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
94歲的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就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她師從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葉先生大學時的詩詞習作就已被老師顧隨驚嘆“青年有清才若此”,到得中年,更是獲得文史大家繆鉞“實大聲宏,厚積薄發(fā),迥異于前代諸女詩人者矣”的揄揚;至于學術成就,老師顧隨在她23歲時已經(jīng)斷定“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鼓勵葉嘉瑩自立門派;尤其將西方理論的研究方式引入古典詩詞研究領域的大膽嘗試,更是引得繆鉞主動來信盛贊“繼《人間詞話》后,對中國詞學之又一次值得重視的開拓”。其成就之高,在當今是首屈一指的。
葉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倡導以吟誦為主、對兒童進行古詩教學成為這位自感“老之已至”的學者的工作重點,她為兒童編寫古詩讀本,親自讀誦吟唱,乃至上電視親身示范,“只希望在傳承的長流中,盡到我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比~嘉瑩說。
葉嘉瑩認為,古詩詞教育能使孩子們與古典文化相通:“關鍵在于選入教材的是不是精華之作,老師能不能把其中的精華講解清楚。選的是糟粕也沒什么用。選的是精華,老師能把精華講出來,才算達到目的?!薄昂玫睦蠋煈摪言娫~里的生命教出來,讓詩詞有一種興發(fā)感動?!比~嘉瑩說。
詩教是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而這個時代的詩教,對她而言,就是讓詩從抽象變?yōu)榫唧w,使今人也能體會當時詩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詩詞活起來。
她曾在加拿大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講古詩詞,一出手就用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學界往往以為杜詩沉郁頓挫、意蘊豐富,非經(jīng)人世者難解其中況味,乃至歷代對其的闡釋、集注都有上百種。但葉嘉瑩認為,不能看低小孩的智能而讓他們讀淺近的詩歌,“要選擇真正好的作品,只要老師講的明白,他們一樣會理解,一樣能背下來。讓小孩子學駱賓王的《鵝》并不合適,這不能算一首好詩,只是駱賓王小時候的習作,對孩子們學詩、作詩沒有意義?!?
葉嘉瑩先用了杜甫的畫像讓孩子們認識這名詩人,再用地圖讓孩子了解杜甫顛沛流離的生活境況,最后回到詩歌本身,向孩子們講解這首詩是杜甫出外散步,看見春天的美景而作。葉嘉瑩講完一句,就畫一幅圖以加深孩子們理解,全詩講完后,再帶領他們背誦、吟唱,孩子們由此對古詩饒有興味,學得非常快。
當時她給孩子們留了兩句詩“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當作業(yè)。有一個小朋友續(xù)出了“松鼠愛松果,小松家白云”這樣饒有意趣的句子。
“詩不是抽象的東西,”葉嘉瑩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詩是感情的活動,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小孩子學詩,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
但現(xiàn)在的一些做人方式令她不能理解。生于“燕京之舊家”,葉嘉瑩“提倡弱德之美,要求自己在艱難困苦中亦能持守;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也就是待己嚴待人寬;日三省吾身……這樣的性格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使然,在這種文化里強調(diào)人的弱德,而非當一個強取豪奪、不擇手段的強者?!?
現(xiàn)在的“讀經(jīng)”讓她有點看不懂。她看到報紙上說,一些讀經(jīng)班單讓小孩背書,老師不講解內(nèi)容,唱歌一樣帶著孩子們背,孩子連字都認不全,只能跟著老師唱?!罢`人子弟?!比~嘉瑩評價,“讀書當從識字始,字都不認、道理都不懂,背來有什么用?”
葉嘉瑩認為,應該以“興道諷誦”的方式,老師先讓孩子認字,告訴他詩里寫了什么,讓他明白詩人的感動何在。而“道”,則在于以講解來引領?!敖绦『⑹且徊揭徊絹?,現(xiàn)在的情況是老師都不懂,學生亂背,錯字別字都不通,背得再多有什么用?”葉嘉瑩反問。
在古與今、中與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作為一名學者,葉嘉瑩以辯證眼光觀之。近體詩與現(xiàn)代詩,在她看來“各有所得,各有所失”,都有上品與劣作。但與古典詩歌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發(fā)感動不同,現(xiàn)代詩更側(cè)重于機智、技巧、安排、造作,看得出制造痕跡,它的根基與美感更來自西方,“接受外國傳統(tǒng)、受到外國詩歌影響?!?
