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花似夢∕穆帆
二愛玲知夢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是張愛玲17歲時的驚世之言?!}記
在印象中,她似乎是一位言語甚少,淡漠疏離又略帶幾分孤傲的女子,身裹一襲旗袍,才華不可一世。在漆黑的夜晚,把自己的影子置在某一位虛構的人物里。
像這樣子的人,內(nèi)心總是難免有些不經(jīng)擦拭的疼痛。
張愛玲,是一位風格獨特的優(yōu)秀女作家。她一生作品眾多。散文《流言》,小說合集《張看》,中篇小說《傳奇》,長篇小說《傾城之戀》、《秧歌》等。
而第一部長篇小說《十八春》,又名《半生緣》。是張愛玲最具代表性的的作品,
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波瀾曲折,語言風格沉著,辭藻高雅,落筆大方。一群青年人對愛情的向往與追逐,以及對人生的諦悟。皆不令人扼腕嘆息,心生憐憫。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1948年處于新舊政權交替期間恰是張愛玲與胡蘭成離婚后的第二年,也許婚姻的失敗,胡蘭成的背叛令她對愛情有些怠倦,甚至充滿懷疑,恰逢此時,胡蘭成的漢奸身份也令她的愛蒙上一層政治陰影。之后移居美國將《十八春》改寫,遂題名為《半生緣》,其作品再現(xiàn)了張、胡之戀,及其身世。
三十年代的舊上海,溫婉中有些凄迷。
倘若命運以平白直敘的方式出現(xiàn)在顧曼楨身上,也許,她此生別無它憾了。也許,張愛玲清涼的筆尖就溫暖了許多。
可是命運就是這樣,常常在你最不經(jīng)意間和你開一場玩笑,讓你沒來及疼痛,就徹底萬劫不復。
她是那個年代平凡女子的一員,愛著和她一樣風華正茂的男子。
那些年,時代不安穩(wěn),城市也有些陳舊,然而,她多么想把自己的青春付給一場風花雪月,在此生,和她最愛的男子演繹一段歲月停息般的恬淡與浪漫。安守一座小房子,一起終老。也許,她已經(jīng)是足夠幸福的了,以致身為舞女的曼璐對她有些嫉妒,祝鴻才對她有些愛慕。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所以她被姐姐算計,被祝鴻才強暴,囚禁一年,誕下一子,之后便慌亂的逃離祝公館。
就此,時間才算真正的停動下來,靜止了十四年。因為這十四年遠遠漫長過一個世紀,漫長過一句凝滯的誓言。
十四年,內(nèi)心的荒蕪蔓延過無邊的綠洲,灑淚成血,最后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反復掙扎,試圖忘記那一連串的悲傷與絕望。
這期間,許叔惠未能牽手石翠芝,傷心之余,出國留學,與一富家小姐結婚又離婚。
這期間,沈世均與門當戶對的石家小姐結為夫妻,日子過得不溫不火。
這期間,姐姐顧曼璐一邊受祝鴻才的凌辱折磨,一邊受自己良心的譴責,抱病黃泉。
這期間,她苦苦等待的沈世均仍杳無音訊。她由溫文爾雅的小姐變成一個去蒼老倦怠的婦女。后來為了孩子,與祝鴻才結婚,最后又借錢找律師離婚。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這期間,張豫瑾娶了一位妻子,最后妻子被日本人蹂躪而死,他被綁走,亦不知結果。
這期間,昔日的孩童已經(jīng)長大,很多人的故事都已經(jīng)結束。
時光剎那,十四年輾轉(zhuǎn)而過。風華已經(jīng)老去,滄桑的夢已飄到了云涯。所以命運又安排她十四年后在上海與他重逢。
然后他對她說:“曼楨,給我一個機會,我們還能回到從前”。她抱著他說;“世均,我們回不去了”。最后他如夢初醒,“是的,他們回不去了,今天從這里走出去,是永遠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只是沒有提前預料到再見面時竟相隔這么長久,恍若隔世。
“年輕時總不相信會有無可挽回的離別”。但真正離別了,方知,一別可能就是一生”。
時間無涯,指針永遠無止境地旋轉(zhuǎn),然而卻能把活生生的生命由童真變成老者,最后都入土封塵,化為一抔塵埃。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百轉(zhuǎn)千回后,當許叔惠和石翠芝在見面時,眼睛已經(jīng)沒有從前那么清白,他們除了百感交集之外,也別無它法。即使心里的那份悸動仍在,即使心里的那份愛仍在,他也不過只能說一句“這都是你害的”話,她也不過是用這句話來滿足一下子自己空洞的年華。
曼楨問世鈞:“你幸福嗎?”世鈞說:“你幸福,我就幸福”。世均問翠芝:“你幸福嗎?”翠芝說:“你幸福,我就幸?!?。
世均對曼楨說的話,是真情實意的,而翠芝的話多少有些討好。
十四年一擲,別來還無恙,那時候,年少輕狂,不知世事會有滄海桑田的變幻。十四年一夢,原來早已物換星移,物事蹉跎。十四年,分明就是一生。
