉燭夜戰(zhàn),廢寢忘食,幾乎是每日完成一書,或二書,或多書。他不僅將所選古籍逐章逐句細細通讀,還要寫出內(nèi)容提要、作者簡介、版本鐫刻、淵源流傳、章句校點、勘誤正佞、簡明評介,以及刪削厘定、剔除那些不合時政之作,以實現(xiàn) 稱朕意焉 ,使所收書籍益加合乎要求。他的書法宗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俊秀漂亮,深得上司紀(jì)昀的賞識。
  紀(jì)昀與王爾烈相處十分默契,當(dāng)時乾隆唯恐自己年事已高,看不到全書,紀(jì)昀便奉詔先編纂《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以供乾隆帝及早地能夠閱覽到。為此,他很需要得心應(yīng)手的纂修官。而王爾烈,正做到了這一點。紀(jì)昀時常對翰林院同僚們說: 像我這個總纂修官,要沒有像王爾烈王傳臚這樣的人,很難進行得這樣快。完全可以說,我們好多事情都是由他手親自給完成的,而我只是過一下目而已。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爾烈的從父,在甘肅涼州知府任上的王組以身殉職。乾隆帝撥厙銀予以撫恤,還額外開恩,準(zhǔn)王爾烈歸家以丁憂由守喪三年。王爾烈離任后,奉旨將此工作交由孫昭接任。孫昭與王爾烈為連襟,又是同科進士,同授翰林院編修。王爾烈?guī)е揖熳跃熁氐竭|陽風(fēng)水溝老家時,已是三月光景。他在翰林院及四庫全書館和三通館已經(jīng)忙碌慣了,閑居在家突然落入清靜中,不免有些寂寥。
  這期間,鄉(xiāng)里兒時的玩伴時??赐?,在看望的人中,有不少人提出要王爾烈出面,邀相關(guān)名士同游千山。這提議正和王爾烈心意,他自求讀離開千山后,一直在思念那里。那里,有他的老師元空法師,有千山的大好風(fēng)光,有他與戀人陳月琴往事滴滴。他在千山求讀時,身雖在山中,卻無暇觀覽。于是,他一口答應(yīng)下來,邀友同游千山。王爾烈向友人發(fā)出了《游千山約》,聲情并茂,我們引片斷:
  文章跌宕,昔人采五岳之奇;秀色峻增,吾地有千山之勝。春深游屐,與花鳥而偕來;暇日詩情,為林泉以勾引。愛謀夙好,共協(xié)衷懷,幸藉名區(qū),一新耳目。敬啟諸公,約于孟夏之初,乘此清和之候,同循繡陌 不分賓主。盤餐唯資果腹,何事珍饈壺觴,尤可暢懷。寧居斗石,屏管弦之嘈雜,靜聽禽韻泉聲,息杖履于朝昏,不廢詩牌棋石。次第而歷諸寺,樂則不疲。從容以盡所長,奇則不厭。期自甲而至癸,觀亦可以止矣。人由少以及多,樂不若與眾焉。若仆者,人居臬座,亦思石上談經(jīng);暫別鴛聯(lián),且魚松間喝道。詎無心以出岫,竊有意于學(xué)山
  這里我們不再贅述千山的美景,而是更多表現(xiàn)王爾烈的才華!游覽中,一行人寫下不少詩作。其中,以王爾烈詩作居多。王爾烈一生因多伴君王,或修《四庫全書》,或歷仕宦,或為皇帝代筆,自署名詩章不多,傳下來更少。此游千山之詩更歷顯彌珍,借錄幾首展給讀者,更大程度是為了紀(jì)念這位大才子的亙古才情!