“胡適的白話詩如果用白話說出來,就沒有詩的意思了,所以只能變個花樣、加入技巧,制造一些艱難。而古詩用古詩的方法說有意味,用白話說,同樣也有意味。”葉嘉瑩說。在她看來,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尋找光明”)是很靈巧的句子,但如果用于兒童教育,“小孩不見得有什么體會”。
葉嘉瑩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歌里面的美好、高潔的精神。她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把不懂詩的人牽引進來?!斑@就是我一輩子不辭勞苦做的事情”“并發(fā)出感慨“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結(jié)束在講臺上?!?
【相關鏈接】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書香世家。從1945年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yè)擔任中學教師開始,葉嘉瑩至今未中斷過她的古詩詞教學。1950年代起在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1960年代開始擔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也是加拿大皇家學會唯一華裔院士。
作為一個承習“新知識,舊道德”家教的女子,葉嘉瑩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葉嘉瑩歷經(jīng)喪亂,晚年喪女,詩詞給她力量,葉嘉瑩借詩度過憂患,獲得療愈。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葉嘉瑩認為,古詩詞教育想要達到目的關鍵在于選材和講解。只有選擇精華之作,并把精華講出來,才能讓孩子們與古典文化相通。
B.詩教的含義古今一樣,就是讓詩從抽象變?yōu)榫唧w,使讀者體會當時詩人的感情、心智、意會、理想等,使詩活起來。
C.在葉嘉瑩看來,現(xiàn)代詩更側(cè)重于機智、技巧、安排、造作,看得出制造痕跡,它的根基與美感更來自西方,不適合用于兒童教育。
D.葉嘉瑩從小就接受詩詞方面的正規(guī)教育,詩詞伴其一生,尤其是在歷經(jīng)喪亂,晚年喪女的時候,詩詞又給了她力量,使她度過憂患,獲得療愈。
8.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葉嘉瑩提倡“弱德之美”,生于“燕京之舊家”的她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要求自己在任何艱難困苦中亦能持守;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也就是待己嚴待人寬;日三省吾身……
B.正是因為葉嘉瑩自感“老之將至”,所以內(nèi)心始終有一種傳承中國文化的緊迫感,她把對兒童進行古詩教學當作重點工作,她為兒童編寫古詩讀本,親自讀誦吟唱,乃至上電視親身示范。
C.葉嘉瑩對一些讓小孩背書,老師不講解內(nèi)容,唱歌一樣帶著孩子們背,孩子連字都認不全,只能跟著老師唱的“讀經(jīng)”方式頗有微詞,并說這樣會“誤人子弟”。
D.作為一名學者,葉嘉瑩以辯證眼光看待古與今、中與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關系,在她看來近體詩與現(xiàn)代詩“各有所得,各有所失”,都有上品與劣作,但古典詩歌更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發(fā)感動。
E.在葉嘉瑩看來,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尋找光明”)用白話說出來,就沒有詩的意思了,小孩也不見得有什么體會。
9.如何理解葉嘉瑩先生就是中國古典文化傳燈人?請結(jié)合文本從幾個方面作簡要概括。(4分)
答案:
7.A.(B詩教的古今含義一樣原文未說;C擴大范圍D“從小受到詩詞正規(guī)教育”無中生有。)
8.B、E(B項強加因果。E項中“用白話說出來,就沒有詩的意思了”是她評價胡適詩歌的評語。)
9.在師承方面:師承古典詩歌名家顧隨,深得古典詩歌的精華。
在學術研究方面:成就之高,當今首屈一指;研究方式融通中外,勇于開拓和創(chuàng)新;思想辯證,以辯證眼光評價近體詩和現(xiàn)代詩。
在教育教學方面:注重實踐,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關切當下,對當今孩子古詩詞教育的缺失提出批評和指正?!?
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感情深厚,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shù)。(答出兩點即滿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