張愛玲來來回回就把那幾個平凡的人物,用她冷漠的心,悲涼的筆尖,把他們錯綜復雜地扭結在一起。用他們悲愴的人生映照著時代下生存者的生活狀態(tài)。亦或者,是她本人的彷徨、吶喊、傾訴。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因為她的內(nèi)心也在時間的烘托下,曾生生地刺疼。
她出身名門,卻有著不幸。祖父是清末“清流派”代表張佩綸,外祖父是清朝名臣李鴻章,其父卻只是個封建貴族的遺少,惡習累累,性情暴戾,抽鴉片,娶姨太太,還經(jīng)常謳打她。
她曾在一部作品中這樣寫道“我覺得我的頭偏向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shù)次,耳朵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發(fā)一陣踢”。
她曾經(jīng)被禁閉,一關便是數(shù)月。又不幸染上痢疾,姑媽相救,不料其父不念手足情,大動干戈,遂住院醫(yī)療。
她曾說出“死了就在院子里埋了”這般令人心痛的話。
童年的不幸,令她心靈遭受過多的傷害,刻下難以抹滅的陰影,以致在她以后漫長的生涯中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疑惑,造成她的性格與其作品滲出沁人的冷意。
她筆下多數(shù)人物是以悲劇收場的,其原因有四,其一,便是她不幸的童年。其二,便是胡蘭成的背叛。其三,便受《紅樓夢》的影響。其四,便是當時的時代特征。
所以她命運的悲苦,聯(lián)系著她對塑造人物命運的的必然決定。
她洞察世事,看透本質(zhì)。在當時她曾對國家說出這樣的話“虛空的空虛,一切都是虛空”。以致她的作品從一而終的悲涼。
作品中的人物留著她清魅的影子。比如祝鴻才把曼楨囚禁在家中,不讓與世均見面,曾經(jīng)幾何,她亦被父親囚禁在家中,不讓與母親來往。作品中的男人,多數(shù)花天酒地,娶妾成群。他的父親便是如此,她鐘情《紅樓夢》,之后寫過《紅樓夢魘》。又寫過關于《紅樓夢》的劇本?!都t樓夢》中每一個如花的女子,表面看似弱不禁風,其實果斷勇敢,才情出眾,思想超越。在她的作品中亦處處可見。如溫柔善良的曼楨,十四年后面對沈世均她鼓起勇氣把十四年的慘痛經(jīng)歷一一訴說給他,當時,她沒有任何激動、波瀾的情緒,也沒有流淚,她說的故事仿佛是別人的故事,與她無關。并且對沈世均說出“我們回不去了”的事實。這一點倒強出了沈世均,他聽說她的故事后。他對她的態(tài)度也略有改變。只是說“給我一個機會,我會想個辦法”。她與胡蘭成的愛與作品中沈、顧二人也頗有共性。起初的美好蒙蔽了現(xiàn)實的殘酷。自古花期新好,舊期傷。
他曾在單調(diào)的婚禮上,對她允諾“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然而他們的愛情沒跨過時間的海洋,終是沉沒。他抽身太快,她未能如愿。
他轉(zhuǎn)身把別人摟入懷抱,而她孤獨相伴,出入傷懷。
她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到“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從花開到花落,也不過是幾年的光景。
她是開在民國年間一朵沒有刺的玫瑰,在風云亂世遇到他,甘愿為他萎落塵泥,又不隨意為別人低眉。所以注定了她在愛的河畔中隨風搖曳。一場決絕的風雨便讓她容光黯然,又洗盡鉛華。
輾轉(zhuǎn)走過半輩子。前塵如夢,半生緣,終是讓她看透了一生,在她繁華的時候,她便轉(zhuǎn)身異處。
之后她再婚,嫁給比自己大29歲的德國后裔作家賴雅。賴雅病故,與其相濡以沫11年。期間生活窘迫,日子艱辛。
1995年8月8日一代曠世之花,終于凋謝于美國洛杉磯公寓,躺在一個無家具,無床的冰冷的地板上,身上覆蓋一張薄毯子,身穿一襲旗袍。
“天才的慧眼過早地洞悉人性的弱點和世事的滄桑,至死僅裹走一張薄毯”。
她是昔日的臨水照花人,她把人性表面上的親熱,敷衍,內(nèi)心深處的情與物,靈與肉的掙扎看的太過清晰。
我想,在那個時代她是枯萎了的,可是在如今,她便又漸漸地綻放出色彩。盛開在她每一部經(jīng)典作品中,讓我們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人欣賞與感懷,然后嘆息、流淚。
QQ:1696361003
2014-3-25
——作文培訓,閱讀寫作培訓,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關鍵詞:散文隨筆作文,散文隨筆賞析,散文隨筆閱讀,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