  《自隆阜嶺至七嶺》
  輕云疏雨灑郊垌,野曠天高眼乍醒。
  草色初分深淺碧,峰頭遙露短長青。
  輪蹄已洗千山水,煙靄猶藏五寺形。
  二十余年成闊別,漫將塵事述山靈。
  《龍泉寺》
  舊踏龍泉有屐痕,今來西閣閱朝昏。
  層軒歷落峰峰入,壘障森嚴(yán)日日吞。
  瀑水時飛巖際雨,怪松皆走石間根。
  幽奇兩擅應(yīng)雄長,一字為褒須更論。
  《吐符應(yīng)生》
  繡衣題刻郁崇岡,鐵畫端巖歷歲長。
  降岳文宗周大雅,吐符詞鑄漢中郎。
  應(yīng)驚翠獻橫坤軸,豈識飛神出震方。
  注目峰頭思一解,濯纓泉水目湯湯。
  此詩,復(fù)又改作:
  摩崖深刻字青蒼,三百年來義莫詳。
  降岳文宗周大雅,吐符詞鑄漢中郎。
  峰頭日早扶桑近,石寶泉高玉井香。
  星使徒驚神秀在,豈知玉業(yè)肇東方。
  《獅子峰》
  西域何時來向東,不施爪距鎮(zhèn)群雄。
  綠苔毛彩青松發(fā),聲應(yīng)蒲牢萬壑空。
  《西閣客燈》
  危巖結(jié)構(gòu)兩三間,短句疏窗笑語閑。
  昏黑群峰但無睹,下方應(yīng)訝火鈴還。
  《自石門至西明庵》
  仙闕碧蘿封,微聞度午鐘。
  簾垂寧辯水,云合不知松。
  入逐飄飄屐,音聽落落筇。
  誰知凌絕頂,有客不能從。
  這次游千山,王爾烈還為龍泉寺東禪堂、西閣留下楹聯(lián)。其中,為東禪堂題寫的楹聯(lián)是:
  不若者當(dāng)驅(qū)龍象獅都來作鎮(zhèn);
  相需者難遇松泉石互為呈奇。
  為西閣題寫的楹聯(lián)是:
  瓶松不厭窗前玩:
  燈火獨留閣上名。
  室狹如舟,篷窗四啟峰圍岸;
  山深似島,松聲一派海生潮。
  此外,他還為千山龍泉寺及附近的景觀題留下 西閣 、 東堂 、 具美 、 瓊島虛舟 等字跡。這些,還有他的楹聯(lián)及某些詩作,有的被鐫刻于石,有的被臨摹于匾,被流傳下來直到今天。故有人言,說千山必首說龍泉寺,說龍泉寺必首說西閣,說西閣必首說王爾烈,細細想來,實在不為過。
  少主御師十八載歸來太子知疾苦
  王爾烈一直有 老主同場少主御師 的美名,前面我們已經(jīng)記述了與老主同場的故事。少主御師的美名何來呢?這少主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當(dāng)他還是皇子禺頁琰時,乾隆皇帝親筆御封王爾烈在隆宗門內(nèi)皇子書房給太子做老師。給高高在上的太子做老師,可不是個輕閑差事,何況顓琰本來就很目空一切,好虛無實,放蕩不羈。王爾烈如何征服太子的少年輕狂呢?
  在王爾烈之前,頤琰從謝墉學(xué)近體詩,從朱圭學(xué)古體詩。謝、朱二人,都是著名儒學(xué)大家,在他倆教授下,禺頁琰已經(jīng)打下不錯的詩文基礎(chǔ),但王爾烈詩、文才情都超出謝、朱二人,故給嘉慶帶來的影響最大,當(dāng)然這一切都是從修正禺頁琰的態(tài)度開始的。
  話說一天,白露微明,太子頤琰在太監(jiān)的陪送下,來到書房,見師傅王爾烈早已坐在孔子像前,他見過師傅,徑直坐到座位上。
  王爾烈看了太子一眼,便講起皇子的必修課《帝王圣鑒》。他說道:帝王者,當(dāng)以堯舜為風(fēng)范,以桀紂為忌戒,切不可一意孤行;帝王者,當(dāng)以黎民為根本,以自傲為杜絕,切不可忘乎所以?!段亨嵐募分杏性?: 凡皆之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直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實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其這段文字,在于說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的道理。
  又,《魏源集 默觚》中有云: 暑極不生暑而生寒,寒極不生寒而生暑 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之所乘也 悄與長聚門,禍與福同根。豈惟世事物理有然哉?學(xué)問之道,其得之不難者,失之必易;惟艱難以得之者,斯能兢業(yè)以守之。 其這段文字,在于說明 得之不難,失之必易 的道理。
  又,《韓非子 現(xiàn)行》中有云: 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期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補不足,以長續(xù)短之謂明主。 其這段文字,在于說明 取長補短,就優(yōu)去劣 的道理。
  又,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有云: 唐太宗謂侍臣日: 朕有二喜一懼,此年豐稔,長歲斗粟直三四錢,一喜也;北虜久服,邊鄙無虞,二喜也;治安則驕侈易生,驕侈則備亡立至,此一懼也。 其這段文字,在于說明 為王所重,為王所懼的事宜
  這段長篇大論直把禺頁琰聽得昏昏欲睡,王爾烈對他提出警戒,哪料禺頁琰竟反駁道: 師傅,你這些 之乎者也 的用語,只好給我來充搖籃曲,難怪我昏昏欲睡,這大概不能屬之過錯吧!
