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發(fā)空中水資源
①科技創(chuàng)新的意義已人盡皆知。但科技創(chuàng)新要以想象力創(chuàng)新為先導,恐怕還要加以倡導。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痹诮鉀Q水資源的問題上,也需要想象力創(chuàng)新,從我們的國情出發(fā),另辟蹊徑。
②自大禹治水至今,4000多年來,我們的水利工作一直在地表水的疏導、截流上做文章。近年來因深井技術的出現(xiàn),又轉而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許多地下漏斗,引發(fā)地面沉降。難道我們就不能換一種思路,對水利工作進行一次戰(zhàn)略性轉移,把視野從地面轉向空中,著力研究開發(fā)空中水資源嗎?這將闖出一條切實解決我國缺水難題的新路。
③古人云:“黃河之水天上來。”一切地表水皆來自空中降水。海洋每年的蒸發(fā),有453萬億噸水汽形成降水,90%以上又回到海洋,約有41萬億噸降水在地上形成徑流,可供人使用。我國的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還有些來自大西洋與太平洋。這些水汽以降水與蒸發(fā)形成平衡,約每隔8天循環(huán)一次。據估計,我國陸地上空的水汽年累積量約在20萬億噸以上。其中約6萬億噸形成降水,除去蒸發(fā)后。還有2.7萬億噸形成江河湖泊等徑流。通常說我國人均年占水量為2200噸,就是這2.7萬億噸水被12.5億人口除出來的結果。
④20萬億噸空中水汽,只剩下6萬億噸,可見尚有相當潛在的空中水資源可供開發(fā)。如果再增加10%的降水量(即每年6000億噸)是完全可能的。若其中1/3進入西北與華北,將能顯著緩解那里的缺水狀況。我國從五十年代起,就開始搞人工降雨作業(yè),一直綿延至今。如今已擁有6000余門火炮及一支專門隊伍。但因其科技含量不高,僅停留在向云層開炮,噴灑碘化銀,操作粗放,盲目性大,命中率低,成本偏高,不成規(guī)模,所以效果難以評估。每遇干旱難熬時,地方政府就撥款打炮,能降多少算多少,以解燃眉之急。
⑤目前,世界各國對于云霧成雨理論、降水科學等應用基礎研究不甚重視,使人工降雨技術缺少理論指導。對于我國來說,必須把開發(fā)空中水資源當作一項戰(zhàn)略決策。發(fā)揮社會主義能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組織全國氣象、科技、水利、高校、國防、農林、電訊、航空等多方面的專家形成合力,共同研究。這項原創(chuàng)性的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fā),沒有現(xiàn)成的可以引進或模仿,唯有自力更生,進行創(chuàng)新。
⑥當今遙感、探測技術已有不少成果可以借用,它們?yōu)檫@項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fā)提供了可能。我們可以建成全國統(tǒng)一的空中水資源探測及預報的網絡系統(tǒng),還有宏觀調配指揮系統(tǒng),運用雷達、微波、遙感等高新技術,摸清空中水汽的形成、演變、運動、消長過程,將這些瞬息萬變的大量數據,傳輸到計算中心,根據一定的數學模型,捕捉云層降水臨界狀態(tài)的準確位置與滯留時間,然后采用先進、準確、高效、廉價的催化劑和噴灑技術,對可降水而又不降水的云層形成規(guī)模降水。
⑦面對水資源匱缺的嚴重威脅,我們已別無選擇,只能在目前發(fā)展節(jié)水技術、防治水污染及做好地面水利工作的同時,早日著手空中水資源的開發(fā)工作。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選自2001年 3月 10日《光明日報》,有改動。)
10、 第①段中與第②段中加線詞“新路”意思相同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 (2分)
11、 文中與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的修辭方法相同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中加線詞語“這”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第③段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4、 從文中看,“開發(fā)空中水資源”的設想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依據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本文以說明為主,對第①段議論性文字是否可以刪掉,請說說理由。(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