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名絳,一度更名繼紳,字忠清,一字寧人。明亡后,改名炎武,以表示對南宋愛國志士王炎午的仰慕。在流亡生活中,曾使用過蔣山傭、顧圭年的名字,學者稱為亭林先生。他是江蘇昆山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病逝,終年七十歲。他一生足跡半天下,以 行奇學博,負海內(nèi)重名 (鈕誘《觚剩 蔣山傭》),在許多學術(shù)領(lǐng)域,都是一位承先啟后,并且有著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人物,有 清學開山 之譽(梁啟超《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 清代經(jīng)學之建設(shè)》)。
顧炎武出身于江南大族,昆山顧氏在五代時由吳郡遷居滁州,南宋時再搬到海門,后遷居于昆山,以后就定居在這里,已經(jīng)有五百年的歷史了。他祖上歷世為官,可以說是一個以讀書求仕進的書香門第。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輩中,出過四個進士,連續(xù)做過正德、嘉靖、萬歷朝的地方官和中央部院官,在當時是昆山的望族。他的曾祖顧章志在萬歷朝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本生祖父顧紹芳做過經(jīng)筵講官、翰林院編修、管理制誥。到他的父親一輩,家勢逐漸衰落。本生父親顧同應(yīng),字仲從,是個國子監(jiān)生,母親何氏,生有子女五人,顧炎武排行第二。他一生下來就出嗣,從本生祖、本生父家抱到繼嗣祖父顧紹芾、繼嗣父顧同吉家撫養(yǎng)。在顧炎武幼年時,對他影響最大的兩人是嗣祖顧紹芾和嗣母王氏。嗣祖顧紹芾字德甫,號蠡源,功名只是一個監(jiān)生,但他天才俊逸,詩文書法都極好,備受人們的稱道。他博學多聞,異常留心天下大事,喜歡讀實錄、邸報之類,還常常抄錄下來加以保存。這種讀書聯(lián)系實際的精神,直接感染著少年時代的顧炎武。在嗣祖的督導下,顧炎武從小就習讀經(jīng)史,十三、四歲就研讀完畢總結(jié)歷史成敗、興廢得失的皇皇巨著《資治通鑒》。在這同時,又歷覽了《孫子》、《吳子》、《左傳》、《國語》、和《史記》等典籍。他遵從嗣祖 讀書不如鈔書 的訓誨,一邊讀書,一邊抄書,每天作讀書札記到二更時分方才休息,奠定了他日后在學術(shù)上取得偉大成就的堅實基礎(chǔ)。嗣母王氏,遼東籍人,是明太學生王述之女,早年受聘于顧氏,未過門丈夫顧問吉就早夭去世,但她仍然決意到顧家當媳婦,而且照料公婆非常細心周到。為了醫(yī)好婆婆的病,忍痛割下自己的手指熬藥,當時昆山盛傳王氏斷指療始的故事,因此受到朝廷的表彰。明崇禎九年她51歲時,為她立了貞孝牌坊。她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己又喜歡讀書,關(guān)心國家大事。顧炎武在《先妣王碩人行狀》中說她 居別室中,晝則紡績,夜觀書至二更乃息 尤好觀《史記》、《通鑒》及本朝政紀請書,而于劉文成(劉基)、方忠烈(方孝孺)、于忠肅(于謙)諸人事,自炎武十數(shù)歲時即舉以教 。王氏視顧炎武如同己出,從小循循善誘,教他讀書明理,給他忠烈愛國、堅韌不拔的人格熏陶很大。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清史稿》卷四八一記載,顧炎武 生而雙瞳,中白邊黑,讀書目十行下 ,有人說他三歲時染了天花,幾乎送掉性命,痊愈以后左目有些微眇,(楊延?!睹髂┤笏枷爰摇罚?;也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見,趙儷生先生在所著順亭林與王山史卜書中說,據(jù)王山史對顧炎武有 蠅頭行楷,萬字如一 的追憶推測,他不像是有目疾。顧炎武天資聰穎過人,7歲人私塾讀書,所讀書籍包括史學名著和兵家著述。十四歲他的嗣祖援 納谷寄學 的成例,使他得以入學為秀才,為他日后去奪取科舉功名創(chuàng)造條件。
同年與同鄉(xiāng)好友歸莊一起參加了復社。復社是繼東林黨之后一個由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探討學術(shù)、議論政治的集團。歸、顧二人同里同學,又同心同向,他們在一起 砒行立節(jié),落落不茍于世 (《亭林文集 吳同初行狀》),唾棄流俗,獨行其是,被人譏為 歸奇顧怪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 顧絳》)。從天啟六年(1626年)他14歲至崇禎十二年(1639年)他27歲整14個年頭,他一直在庫學讀書,參加科舉考試。這期間,時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李自成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同時地處山海關(guān)外的后金政權(quán),屢挫明軍,雄踞遼沈,隨之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改金為清,并多次入關(guān)侵擾,迫近薊遼重鎮(zhèn)山海關(guān),進一步威脅到明朝的京畿地區(qū)。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把顧炎武從科場中震醒。崇幀十二年(1639年)秋,27歲的顧炎武鄉(xiāng)試再度被黜,他 感四國之多虞,恥經(jīng)生之寡術(shù) (《亭林文集 天下郡國利病書》序),毅然棄絕科舉帖括之學,退而讀書。從這一年起,他開始從歷代史書、方志中輯錄有關(guān)農(nóng)田、水利、礦產(chǎn)、交通及地理沿革等方面的材料。共成四十余帙,這就是以后成書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一直到明亡這六年時間是他著述生涯的開始,也是他為自己終生治學奠定牢固基礎(chǔ)的時期。 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作文點評、作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兩年后,嗣祖病故,其從叔季皋、從兄仲隅為爭奪遺產(chǎn),挑起紛爭。由于家難,加上 一時喪荒,賦徭蝟集 (《歸莊集 送顧寧人北游序》),迫于生計,顧炎武不得不將祖上遺田800畝典押給同郡富豪葉方恒。葉方恒字眉初,后來在順治間還中了進士,當時是一個凌奪里中的惡豪。他乘人之危,蓄意侵吞顧炎武的田產(chǎn),就鉤致顧的家奴世仆陸恩,唆使他叛顧家歸葉家。這場糾紛一直延續(xù)到清初,直接導致顧炎武離家出走,北游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