  王爾烈說道: 屬過錯,而且屬大過錯?!抖Y記 學(xué)記》中有云: 學(xué)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xué)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教其失者也。 其這段文字,在于說明 知其心,救其失 的道理。這,你可懂嗎?
  老師,你問誰?
  問你。
  問我?我問誰?
  問我。
  那你就給解釋一下吧,我還真有些不懂呢。
  好,那就請你洗耳恭聽,這段文字是說:學(xué)習(xí)的人有四種缺點,教師一定要了解。人在學(xué)習(xí)上,有的缺點在于學(xué)得過多,有的缺點在于學(xué)得太少,有的缺點在于把學(xué)習(xí)看得太易,有的缺點在于遇到困難而不再前進。這四種缺點,是由于學(xué)習(xí)的人的心理各不相同。了解了他們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設(shè)法補救他們的缺點。為師者,就是在于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補救他們的缺點。此為重要之事也。
  老師,既然這里所說的是指教者,那么,與我這個學(xué)者關(guān)系就不大了。何以能說成有種種不是!
  王爾烈聽了,知道這是皇子在有意刁難和戲耍老師。但是,他還是忍耐著,想因勢利導(dǎo),給予真誠教誨,以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不是。于是,他給太子耐心地講了幾段古文,其中包括包拯執(zhí)法、《漢書》記載張釋之執(zhí)法、《資治通鑒》中 前事不遠,吾屬之師 以及關(guān)于 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 的一些文字。頤琰聽了不出聲,王爾烈也不多言,接著布置了下面的作業(yè),題目是《明月叫天邊》,讓禺頁琰來做,禺頁琰不禁大笑: 師傅,你不是胡謅八扯嗎!雖然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但安有月在天邊叫喚的道理?
  王爾烈回道: 你說得很對,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蕓蕓眾生,不見不知,你當(dāng)悉心考慮之。
  傲慢的禺頁琰哪里把王爾烈的話當(dāng)回事,于是便以 明月照天邊 為題自作主張地寫了一篇交給王爾烈。王爾烈大怒: 你竟敢貪圖輕閑,違反為師教義,難道就不怕龍板不成! 龍板,系一塊尺余長的硬木板,一頭雕著龍頭,一頭平直。它是皇帝賜給御師的,用以專門管教約束皇子、皇太子,以督促他們尊師重教,日漸成才。
  頤琰一聽王爾烈要出龍板,不服氣地走了,他徑直找到父皇乾隆,將師傅出的題目說與乾隆,乾隆也頗為納悶,難道王爾烈糊涂了?哪有明月天邊叫的道理?但英名的乾隆想到必須維護師尊,如果他站在太子一方,那以后王爾烈就無法教授管教太子了。于是對禺頁琰說: 皇兒,既然師傅有所教,就必然有所指。君以謙和為貴,你還是去向師傅請教,他一定會周詳告之。汝當(dāng)切記,說話一定要和藹,對師傅一定要恭敬,萬萬不可造次了。
  禺頁琰不情愿地回到書房,請教王爾烈何為明月叫天邊,王爾烈沒有作答,而是又拿出一個題目《黃犬臥花心》,禺頁琰一看,更加生氣,覺得王爾烈有意戲耍他,大罵王爾烈胡謅。王爾烈聽了也氣呀!但他仍克制著說 皇子,常言未讀萬卷書,難識萬里路,沒走萬里路,不知天下事啊。你還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實際情況,那樣一定會對你有好處的。為師的話,你不可不聽啊。
  哪知禺頁琰接道: 你配教皇子嗎?竟然弄這些陳詞古句來唬我。我問你,你所教授的是誰?
