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宇文邕推崇儒術,他在位期間,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都進行過一系列的改革。一天,宇文邕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討論三教的優(yōu)劣。意在壓低佛教的地位,定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后。
為什么要這樣呢?據(jù)《魏書 釋老志》記載,北魏末年,僅京城洛陽就有寺院500多座。神龜元年(518年)時, 寺奪民居,三分且一 。武泰元年 (528年)河陰之變,王公朝士多死, 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京邑第舍,略為寺矣。 至東魏末年,略而計之,全境有寺3萬有余,僧尼達200萬。道教在 北魏、東魏時也很受朝廷的重視,并有很大的發(fā)展,道觀、道士之教遠不及佛寺、僧尼。
北齊時,首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也是佛教的中心。據(jù)《歷代三寶記》記載:城內(nèi)有寺院4000所,僧尼共8萬人。全境寺院、僧尼之數(shù)不減東魏末年。佛教受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的敬仰而提供了各種優(yōu)越條件。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但是佛教、道教勢力的擴張,不僅損害了政府的稅收與徭役、兵役,也妨礙了世俗地主經(jīng)濟勢力的擴展。佛教 捐六親,舍禮義 ,以及佛、道的虛幻思想等,都 成了儒生的攻擊目標。他們從維護中國正統(tǒng)文化的立場出發(fā),極力攻擊和貶低佛、道。劉晝稱 佛是疫胎之鬼。 章仇子陁謂佛教是 胡妖亂華。
天保五年(554年)文宣帝詢問對佛教道教的意見時,樊遜答道:道教之 玉簡金書,神經(jīng)秘錄,三尺九轉(zhuǎn)之奇,絳雪玄霜之異,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喬得 仙,劍飛天上,皆是憑虛之說,海棗之談,求之如系風,學之如捕影 末葉已來,大存佛教,寫經(jīng)西土,畫像南宮。昆池地黑,以為劫燒之灰;春秋夜明,謂是降 神之日。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于微塵,納須彌于黍米。蓋理本虛無,示諸方便 寧有改形易貌,有異生人,恣情放縱,還同俗物? 他稱僧、尼、道為 左道怪民,亦何疑于沙汰。 只是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的袒護,佛、道二教在北齊的發(fā)展才沒有受到影響。 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在西魏、北周,佛教也很盛行。宇文 泰就信奉佛教。他的繼承人、北周的孝閔帝宇文覺、明帝宇文毓信佛更加虔誠,故佛教在其境內(nèi)長盛不衰。道教也在這時迅速發(fā)展壯大。其時 緇衣(指僧尼)之 眾,參半于平俗;黃服(指道士)之徒,數(shù)過于正戶。 雖然佛教、道教都是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但是,這么多的不向政府納稅服役而占有大量土地的僧、 尼、道士,對于國小民寡的北周來說,實在是一個嚴重的損失。寺院、道觀地主不但在經(jīng)濟上與官府、世俗地主發(fā)生矛盾,而且思想上也與恪守儒家學說的士大夫發(fā) 生矛盾,佛、道之間也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位而發(fā)生沖突。
針對此情,宇文邕萌生了滅佛的意圖。可是,當時執(zhí)掌朝政大權的是篤信佛教的大 冢宰宇文護,他不同意,加上道安、鄄鸞等上書詆毀道教,因此,雖經(jīng)多次討論,三教未能定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誅宇文護,始掌朝政大權。次年十二 月,又召集群臣、道士、名僧進行辯論,始定出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后的位次。由于名僧僧勔、僧猛、靜藹、道積等奮起抗爭,極力詆毀、排斥道教,又 使這次的位次未能付諸實現(xiàn)。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宇文邕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道士進行辯論。在會上,佛、道兩家斗爭非常激烈。高僧智炫在辯論時力挫 道士張賓,宇文邕為道教護短,斥佛教不凈,智炫答道: 道教之不凈尤甚!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宇文邕這次原來只想罷斥佛教,由于道教的迷信方術和教義的 虛妄,經(jīng)道安、甄彎、智炫等人的揭發(fā),已經(jīng)徹底暴露,因此,下詔 斷佛、道二教,經(jīng)像悉毀,罷沙門(即僧尼)道士,并令還民。 詔令發(fā)布之后,立即實施。 融佛焚經(jīng),驅(qū)僧破塔 寶剎伽藍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后,宇文邕在鄴城新殿多次召請名僧,解 釋尊儒棄佛的原因與意義,與會的500僧人都沉默不語,只有慧遠明確表示反對,并且以阿鼻地獄相威脅。佛教徒任道林也上書反對毀佛,以因果報應進行恐嚇。 宇文邕表示自己不是五胡,無心信佛。他權衡得失后,最終決定在原齊國境內(nèi)滅佛,于是,整個中國北部的佛教都被禁絕了。
宇文邕這次滅佛比較徹底。 毀破前代關山西東數(shù)百年來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掃地悉盡。融刮圣容,焚燒經(jīng)典。八州寺廟(出)共40千,盡賜王公,充為宅第。三方釋子減300萬,皆復軍民,還歸編戶 。(《房錄》卷十一)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宇文邕滅佛,目的雖然是為了擴大財源,鞏固政權,但還比較注重方式方法:第一,這次滅佛,是經(jīng)過多次辯論之后作出的,各方面都有思想準備。第二,這次沒 有采取坑殺僧、尼、道士和搗毀寺、觀的作法,而是將寺、觀賜給王公,讓僧尼等還為編戶。對于那些知名的高僧、道士,或以政府官員的身份送到信道觀進行研究 工作,或者量才任以官職,如以曇為光祿大夫,法智為洋川太守,普曠為岐山郡從事,等等??傊?,方式方法比較溫和。
周武帝滅佛,北周政 府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寺觀財富,而且獲得了近300萬的編民,遂使生產(chǎn)日益發(fā)展, 租、調(diào)年增,兵師日盛。 從而,為后來隋朝的統(tǒng)一和對突厥的斗爭,提供了 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和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信道觀的建立,促成了儒、道、佛三教的交流與互相滲透,為建立以儒家為治國之本,輔以道、佛的三教結(jié)合的新的封建統(tǒng)治 服務思想體系,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