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黨錮之禍,摧折士流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黨錮之禍,摧折士流??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學網(wǎng)www.lishi88.cn)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歷史發(fā)展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士”這一階層已經(jīng)壯大起來,他們憑借其文化知識積極參與政治,到處游說。各國諸侯對之多加賓禮,或予以重用。有些士人出將入相,縱橫捭闔,諸子百家,變法爭鳴。所謂“得士者強,失士者亡”,充分說明了士人在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 東漢統(tǒng)治者除了積極表彰士節(jié)以外,還大力提倡學習儒家經(jīng)典,給士人開辟廣闊的利祿之途,從而擴大忠于王朝的依靠力量。劉秀時已經(jīng)恢復(fù)太學。明帝崇尚儒 學,命令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子弟都讀經(jīng)書,連衛(wèi)士都要讀《孝經(jīng)》。其他如掌朝政多年的和帝鄧后、順帝梁后,也有類似的勸學措施。在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太學 迅速擴充,太學生多至三萬余人,那時攻讀儒家經(jīng)典更成為士人做官發(fā)跡的敲門磚。讀儒家的書,自然要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到東漢后期,忠、孝、節(jié)、義等封建道 德更進一步浸透于士人的頭腦。> > 東漢時期,由于太學弟子日益增多,公私講學之風大開,以及進入太學、郡國學能夠得到免除徭役等特權(quán),因 而使屬于中小地主階層的士人隊伍日益擴大,他們的經(jīng)濟力量和社會政治地位也與日俱增。例如陳和郭泰原來都出身寒素,后來都享有很高的名望,當郭泰從京師 洛陽返回故里時,“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輛?!标惱纤烙诩?,“海內(nèi)赴者三萬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數(shù)?!闭f明到東漢后期,士人階層已不只是達官貴人的攀 附者,而儼然成為一支具有廣泛社會基礎(chǔ)的政治力量了。> > 東漢后期宦官的害政禍民,不僅激化了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并且也嚴重堵塞了士人階層的仕進之路,因而引起了他們的抗爭。> > 宦官的殘暴統(tǒng)治,加深了東漢社會的政治危機,東漢政權(quán)猶如坐在一觸即發(fā)的火山口上。在士人和宦官兩個敵對力量中,前一集團除了一般地主階級出身的士人和 太學生以外,還包括許多中央和地方大小官吏。因為這些官吏原來也是士人,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東漢所崇尚的名節(jié)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忠和義。那時 的忠義行為已不只是忠于皇帝,因為士人求得仕進,并非容易,所以士人對選用自己的官吏,常懷知遇之感,因而有報恩和盡忠的道德上的義務(wù)。例如名士荀爽被司 空袁逢舉為有道,他雖然并未應(yīng)召,但袁逢死后,荀爽仍為他服喪三年。而州郡長官察舉孝廉,也多取年少能夠報恩的人。至于僚屬與長官的關(guān)系,自然更是如此。 這樣,便增添了士人與官僚在政治上結(jié)合的因素。太學生與朝中大官往來,既然是為了求仕,而大官亦愿諸生為他效力,樂于和太學生交結(jié),如外戚竇武把兩宮賞賜 全部分賜給太學生。當時太學生標榜的士人領(lǐng)袖,最高的是“三君”,即以大官僚竇武、陳蕃、劉淑當之。這說明有些官僚已經(jīng)和士人結(jié)合起來了。在東漢尚名節(jié)和 激濁揚清的風氣影響下,太學生、名士和有聲望的官吏的言論,常常能夠影響和指導(dǎo)各地士人的行動,使他們向往并參加這一結(jié)合,形成了廣闊的士大夫集團,而與 宦官相敵對,于是導(dǎo)致了所謂“黨錮之禍”。所謂“黨錮”,就是操縱政柄的宦官把對他們進行抗爭的士大夫指為黨人而剝奪其政治權(quán)利。> > 延 熹六年(163年),大臣陳蕃在給桓帝的上疏中,憂心忡忡地指出:“當今之世,有三空之厄: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薄叭铡毙蜗蟮馗爬嘶鹿俦┱膰?重惡果和政治危機。面對這一危急的形勢,以楊秉、陳蕃和李膺為代表的部分正直官吏積極抗爭,憤怒揭露宦官集團的罪惡。他們的斗爭,得到了廣大太學生的擁護 和支持。李膺是正直官吏中反宦官的健將,郭泰是太學生的領(lǐng)袖,他們結(jié)識后,“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李膺、范滂等經(jīng)常往來太學,給太學生以積極的影 響”,他們“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這種議政活動,使擁有三萬多名學生的太學,變成了抨擊宦官集團的強大輿論陣地。太學生的議政活動 和正直官吏翦除宦官的斗爭此呼彼應(yīng),使作惡多端的宦官集團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 公元165年,代表士大夫利益的耿直正派官僚陳 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隸校尉。不久,有人向李膺告發(fā)宦官張讓的兄弟、縣令張朔貪污勒索,李膺于是下令查辦張朔。張朔聽到消息后逃到洛陽,躲進了張讓 家里。李膺知道后親自帶領(lǐng)公差到張讓家搜查,在張家的夾墻里搜出張朔,把他逮捕。張讓此時還不想把事情鬧大,他立刻托人去求情,可不承想李膺已經(jīng)雷厲風行 地把張朔殺了。張讓向漢桓帝哭訴此事,桓帝知李膺的矛頭雖然指向宦官,但張朔也確實有罪,也就對此事不聞不問了。而李膺的名氣則因此迅速提升,在當時讀書 人都以受到李膺的接見為榮,時稱“登龍門”??蛇@樣一來,宦官與士大夫之間的沖突就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第二年,有一個叫張成的方 士,他和宦官來往密切。從宦官侯覽那里,張成得知朝廷馬上要頒布大赦令,就縱容兒子殺人,打算事后裝神弄鬼,假裝作出預(yù)測,以讓更多的人相信他的神仙方 術(shù)。李膺得知后馬上把張成的兒子逮捕起來,準備法辦。第二天,大赦令下來了,李膺知道張成是故意縱子殺人,所以還是把張成的兒子砍了頭。張成沒料到李膺竟 然不顧皇帝的特赦,就找到宦官侯覽、張讓,求他們替他報仇。三人商量后,向漢桓帝誣告李膺和太學生、名士結(jié)成一黨,誹謗朝廷,敗壞風俗。漢桓帝本就袒護宦 官,于是聽取了誣告之詞,下令逮捕黨人,一場宦官針對官僚士大夫的清洗由此開始。除李膺之外,還有杜密、陳和范滂等二百多人,都被以黨人的罪名抓捕。> > 被捕的黨人在監(jiān)獄里被宦官施以殘酷的折磨。他們的頭頸、手、腳都戴上了沉重的刑具,然后一個挨一個地被蒙住頭拷打。一年多后,潁川人賈彪,到洛陽替黨人 申冤。漢桓帝皇后竇氏的父親槐里侯竇武為城門校尉,他名列三君,同情東漢士兵士人,于次年(167年)上書求情。同時,負責審理此案的宦官王甫等人也為黨 人的言辭所感動,取消了對他們的酷刑。而李膺在獄中也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他故意招出了好些結(jié)交士人的宦官子弟,說他們也是黨人?;鹿賯兒ε率艿綘窟B,沒 有辦法,同時也覺得再進一步讓形勢惡化下去會無法控制,于是勸說漢桓帝說到了大赦天下的時候了。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把兩百多名黨人 全部釋放了。但這些黨人都被遣歸故里,禁錮終身,不準入朝為官。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事件。李膺等人獲釋之后,聲望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