  我所教授的是皇子。
  于是,他操起供在至圣大成先師孔子像前的龍板,喝道:你給我住嘴,難道我這龍板不敢打你不成! 既然知道是皇子,你膽敢欺侮!
  怎能說是欺侮呢?
  不僅是欺侮,簡直是嘲弄,竟然將我這個皇子看成了阿斗,我今天豈能饒恕你!
  不能饒還能怎樣?
  不饒恕,我就是讓你滾,我不要你教。
  我教的雖然是你,但要我滾的卻不是你。我是圣上親自授任的御師,有權(quán)管教你。
  好你個關(guān)東 韃子 ,如此胡謅八扯的才能,竟要管教我,真不知天高地厚。
  王爾烈一聽罵他為關(guān)東 韃子 ,勃然大怒。這不僅是嘲罵他這個關(guān)東遼陽來的學(xué)子。對于皇祖也是極大不尊。大清愛新覺羅氏,起源于長白山,來自于關(guān)東。如今,禺頁琰大罵關(guān)東 韃子 ,不是將這些都包攬在內(nèi)了嗎!于是,他操起供在至圣大成先師孔子像前的龍板,喝道: 你給我住嘴難道我這龍板不敢打你不成! 禺頁琰驕橫慣了,哪受過這個,他一轉(zhuǎn)身,見剛剛寫過字的石硯還放在書案上。他操起石硯,便向王爾烈打去,石硯砸在王爾烈身上,染黑了他的臉和衣衫。王爾烈雖然氣,但讀書之人顧念君臣禮數(shù),舉著龍板,始終沒有出手。但禺頁琰以為王爾烈怕他了,更加放肆,居然對王爾烈用起了武功。王爾烈雖沒有還手,但也不甘心被頤琰打倒,便用龍板招架,龍板被頤琰踢飛了,恰巧落在他自己的額頭上,滲出血來,禺頁琰順勢抱頭喊叫起來。
  小太監(jiān)早一路奔跑請來乾隆,乾隆見此情景,愛子之心驟生,厲聲責(zé)問王爾烈,王爾烈看出乾隆極不滿自己的管教,他沒有申辯,跪地道: 奏稟圣上,臣聽圣諭,尚有一言,望予納之。臣以為,讀書能使人耳聰目潔,不讀書則是胸穢腹污。讀則明,疏則暗。明則為堯舜之君,暗則為桀紂之主。堯舜之德,天下所頌之;桀紂之行,天下所詛之。頌之者,得人心也,故當(dāng)長存;詛之者,失人心也,故當(dāng)短暫。若圣上愿太子成為堯舜之君,不成桀紂之主,自當(dāng)讀書,萬不可放任自流 韓愈《師說》中云: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此,先賢之言,不可不聽;此,前師之教,不可不思。以上,望圣上納之。
  乾隆聽了,句句在理,不禁感動,轉(zhuǎn)身對太子說: 還不跪下,你老師所言極是,不可不讀,不可不學(xué),不可不尊師。休得慢待。
  禺頁琰不情愿跪下道: 謝師傅,是學(xué)生錯了,今后再不敢胡鬧了,還望海涵。
  王爾烈聽他語氣,觀他神態(tài),心中一寒道: 回稟圣上,臣學(xué)疏才淺,難以再為皇子之師,還是另選高明。 乾隆一看,事情有些嚴(yán)重了,急忙勸阻王爾烈,并在龍板上寫下諭旨 朕諭:皇子頤琰,謹(jǐn)聽師訓(xùn),如有違反,從嚴(yán)勿論,龍板在前,如朕親臨,責(zé)罰任爾,朕不過問。欽此。
  王爾烈見乾隆為子求師心切,這才不再推辭,但他要求禺頁琰必須做出方才他出的兩個題目,乾隆一聽,問道: 你的題目是不是錯了,是否應(yīng)改為?《明月照天邊》、《黃犬臥花蔭》? 王爾烈答道: 臣沒出錯,臣想讓皇子出去走走,命皇子去川南蒙山一帶,也許能找到答案,同時也可使皇子體察民情。我還想請皇子去蒙山將茶葉帶回幾片,再把揚子江水灌回幾瓶,也好作沏茶用。
