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銅鑼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陽青白冷寂地走到頭頂時,銅鑼清亮的聲音在羊凹嶺的巷里響了起來,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著,耍把戲的來了。羊凹嶺的人把耍雜技喚作要把戲。
敲銅鑼的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寬大的棉襖隨了胳膊的擺動,像罩了個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褲子卻短,黑紅的腳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額上冒著汗,把一面銅鑼敲得嘹亮。戲臺子下蹲的、站的來了好多人。冬閑,人們都出來看個熱鬧。
開始演出了。都是十來歲的孩子,已經(jīng)廄了棉襖棉褲,光著脊背,只穿條灰白的單褲子,在一個黑臉大漢的指揮下,鉆火圈,騎單車,拋大缸……
表演頂尖刀的是敲銅鑼的孩子和黑臉大漢。一把亮閃閃的尖刀頂在那孩子的脖子下,另一頭的尖刀頂在黑臉大漢的脖子上。一旁的銅鑼皮鼓霹靂啪擦,敲打得緊緊慢慢??礋狒[的人心也跟著緊緊慢慢地亂撲騰,就見那黑臉大漢和那孩子頂著尖刀,伸開著兩臂,一步一步轉(zhuǎn)著走得緩慢,沉重。只見那孩子的臉脹得紫紅黑亮,眼睛瞪得溜圓,眼珠子快要蹦了出來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經(jīng)深深戳進(jìn)了他的喉里。細(xì)的棍子一點點彎曲,彎曲……終于,在一陣急促的鑼鼓聲中,在人們的唏噓中棍子咔嚓折斷。那孩子和黑臉大漢慢慢收了氣息,微微笑著向一周的人們鞠躬致意。
人們看著那孩子,順出一口氣,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來。人們是沒想到這小小孩子,黑黑瘦瘦的,還有這般好的氣功。有膽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將肚子鼓得老大,等姓娃們小心地剛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癟了下去,嚇得娃娃手一彈,倏地縮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鑼聲又響在羊凹嶺的巷子時,敲銅鑼的孩子開始挨家挨戶地收糧食了。羊凹嶺人看要把戲,都是給一點糧食。
那孩子見了門,不進(jìn)去,站在門口把銅鑼敲得響亮。屋里的人聽見了,就會拿出兩個饅頭,或者一個南瓜三五個紅薯,或者是,一瓢麥子三四個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給點啥。那孩子見人拿了東西出來,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過銅鑼,接了糧食。出了門,他把鋼鑼里的糧食裝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門口時,巷里閑坐的人使著眼色不讓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門口敲銅鑼。二豁子沒有男人,一個寡婦扯著七個淌鼻涕的娃娃,日子過得爛抹布樣皺巴。況且,憑著二豁子的性格,她能給你一口唾沫一頓斥罵,還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著人們給他擠眼扯嘴的,以為人家跟他開玩笑,他也朝人們擠眼扯嘴的逗鬧。笑鬧中就站在二豁子門口把銅鑼咣咣地敲響了。
篩晃著一頭枯草樣亂發(fā)的二豁子看見那孩子手上捧著鑼,站在當(dāng)門口,臉上就黑下一層,撅著嘴,不耐煩地擺著手,走走走。
那孩子卻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著她,短的頭發(fā)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點可笑。你要給我當(dāng)兒子,我把你這布袋子裝滿。
那孩子不說話,也不走。
門口看熱鬧的人哄地笑了,都說留下吧,給二豁子當(dāng)兒子吧。
捧銅鑼的孩子還是不說話,笑笑,把銅鑼往二豁子臉前湊。二豁子看見銅鑼暗啞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張謙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見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強,好像是,還有點憂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頭,輕,而且柔。
有人說,做地娃多好,省得你跟個討飯的一樣可憐。
那孩子突然敲響了銅鑼,咣地一聲,響亮,突兀,也寒涼,冰塊般撞向每個人。人們一個哆多嗦,還沒回過神來,那孩子緩緩地說,我不是討飯的。說著,一手提著銅鑼,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
在人們的一片驚嘆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會兒了,木槌撞在鋼鑼上的聲音,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還清涼涼地響在二豁子的耳邊,細(xì)碎,紛亂。
這娃,脾氣還挺大
嗤,再大也是個耍把戲討飯的。
別說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聲,白白黑黑的碎語刀切般沒了,人們瞪著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氣了。
二豁子從褲腰里摸出一個黑灰的手絹,抽出五角錢,用手絹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個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們面面相覷,抬頭看天,訕訕地,天要變了,好像是。
人們攆著二豁子時,她已經(jīng)往回走了。敲銅鑼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銅鑼,又敲了一下人們看見那孩子的手上捏著一張皺巴巴的五角錢。過了一會兒,那孩子提著鋼鑼還在那兒站著。
夕陽紅亮,將干黃灰白的羊凹嶺涂染得明亮,又溫暖。
4.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敲銅鑼的孩子表演頂尖刀時極其緊張,演完后則微笑地向人們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著娃娃們,前后對比鮮明,一位在艱難生活中樂觀抗?fàn)幍娜宋镄蜗筌S然紙上。
B.作者注重對出場人物進(jìn)行外貌描寫。敲銅鑼孩子“褲子卻短,黑紅的腳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篩晃著一頭枯草樣亂發(fā)”等描寫,用筆精省,卻凸現(xiàn)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
C.周圍看熱鬧的人們聽見鑼聲就拿出家中糧食給敲銅鑼的孩子,并且勸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門口敲鑼,以免自討沒趣等情節(jié),說明羊凹嶺地區(qū)鄉(xiāng)風(fēng)淳樸,人們與人為善。
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頭,輕,而且柔”這一細(xì)節(jié)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動:她非常同情、喜歡敲銅鑼的孩子,但是否收養(yǎng)這個孩子,她內(nèi)心還是猶豫。
5.小說多處描寫這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敲銅鑼”的情景,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5分)?
6.小說中的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卻達(dá)到了獨到的藝術(shù)效果。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賞析。(6分)
答案:
4.D
【解析】“但是否收養(yǎng)這個孩子,她內(nèi)心還是猶豫”概括不準(zhǔn)確,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敲銅鑼的孩子并未承諾做她家孩子,二豁子讓敲銅鑼的孩子當(dāng)他兒子也只是句玩笑話,所以這樣的心理描寫不合理。
5.就結(jié)構(gòu)而言,點題,作為文中主要線案貫中全文。(2分)
就內(nèi)容而言,描述了敲銅鑼孩子生活的窘?jīng)r以及努力與生活抗?fàn)幍臓顟B(tài),塑造了孩子自強、自尊、自立的性格特征,贊揚了二豁子體恤、關(guān)心孩子的善良品格。3分)
6.開篇描寫初冬青白冷寂的太陽,渲染了一種凄清冷寂的氣氛,為后文寫敲銅鑼的孩子艱難的生活做好了鋪墊,也從側(cè)面烘托了敲銅鑼孩子的堅強性格。(3分)
結(jié)尾寫“紅亮的夕陽將干黃灰白的羊凹嶺涂染得明亮,溫暖”營造了一種明亮、柔和的氣氛,與開篇“青白冷寂的太陽”遙相呼應(yīng)并形成對比,烘托了二豁子善良品性的偉大,暗示了文章的主題:正是善良的羊凹嶺人把貧窮、陰冷的羊凹嶺點燃得溫暖、明亮。(3分)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