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張廷玉簡介與故事:簡述張廷玉的一生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張廷玉出生于京城時,父親張英正任大學士兼翰林院編修。張廷玉于康熙三十九年 (1700)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習讀滿文,康熙四十二年授檢討。一年后入值南書房。幾度升遷后升為刑部左傳郎,一年后以原官調吏部。雍正皇帝即位 后,對張廷玉相當賞識,雍正元年(1723)初命為皇子師傅,擢禮部尚書。同年授翰林院掌院學士、戶部尚書。他還是纂修《明史》總裁官之一。修撰《明史》 自順治二年(1645)以來已肇其端,但時續(xù)時斷,張廷玉于雍正三年署理大學士,次年實授,他任此職直至退休。與此同時他還身兼數(shù)項要職,多次出典會試其 他考試。雍正朝的多數(shù)詔諭規(guī)制均出其手。乾隆四年(1739)擬對厄魯特部用兵,為了更好地、更直接地指揮戰(zhàn)爭,以及保密起見,朝廷特設了一個機構,后來 被稱為 軍機處 ,這一機構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它是清廷中央政府權柄最重要的政務機構,分走了內在擬旨頒詔及向各省當局發(fā)送指令等方面的許多事權。第一批派 充此職的大臣有張廷玉、胤祥和蔣廷錫,張任此職直到乾隆十四年。
張廷玉深受雍正皇帝恩寵,賞賜極多。雍正元年恩賜府邸一所,雍正七年 又另賜較大府第一所。雍正三年以圓明園南面一座舊園賜之居住,以便皇帝移居夏宮小住時就近奉召。此園曾為索額圖所有,張廷玉入居之后以 澄懷園 知名。張 退休后,入值南書房的官員入居其中。這座為眾多文人賦詩贊譽的園林毀于1860年的英法聯(lián)軍。此外,皇帝還不時賞給銀兩,有一次賞他一所值35000兩銀 的典鋪。張還得到少保頭銜及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此世職后由其子張若靄承襲。
張廷玉受命參議各項重大國事,當時雍正朝對厄魯特用兵失利,致使平定西北之役受挫,當此之時,雍正皇帝向大臣商議對策,張廷玉率先主張停止用兵,因而有了雍正十二年的議和。雍正皇帝去世時,遺命張廷玉及鄂爾泰配享太廟,這是當時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榮典。
張廷玉也有好多年的時間頗得乾隆皇帝的寵信。乾隆元年(1736)繼位不久即晉升張廷玉為三等子爵。張廷玉作為顧命四大臣之一,在幾年中協(xié)助處理國家政 務,于乾隆三年初封世襲三等伯爵,第二年加太保。但是他后來卻逐漸失寵。乾隆六年劉統(tǒng)勛上奏言張廷玉桐城親朋做官的人過于多,張廷玉由此曾幾次受到朝廷告 誡應謹飭(ch )此事。乾隆八年免其伯爵世襲。由于張廷玉年事漸高,因此他一再乞休,皇上以其既奉遺命配享太廟,當于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未批 準。乾隆十五年一月一日,皇帝終于準其退休之請,命待來春離京。一月十六日張廷玉奏請陛見應對時,他對身后是否能配享一事頗有疑慮,希望得到皇帝的一紙詔 書。乾隆皇帝為釋其疑慮,特頒手詔并制詩示意。一月十九日張廷玉本應入宮謝恩,但由于風雪嚴寒只能派其子代往。乾隆原已對張的公然不信任感到不滿意,此時 乃發(fā)怒氣,且在幾位大學士面前形之于色。次日張詣闕(qu )為前日的失禮舉動謝罪,乾隆責怪大學士泄漏消息,同時也斥責張廷玉虛飾。幾天后皇帝削去張四 個月前晉封的勤宣伯爵位,同時宣諭:張廷玉雖實不當配享,仍準其所請。乾隆十五年張廷玉請離京,適值幾天前有皇長子之喪,皇帝因而詔責其不合禮儀并收回配 享成命。他僅以原任大學士頭銜返回故里,推遲已久的退休才得以實現(xiàn)。
張廷玉的麻煩還在后頭。張廷玉有一婿系呂留良案內之人,而且在四 川學政任上有枉法行為。乾隆十五年幾乎籍沒張的全部財產,后從輕改為罰金,并責令盡繳任官50年來所得各項御賜物件。盡管如此,當他五年之后去世時,仍得 以享受追求多年的配享太廟榮典。成為獨一無二享此殊榮的漢族官員,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