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活板
①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②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jiān)。先設(shè)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fù)者。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zé)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問題】
10.填空。(4分)
(1)《岳陽樓記》中“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記》中“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一句中“具”是“具備、具有”的意思,文中“則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
(2)《陳涉世家》中“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一句中“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記》中“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中“為”是“成為”的意思,文中“其印為予群從所得”中“為”的意思是:【 】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有奇字素?zé)o備者
翻譯:【 】
12.本文內(nèi)容簡明,條理清晰。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話回答。每空不超過4個字)(3分)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紹活板的①方法;其次介紹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說明了印數(shù)越多越能體現(xiàn)的優(yōu)點(diǎn)是②;然后,介紹了貯字的方法;最后與木制字模作比較,介紹③的優(yōu)點(diǎn)。
【參考答案】
10.答案:(1)具備
(2)被
(共4分)
11.答案:遇到平時沒有準(zhǔn)備的生僻字(共3分)
12.答案:①活字制作
②極為神速(瞬息可就)
③膠泥制字
(共3分)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jiān)L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