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西周 青銅器 龍形紋飾
西周作為我國青銅器制造藝術(shù)的巔峰時期,其青銅器的藝術(shù)性在先秦時期尤為突出,在千變?nèi)f化、種類繁多的西周青銅紋飾中龍形紋便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類紋飾。龍形紋飾的起源、發(fā)展、式樣都有著其自身的魅力與文化歷史意蘊。
一、西周青銅器物上龍形紋飾的來源
(一)龍傳說的起源
關(guān)于龍形象的出現(xiàn)有一種傳說,黃帝在涿鹿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蚩尤后被各部族推舉為天下共主,于是有人建議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圖騰,黃帝開始不愿意,但最終還是決定采納。新的圖騰來源要與跟隨黃帝戰(zhàn)勝蚩尤的各個部族的圖騰有關(guān)聯(lián),于是黃帝各取其特點創(chuàng)造出了有馬頭、魚鱗、鹿角、鷹爪、蛇身、羊須等集于一身的龍,也標志著黃帝將天下萬邦凝聚在一起,華夏民族得以初步統(tǒng)一。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ǘ埖幕没c種類
1.龍的幻化
龍從最初的出現(xiàn)到成為具體可見的圖案,它和很多神獸一樣有著幻化的過程。龍是諸多神獸中的靈長,他的幻化也就有了更多離奇的說法。近年來,研究者對比提出一些新的見解,認為在舊石器時代,狩獵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經(jīng)濟活動,動物在人們心目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外表威猛的肉食動物如鱷虎蛇鷹等對先民的生命構(gòu)成威脅,而一些生態(tài)奇特的動物如鳥鯢蟬等,使人類感到驚奇,這種畏懼和奇異最終發(fā)展到崇敬,與原始宗教和巫發(fā)生碰撞后,形成了先民的動物崇拜,其造型的神秘色彩也不斷增強。
2.龍的種類
龍的種類說法非常繁多,三國時的魏國人張 在《廣雅》一書中,將龍分為四種,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內(nèi)典》以龍的出生方式為據(jù),將龍劃分為胎、卵、濕、化四種,即胎生龍、卵化龍、濕化龍、化生龍。
《別行》(《淵鑒類函》卷四八引)以龍的功能角度出發(fā),將龍分為天龍、神龍、地龍、伏龍四種。
佛教的《須彌藏經(jīng)》將龍分為五種: 蛇龍,五龍之長,是正類,象龍、馬龍、魚龍、蛤蟆龍 此四種旁類。
以五行分,有金龍、木龍、水龍、火龍、土龍。
以地域、水域、方向分,有東龍、南龍、西龍、北龍;山龍、原龍、洞龍、井龍、泉龍、溪龍、湖龍、潭龍、瀑龍、河龍、江龍、海龍;上龍、下龍、左龍、右龍。
以形態(tài)、狀態(tài)特征分,有燭龍、蛟龍、螭龍、虬龍、夔龍、毛龍、角龍、驪龍、搖尾龍、象鼻龍;潛龍、蟠龍(盤龍、臥龍)蟄龍(睡龍)、走龍(行龍、跑龍)、躍龍(騰龍、升龍)、飛龍(應龍、翔龍)、善龍、病龍、毒龍、乖龍、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蹇龍、蠻龍、惡龍(孽龍、歹龍)、癡龍,等等。
以體表顏色分,有蒼龍(青龍)、黑龍(烏龍、墨龍)、黃龍(金龍)、白龍、赤龍(紅龍)、綠龍、紫龍、斑龍、彩龍,等等。
以家庭成員分,有龍王、龍母、龍子、龍女、龍孫、龍伯、龍公、龍仔,等等。龍子還可以分為(龜?shù)?、狴犴(憲章)、螭吻(鴟吻、鴟尾、好望)、椒圖、囚牛、蒲牢、饕餮、狻猊(金猊、靈猊)、睚眥、嘲風、霸下、金吾、螯魚、望天,等等。
二、西周青銅器上的各種龍形紋飾
?。ㄒ唬埿渭y飾與器物的關(guān)系