  乾隆準(zhǔn)奏,于是皇子帶幾個小太監(jiān)出發(fā)奔向江南。
  一天,禺頁琰來到湖北蘄春地面,見一農(nóng)家正在辦喪事。老農(nóng)夫在發(fā)喪他的老伴。看那樣子,日子很凄苦,喪事辦得很簡單。只見那個老農(nóng)夫給老伴寫了兩副挽聯(lián):油也無,鹽也無,真真把你苦死了;目緊閉,口緊閉,確確比我快活些。前生跟我,可憐薄命糟糠竟歸天上;后世囑卿,不是齊眉夫婦莫到人間。禺頁琰看了,心想,皇宮里,死個普通嬪妃,發(fā)喪都是驚天動地;沒想到,民間竟有這樣凄苦的事。于是他裝作路人,讓小太監(jiān)扔下些散碎銀兩,匆匆走了。
  走到武昌時,禺頁琰聽到一件事:一個官吏的兒子強搶民女,少女不從,跳樓自殺了。官吏的兒子毫不懼怕,讓人將女子的尸體扔進長江了事。有人打抱不平,一紙狀書將官吏的兒子告到到武昌府所屬的漢陽縣??h官畏懼那官吏,便將狀子給退了回來,并批示道: 本縣不理此案。 那人看了,便將自己的一件衣服浸濕,然后把濕衣裳鋪在知府門前的石階上曬起來。這事被門吏稟報了知府,知府覺得奇怪,便讓門吏將那人傳來,問道: 你為什么跑到知府門口來曬衣裳? 那人聽了,詼諧地說道: 只因家住漢陽街 這更奇了。你是漢陽人,怎么將濕衣裳拿過江來曬? 曬衣裳要有太陽。漢陽是有天無日頭,我要找個有日頭的地方。 知府大人一聽,猛醒悟,說道: 想必是漢陽縣衙一片黑暗? 那人急忙跪倒,把狀子舉起,說道: 怪不得百姓都叫你青天大老爺。請接狀子。 知府本想不理,但沒有辦法,只得受理此案。頤琰聽了才知,原來民間暗藏著許多冤屈。他這一路,邊走邊看,邊走邊聽,才懂得世間的滄桑不平,人間的疾苦寒暖,并暗下決心:他日我為圣上,一定嚴(yán)懲貪官污吏。
  數(shù)日,終于到達南蒙山地面,住在青云寺。見到方丈后,禺頁琰急不可耐地拿出王爾烈地題目問道: 老師傅,聽說這里有一奇景,稱之為 明月叫天邊 。我真有些不明白,這明月能在天邊叫嗎?是不是應(yīng)為明月照天邊?
  老和尚答道: 阿彌陀佛,施主所說的明月,是本寺樹上的一種鳥。它為黃頂翠尾,藍胸紅嘴,叫聲清脆,在月光下尤為動聽。此鳥在松林中飛翔,喜食松籽,每食一粒,跳蕩一下,每跳蕩一下,便叫一聲。其聲婉轉(zhuǎn)動人,非常悅耳。因此,所說的 明月叫天邊 是正確的,而不是 明月照天邊 ,那是兩個意思。施主,這寺后松林里就有,不妨可以到那里一看。 禺頁琰跟隨老和尚來到廟后松林。只見那鳥正在松樹上鳩鳩地叫著,惹人憐愛。老和尚又接著說: 你再仔細看看。你看那鳥的藍胸脯上,還有著一個圓圓的白圈,宛若明月。因此,稱它為 明月 。其名字,就是從這得來的。 禺頁琰一聽,豁然開朗:這 明月叫天邊 言之有據(jù)呀。接著問: 黃犬臥花心 ,可為準(zhǔn)確?是不是 黃犬臥花蔭 ? 老和尚聽了,笑道: 施主,在蒙山這里,黃犬可不是黃狗啊。此處的黃犬,乃是一種蜜蜂。它在茶花盛開季節(jié),便臥在花心采蜜。這種蜜蜂,黃膀黃翅,黃腹黃背,黃頂黃尾,那顏色很像一只黃犬,故獲此名。 老和尚說著,便帶著禺頁琰來到廟后山茶林,茶花漫山爛漫,每花都是五瓣,花心處正落著一只黃色蜜蜂。老和尚對禺頁琰說道: 你看,它像狗不像狗?你看,它是不是 黃狗臥花心 ?
