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本書都能像《哈姆雷特》那樣,一千個讀者就能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有些書縱使可以寫出一千種各種形式的讀后感,但萬變不離其中,其表達的思想也大同小異,殊途同歸。恰如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的哲學著作《蘇菲的世界》,雖然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內容也只是通過小說形式展開的,可要讀懂它卻得費不少勁。然而其表達的思想卻是唯一的,即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像我們展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進而從心靈上帶給我們震撼,驅使著我們去探索世界的來源與本質,思考人生的意義,活著的意義,以及對自然界生命之奇妙的敬重。
從蘇菲收到的第一封關于“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的信中的幾個簡單問題開始,便開始了一場空前浩大的哲學傳授過程。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含著許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從一個單純的,接受著簡單傳統(tǒng)教育的小女孩,通過高人指點,漸漸蛻變成一個有著自己獨特世界觀、人生觀、哲學觀并在求索過程中了解到了豐富人文科學知識的有識之士。
從第一次收到神秘人物的信后,她便在彷徨中開始思索,并在私人哲學老師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的神秘世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的哲學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古代希臘的哲學狀況也有了朦朧的認識,接著來到文藝復興時期,和那些已故的有著精辟思想的大人物、大思想家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目睹了歷史一次次的重演,看到了世界的種種輪回,并開始思考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一般科學規(guī)律以及世界宇宙的形成等深沉定律。蘇菲的精神世界發(fā)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認識,不斷求索,不斷提升哲學修養(yǎng)的過程,這也是本書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催@樣一部作品,不僅僅可以看到蘇菲個人心歷發(fā)展史,也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蘇菲所到之處,處處都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最前沿,處處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彌漫著哲學的氣息,哲學大師也是層出不窮。讀這樣一本看似小說的書,卻包含著整個西方哲學發(fā)展史,僅憑歷史背景就足以散發(fā)極具吸引力的魅力芳馨。
一直以來就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研究的也是與自己生活人生毫無關系的內容,總覺得離現(xiàn)實太過遙遠。不僅生澀難懂,還索然無味,即使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價值,畢竟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但在我的觀念里,即使要發(fā)展哲學,普及哲學,那也是應該是那些哲學大師的任務,是否學習哲學也應該由我們自己選擇,而對我這樣一介平民,哲學也未免顯得太過高深,我只要學好我的專業(yè),以后能就業(yè)混口飯吃就夠了。看了本書后,我大為震驚,也像蘇菲那樣開始重新審視哲學的意義,并思考存在的價值。其實哲學研究的問題都是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它存在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尋求所謂的自我安慰,或是學習簡單的辯駁技巧。有句話說得好,哲學是科學的兄弟,科學研究的都是實實在在存在于這個世界的相對真理,而哲學研究的卻是精神上的關于人性世界本質的絕對真理??梢赃@么說,哲學彌補了科學的不足??茖W只能研究物質,哲學卻可以研究精神。因此,科學的作用其實必須在哲學已經發(fā)揮作用的前提下才有意義,譬如原始社會,因為缺少可以主導思想的哲學,所以生活只能以解決溫飽為目的,就連下一頓在哪里也要到時再考慮,其實那算不上生活,頂多叫生存。那樣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除了在研究人類發(fā)展史上有實物價值外,毫無人性上的研究價值,更無文明價值可言。
仔細想想,哲學研究的莫非是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并不是科學,它沒有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定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擺脫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而哲學卻給予我們智慧。
一直關于哲學的觀點是把哲學當作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認為哲學是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對物質已經沒有任何追求了的人才可以研究學習的,在以往的觀點中,諸如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每天都還在為生活而奔波忙碌,又哪還會有什么時間精力去追求那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哲學,如果物質上的都還沒滿足就去追求精神上的純粹是扯淡,所謂享受也應該是先滿足物質上的才有資格去談精神上的,看完《蘇菲的世界》后,才猛然醒悟,其實哲學并不是一門多么高深的學問,說的透徹一點,哲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更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去學習或多或少。好比信仰一樣,哲學可以成為人精神的支撐,就如蘇格拉底,為了真理,寧死不屈,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于為了真理而戰(zhàn),為了真理而犧牲,我們學習的并不是他的行為,而是精神,一種哲學上的行為。
“我思故我在”,可看完本書后我都很茫然,我是真的存在嗎?還是只是在某個特定時間段、特定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若干年后,當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還會存在嗎?渺小的我或許只是曾經存在過而已,沒有了呼吸,就沒有了哲學。不過隨著思考的加深,這種荒謬的想法徹底摒棄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永恒的,不會憑空出現(xiàn),也不會憑空消失,出現(xiàn)和消失的只是一個形式罷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宇宙萬物也是永恒的,物質的變化也只是形式而已,各種事物只不過是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我們這個千奇百怪的世界。這就是為什么那么多已故偉人雖然早已沒有了生命,可他們的精神永存,如同依舊活在我們心中的原因了,在此我并沒有忽視廣大人名群眾對歷史的作用,只不過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促進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少了誰都不行。
蘇子說得好,蓋將自其變著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哲學告訴了我們,我們是真真正正存在這個世界的一個生命,存在就有價值,但我們的生命是有時間尺度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可以輕視生命,更別談他人的時間和生命了,而應該把握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生命之花盡情的綻放,讓生命的價值盡情釋放,在行將就木之年可以無悔于青春,無愧于人生一場。
說到底,哲學,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去生活以及去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它本身就屬于生活的一部分,都說生活是哲學,其實哲學也是生活。
——作文培訓,閱讀寫作培訓,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