西周青銅器種類繁多,光是分類都有很多種分法,籠統(tǒng)的可以分為兵器、禮器、樂器、盥器、雜器。而這些器物有時會有非常時的用途,如兵器中的鉞(大斧)有著權(quán)杖般的作用,周武王伐商在牧野誓師時 左杖黃鉞,右秉白旄 。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ǘ┪髦芮嚆~器上的各種龍形紋飾形態(tài)
青銅禮器上的龍形裝飾紋樣主要有:饕餮紋、夔紋、蟠虺紋、蟠龍紋、虬龍、雙尾龍等。
饕餮紋:相傳當黃帝族最后勝炎帝族而獨立成宗主之時,少昊以鷙(鳳)鳥為圖騰與蚩尤的蛇龍為圖騰和太昊以鱷龍為圖騰聯(lián)盟而融合。
饕餮紋 還有多種變體,并且日益裝飾美化而減弱了獰歷,增強了挫樸,漸趨簡化抽象以至分離簡略而成幾何文飾。
夔紋:傳說蚩尤族集團是以蛇、鱷、牛、鳳、豬等為復合圖騰,產(chǎn)生了一種夔?;蛸瑛P的獨特意象徽幟。
蟠虺紋:以蟠曲小蛇( 虺蛇 )密集糾纏互繞,組合結(jié)構(gòu)而成近似方形紋飾,商、周作饕餮輔紋,其基本特點為重復四向展開成四方連續(xù)滿飾于壺、鑒等復部,
在統(tǒng)一中多繁密變化,在繁密多變中有統(tǒng)一規(guī)律。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蟠龍(螭)紋:這是從遠古龍族先祖女媧蛇龍圖騰發(fā)展而成,先商至商、周多見于青銅器飾;突出或側(cè)或正面龍首居中,有鱗蛇身盤繞成近似圓形,布滿器表盤面或盤底;后在皇帝貴族的龍袍官服變化置于衣胸正中。
虬龍:龍首獨眼,蛇身折曲成雙,對稱組合,重復而成二方連續(xù)帶裝飾在器物口部下居多。
雙尾龍 并逢龍 肥遺龍 :這幾種紋飾大同小異或小同大異,可能是變體創(chuàng)造的多樣紋飾,也有原始圖騰的遺存。
?。ㄈ埮c等級制度的關(guān)系
在古代奴隸社會冶煉技術(shù)是很底下的,在今天非常普通的銅在當時也是很難得的,銅在古代又被稱為 金 ,在那樣的社會制度和生產(chǎn)力下只有士族貴族才可能有權(quán)利和能力擁有,也只有他們用青銅器去做生活用器、禮器、陪葬品。奴隸是不可能有權(quán)利擁有的,更不可能在器物上雕琢圖飾。
在禮器中鼎是最重要的,鼎又有鑊鼎、升鼎和羞頂之分。顯示貴族身份的是升鼎。西周的制度規(guī)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三鼎。
三、龍紋飾的發(fā)展和影響
龍在被帝王皇權(quán)專署前,所有崇尚龍的氏族都可以自由的使用,并把龍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但到了封建社會,龍成為了帝王和王權(quán)的象征,皇權(quán)越集中,龍紋的使用越受到宗法的限制。
華夏民族一路從遠古走來,把龍作為自己的民族圖騰,賦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nèi)涵。鐫刻于青銅器之上龍紋飾以其精湛的工藝、精妙的造型以及所含藉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更成為中華龍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參考文獻]
[1]閆德亮《神話中的龍鳳文化》[J].《尋根》2007年第06期.
[2]李墨主編《話說中華文明》第一卷.史前―東漢[C].廣東旅游出版社,2006.5
[3]段勇著《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4]山齊著《中華文化探秘》[M].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
[5]李希凡,劉峻驤編.《中華藝術(shù)通史》〈原始卷〉[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