  此時,頤琰不禁有些佩服王爾烈了,才知道自己見識實在太少。但少年的輕狂之氣怎能一退而去,走時,他拿著方丈給的茶葉,故意取回揚子江左岸、右岸、江心三種水,為的是試探王爾烈。
  王爾烈何等聰明,未品,只看水中茶葉的顏色和轉(zhuǎn)向已能分別出哪是江心之水。當(dāng)王爾烈說道 水居江心,日照平和,陰陽相交,屬性相易,不緩不速,不猛不烈,不軟不硬,不寒不酷,不剛不柔,不滯不澀,不沉不浮,不重不輕;故水置碗中,于心處轉(zhuǎn),且茶葉沖開,色氣四散,香味四溢,茶未致唇,香即沁肺。此非揚子江心水莫屬也。 顳琰已是徹底折服于王爾烈的才華,至此,王爾烈用微服民間的方式不僅教授了禺頁琰知識道理,也讓禺頁琰懂得了百姓疾苦,為以后禺頁琰成為君主治理國家打下基礎(chǔ),雖然日后嘉慶和他的先祖相比,顯得遜色,但在歷史上也算沒有什么大過。
  千叟宴白鬢染清風(fēng)百壽圖卸任歸蒼茫
  千叟宴是清廷的一個隆重的慶典活動,在這個大典上,乾隆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禺頁琰將從此成為帝王,改年號嘉慶。慶典十分隆重。
  在《清實錄 高宗實錄》第1494卷中有詳盡記載:嘉慶元年春正月,乾隆禪位,嘉慶即位,值此千叟宴上,又是宴請宗室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又是宴請大學(xué)士、尚書、王公、大臣,又是賜宴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又是賜食外國使臣,看來著實隆重,顯赫,雍雍爾雅。然而,就在這個極為熱烈的時候,名為太上皇帝的乾隆和皇帝嘉慶父子二人,竟然將與其關(guān)系至重至親至高被譽為 老主同場少主師 的乾隆的朋友、嘉慶的老師關(guān)東才子、乾隆辛卯科殿試二甲一名進士、翰林院編修、曾扈駕乾隆一次西巡、二次東巡、三次南巡的王爾烈給忘掉了。
  而此時的王爾烈正在北京虎坊橋家中,生活潦倒,以賣字畫為生。才華橫溢、學(xué)識過人又與兩位皇主子有密切關(guān)系的王爾烈,生活何以到如此地步?這和他一生所任官職有關(guān)系,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都是些清水衙門。當(dāng)然最主要還是和他為人正直不阿、蔑視貪官污吏、兩袖清風(fēng)有關(guān)系,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出任江南戊戌科鄉(xiāng)試主考,按說是個肥差,但他除去整治學(xué)風(fēng),贏得乾隆的好評外,其他一無所獲。
  這邊王爾烈過得寒酸清苦,那邊千叟宴可是紅紅火火,還是乾隆帝警覺,熱鬧之余,總覺少一個人,最后還是和坤提醒,乾隆才猛然想起關(guān)東大才子王爾烈呀,嘉慶也著急起來,怎么獨獨將自己的老師忘掉了呢?急忙派人去接。紀(jì)昀、劉墉是王爾烈的好友,二人知道其住處,急忙接圣旨去了。
  待王爾烈來到殿上,乾隆與嘉慶一看,此時王爾烈68歲,衣衫襤褸,鬢發(fā)蒼白,韶華已逝,誰能將眼前這垂老的暮者與皇帝的御師聯(lián)系在一起?和千叟群臣相比,曾在圣上面前紅極一時的王爾烈,其兩袖清風(fēng)可謂不染一絲塵埃。乾隆看著王爾烈,心中感慨萬千,立即將用做賞賜的緞袍賞賜給王爾烈一件,并賞給御制詩一章及《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杖等。王爾烈望著千叟宴上人頭攢動,回想自己一生的榮辱經(jīng)歷,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淚下。
