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恰訊(通訊員陳玉霞)托云牧場黨委在海拔3000多米的一連高原上修一條30多公里的通往放牧區(qū)的公路。高原上呈現(xiàn)出機(jī)聲隆隆的景象,正在加緊建設(shè)的民生工程,在帕米爾高原上架起一座“天路”,柯爾克孜族人民從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項目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分享在黨和國家各項政策下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多年來柯爾克孜族人民都是靠游牧為主的生活,每年五月份冰雪消融轉(zhuǎn)暖的時候,牧民們就帶著家人,拉著帳篷,趕著牲畜、拖兒帶女地搬到離家30公里的3000米高原上放牧。高原上年平均氣溫1度,牧民們在山上頂著寒風(fēng),燒著羊糞,一年之中轉(zhuǎn)場放牧4次,生活相當(dāng)艱苦。每年到10月份,在大雪來臨之即再帶著家人、趕著牲畜搬到連隊居住。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由于長年在高原上生活,造成牧民和連隊干部職工工作和生活、生產(chǎn)都很不方便。場黨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投資15萬元在一連蘇約克河旁的高原處修一條30公里的“天路”。10月11日場黨委副場長沙吾提到“天路”,沿著坎坷的山路,親臨現(xiàn)場,指揮修路。高原公路上機(jī)聲隆隆,機(jī)車將高山上的土和石塊拉來墊在低洼處,工人們又將編制的鐵絲網(wǎng)綁在石頭上,防止雨水的沖擊……雖然在高原上,有種一不小心就可能滾下山坡的危險,但都擋不住民生工程的渴望。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工程就是民心工程。托云牧場黨委緊緊抓住這個民生工程的鍥機(jī),找思路、抓效益,找品牌、謀發(fā)展。托云牧場黨委深深懂得“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切身為民生所想。此項工程有效改善了柯族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為民生開辟一條致富的“天路”。使柯族人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了好政策帶來的新變化、新實惠。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a>
——作文培訓(xùn),閱讀寫作培訓(xùn),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關(guān)鍵詞:散文隨筆,散文隨筆作文,散文隨筆作文素材,散文隨筆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