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勢漸露,曹魏統(tǒng)治??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學網(wǎng)www.lishi88.cn)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nèi)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曹丕、曹的統(tǒng)治> > 曹丕,字子桓,生于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做其父丞相操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為魏王太子。>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死,曹丕繼位為魏王。十月,曹丕代漢為帝,即魏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曹丕先已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代漢后,又改是年為魏黃初元年。曹丕在位六年而死,壽四十歲。> > 曹丕在位六七年中的政治措施,值得注意的有以下數(shù)端:> > (1)頒布有利或關心庶民的詔令。> > (2)禁止婦人、宦官、外戚干預政事。> > (3)下詔禁止厚葬、淫祀。> > (4)尊孔崇儒。> > (5)下詔選用賢智之士。> > (6)制九品官人之法。> > 曹操對以上建議,已經(jīng)表示“稱善”,只是未及推行。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不過兩三個月,即頒布了九品官人之法。> > 曹丕推行九品官人之法之目的與結果:第一,為了讓世族官僚擁護他代漢為帝,故推行了有利于世族的仕進制度;第二,設中正官以品評人物,如選用后發(fā)現(xiàn)名實 不副,尚可治以保舉不實之罪,以避免選官好壞無人負責;第三,由吏部選用人才,即意味著減少公卿二千石辟用屬員名額,有助于加強皇權;第四,從史料上看, 九品官人之法推行后,舊有察舉征辟等制度,并未因之廢除。> > 曹丕統(tǒng)治魏國前后共六年余,在軍事上無何建樹。他的最大失策是未能乘劉備伐 吳之際,揮師直搗吳國的江東心臟地區(qū)。他僅滿足于孫權稱臣納貢的表面勝利,致使孫權安然度過受蜀、魏夾攻的危機。后來曹丕兩次興兵伐吳,均徒勞而返。曹丕 遠不及其父節(jié)儉,曾筑陵云臺、東巡臺及九華臺,已開明帝興建宮室的奢侈風氣。曹丕納袁熙之妻甄氏,索鐘繇之璧,殺諫阻伐吳之霍性等,可以算是他輕佻驕貴的 事例。但同其他封建帝王比較起來,諸如以上事例也還算不上什么大的缺陷。> > 曹,字元仲,曹丕長子。母甄氏,本袁紹第二子袁熙妻。建安 四年(199年),袁紹攻滅公孫瓚后,熙出為幽州刺史,甄氏留鄴。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鄴,甄氏為曹丕所納。生而操愛之,“每朝宴會同, 與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于法理?!毖涌翟辏?20年,即黃初元年),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六月,曹丕賜甄氏死。因母誅,未得立為 太子。直至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始立曹為太子。曹丕死,曹即帝位,是為魏明帝。至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死,共統(tǒng)治魏國十二 年半,壽三十四歲。> > 曹原來不曾交結朝臣,也不過問政事,平日只研讀書籍。即位后,群臣想望風采。過了幾天,單獨召見侍中劉曄,整整談了一天。劉曄出來后,眾人問他對皇帝的觀感,劉曄回答說:“秦始皇、漢武帝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 曹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雖然他在位時期,魏國疆域比較大,總的來講軍事、政治、經(jīng)濟諸情況也不壞。但他統(tǒng)治的最后四五年,即自蜀相諸葛亮死后,魏西 方大患解除,他的奢侈淫逸的本性充分暴露出來了。于是大修洛陽宮室,起昭陽、太極殿,筑總章觀,高十余丈,使百姓“力役不已,農(nóng)桑失業(yè)”。他“耽于內(nèi)寵, 婦官秩石擬百官之數(shù),自貴人以下至掖庭灑掃,凡數(shù)千人,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可。”“又錄奪士女,前已嫁為吏民妻者, 還以配士,既聽以生口自贖,又簡選其有姿色者內(nèi)之掖庭”。> > 曹丕即位后,對于曾經(jīng)幫助他當太子有功的臣僚賈詡、桓階、陳群、司馬懿等都 予以重用,其中名士世族陳群甚至被任為鎮(zhèn)軍大將軍、領中領軍,錄尚書事;另一世族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這樣,便打破了已往非曹氏親族不能充當軍 事大員的慣例。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曹丕臨死前,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并受遺詔輔曹。此后五年中, 曹休、曹真相繼死去,陳群只擔任文職,統(tǒng)兵大帥唯有司馬懿一人。司馬懿南擒孟達,西拒諸葛亮,東滅公孫淵,有很高的威望。當時曹魏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有權勢的大 臣,除了司馬懿以外,應推掌管機要的劉放和孫資。劉放、孫資在曹操時即已為秘書郎,曹丕改秘書為中書,以劉放為中書監(jiān)、孫資為中書令。曹對二人尤為寵 任,當景初二年(238年)曹考慮是否派司馬懿去討伐遼東的公孫淵時,劉放、孫資曾加以贊助,故遼東平定后,放、資以參謀之功,各進爵,封本縣侯。> > 曹本人沒有生兒子,按理說,他應當從父、祖后嗣中擇立賢而長者,可是他卻收養(yǎng)了兩個嬰兒曹芳和曹詢作為己子。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自己有“后裔”可以接替帝位,而不顧國祚之能否確保。景初三年(239年)曹病重,始正式指定齊王曹芳為太子。> > 對于選擇輔政大臣,曹原來也曾產(chǎn)生過“使親人廣據(jù)權勢”的想法,而且當他病重時,也曾拜少時與他同居相愛的曹操子燕王宇“為大將軍,囑以后事”。使燕 王宇與夏侯獻、曹爽、曹肇等共同輔政。這樣,燕王宇等執(zhí)政之后,必然要斥退久典機密的劉放和孫資。因此,引起了二人的激烈反響。他們以先帝遺詔藩王不得輔 政的理由作為擋箭牌,并制造了毀謗燕王宇等的謠言。這時,曹頭腦已經(jīng)不大清醒,而且其父曹丕過去排斥親兄弟的流毒也還在曹腦際作祟,所以聽信了劉放、 孫資的讒言,而免去燕王宇等人的官職。放、資接著就推薦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也表示同意。燕王宇的被斥退和曹爽、司馬懿上臺,是關系魏政權由誰領導 的大事,以“凡品庸人”的曹爽而與“情深阻”、“多權變”的梟雄司馬懿并肩共事,其危險性已為當時有識之士所料知。> > 曹爽專政> >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曹死,曹芳繼位。曹芳即位后,大赦;加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侍中銜,假節(jié)、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曹爽、司馬懿各領兵三千人,輪流值更,宿衛(wèi)殿內(nèi)。曹爽以司馬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遇事均咨訪,不敢專行。> > 曹爽周圍之人認為,國家的重權不可以委之外人。丁謐、畢軌等屢次對曹爽說:“司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誠委之?!倍≈k為曹爽出謀,由曹爽上奏少 帝曹芳,以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nèi)欲令尚書奏事,得以使自己先聲奪朝議,制其輕重。曹爽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wèi)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其 余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盛極。曹爽所親近的何晏(字平叔)、丁謐(字彥靖)、鄧飚(字玄茂,東漢開國元勛鄧禹之后)、畢軌(字昭先)、李勝 (字公昭)等人,自然得到重用。升何宴、丁謚、鄧飚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