  千叟宴后三年,即嘉慶三年春正月初六,是王爾烈70歲壽辰。朝中文武,與王爾烈關(guān)系不錯的,或者敬重王爾烈為人的,都知曉并非常重視此事。千叟宴丟掉王爾烈,群臣中不少人有不滿但不敢言,所以他們決定借生日好好給王爾烈慶賀一番,以彌補前面的不足。在如何給這位大才子慶賀的問題上,群臣可是費了不少功夫,想來思去,得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在王爾烈70壽辰時,以翰林院名義為他辦壽慶。辦壽慶的辦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關(guān)的朝廷友人,親筆為王爾烈寫一個 壽 字,制成 百壽圖 屏風(fēng),以此相贈。這個 壽 字,以篆書體出現(xiàn),且不重復(fù),一字一樣。很快地 壽 字寫好了,將 百壽圖 屏風(fēng)制成。這張 百壽圖 ,一共寫了124個 壽 字,有124名翰林參加。翰林院的學(xué)子和友人送這百壽圖,是深知王爾烈為人清廉,不愿收金錢和禮品。待群臣準(zhǔn)備好時,恰好乾隆傳旨過問此事,紀(jì)昀出面向乾隆回稟。乾隆聽了大喜,覺得新鮮又妥當(dāng),當(dāng)即表示親自參加,并叫來嘉慶,問道: 皇兒,你老師王爾烈過生日事,你可知道? 嘉慶根本不知道此事,乾隆訓(xùn)斥道: 自古以來,有三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天地之年不可不知,老師之年不可不知。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都應(yīng)切記心里。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尊。師長猶同父母,豈能忘懷。今日有忘師之為,明日就有棄父之行也。 嘉慶聽了,也覺羞愧,但實在想不出送點什么來慶賀。乾隆又問了: 咱皇家什么最尊貴? 傳國玉璽。 那么,將傳國玉璽給諸翰林書寫的 百壽圖 蓋上,豈不更好! 嘉慶聽了,大喜道: 謝父皇提示,皇兒知道了。 當(dāng)即讓大學(xué)士于敏中將 皇帝之璽 大印取來,加蓋在翰林們的 百壽圖 上。從此, 百壽圖 身價陡漲,變成欽賜之物了。送 百壽圖 那天,場面熱烈而隆重。太上皇帝乾隆、皇帝嘉慶乘坐的兩駕御輦走在前頭,后面是金瓜、鋮,斧、朝天鐙,再后面便是124名翰林組成的翰林隊伍。 百壽圖 ,因為加蓋上了 皇帝之璽 大印,成了至尊至上之物,早有大臣護送抬著走在最前面了。王爾烈在北京虎坊橋家中,看到這場面,看到 百壽圖 上的那124個不重樣篆寫的 壽 字,以及那加蓋的鮮紅的 皇帝之璽 大印,只覺老眼昏花了。待跪迎時,竟流下渾濁老淚來。
  百壽圖后,王爾烈本想告老還鄉(xiāng),但遲遲未動身,原因是他在乾隆身邊呆了28年了,實在有太多的不舍離別。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乾隆駕崩,待乾隆安葬后,王爾烈覺得一生心事全了了,于十月離開京城,回奔遼陽老家。
  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九月初九午時,一代才子王爾烈悄然謝世!享年七十四歲。臨終自挽一聯(lián)曰:
  戊申來也,一身負重叩天地,向虛向幻茫茫日;
  辛酉去矣,兩肩卸任慰河山,歸真歸本蒼蒼年。
  王爾烈一生為官清廉,就在他卸官還鄉(xiāng)之際,用了十多輛馬拉著板柜,里面竟然是清一色的磚頭,王爾烈說: 我在京為官多年,遼陽老家房無一間,如今回鄉(xiāng)養(yǎng)老,用有限的年俸買些磚瓦,在老家風(fēng)水溝蓋三間小房,用以安度余生。 此事傳到嘉慶皇帝的耳朵里,他心有所感,便命從國庫中撥出紋銀,在遼陽城內(nèi)修建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翰林府。
  王爾烈一生文采出眾,然而幾乎是全部地獻給了皇家。他幫助乾隆、嘉慶兩代皇帝撰、改、編、校詩文,纂修《四庫全書》,出任三通館纂修,寫出許多政務(wù)文章。但是他自己的著述,卻是寥寥無幾。他自己也是仰天長嘆: 人稱吾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到頭來卻是輕輕浮浮,有幾多屬于我本人! 今天看來,他雖有老主同場,少主御師的美名,但一代關(guān)東才子的一生頗有為他人做嫁衣的悲涼之?

《(清朝歷史)王爾烈傳: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添加時間:2025-05-12;更新時間:2025-06-25



    2025-05-12-1023273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