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按論證的順序,將文段分為三層并寫出層意。
第一層(開頭至 ):層意:
第二層(“ ”至“ ” ):層意:
第三層(“ ”至“ ” ):層意:
2、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
①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②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兵革非不堅利也 ( )
⑤委而去之 ( )
⑥親戚畔之 ( )
3、翻譯下面句子。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譯: 。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 。
4、本文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所謂“人和”就是文中所說的 和 ,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hù),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
5、本文采用什么方法來論證觀點?
答: 。
6、請你結(jié)合文中的例子就文章語言特色,寫一段欣賞文字。
答: 。
參考答案:
1、①“天時不如……不如人和”:提出人和事奪取戰(zhàn)爭勝利的最重要的條件的論點 ②“三里之城……不如人和也”:用戰(zhàn)爭中的典型例子具體論證論點,說明人和的重要性;③“故曰……結(jié)束”:進(jìn)一步論證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論斷。
|2、①包圍 ②這 ③護(hù)城河 ④武器裝備 ⑤離開 ⑥內(nèi)外親屬
3、①所以說,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憑借山河的險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②憑借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些連親戚都背叛的人,所以,作為君主要么不打仗,要戰(zhàn)就一定勝利。
4、多助,天下順之;民貴君輕
5、設(shè)喻論證。
6、本文語言整體流暢,有說服力;不如在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先用四個并列的否定句,充分渲染防守一方所具備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條件,然后話鋒一轉(zhuǎn),說出失敗的結(jié)局,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強有力的結(jié)論。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