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猴
(l)動物園里,大人指著籠子里的猴,對小孩說:"你知道這種動物叫什么名字嗎?"
(2)"不知道。"小孩看著上___(cuàn)下跳的猴回答。
(3)"記住,孩子,"大人說,"這種動物叫猴,是專門供咱們?nèi)祟愰_心的動物。"
(4)"何以見得呢?"小孩問。
(5)"不信你瞧。"大人說著,從提包中摸出一顆花生,朝籠子里大猴背后的地方扔去,只見大猴急轉(zhuǎn)身,略一遲疑,卻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從嘴里取出來,剝開吃掉,顯得很滑稽。
(6)小孩笑起來,說真有意思。
(7)大人也被大猴的舉動逗得很開心,便來了興致,又將一顆花生扔進去,還是扔向大猴身后的地方,大猴故伎重演,轉(zhuǎn)身,跳起來以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剝開,放進嘴里。
(8)大人受了鼓舞,便不斷地扔,大猴便不斷地這樣接。接住吃掉,或給身邊的小猴。
(9)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了,大人和小孩(liànliàn)不舍地離開。
(10)路上,小孩問大人:"你為什么將花生扔到大猴的背后呢?"
(11)大人得意地笑了,說:"猴子翻來(fù)去地來回( zhē)騰才有意思啊,你若直接扔到它眼前,還有這么好玩嗎?"
(12)小孩信服地說:"爸爸你真行!"
(13)大人又說:"猴子這種動物自以為挺聰明,其實被咱們耍了,它們還不知道,真可悲!"
(14)動物園里,大猴指著籠子外的人,對小猴說:"你知道這種動物叫什么名字嗎?"
(15)"不知道。"小猴望著指手畫腳的人回答。
(16)"記住,孩子,"大猴說,"___________________"
(17)"何以見得呢?"小猴問。
(18)"________________"適逢有個大人往籠子里扔花生,扔向大猴的背后,大猴急轉(zhuǎn)身,略一思(cǔn),用嘴去接住,然后再用爪子從嘴里取出來,剝開吃掉,顯得很滑稽。
(l9)籠外的大人和孩子都來了興致,很開心的樣子。大人又將一顆花生扔進來,大猴故伎重演,轉(zhuǎn)身,跳起來以嘴接住,用爪子取出剝開,吃掉。 大人便不斷地扔,大猴便不斷地這樣接。吃掉,或給身邊的小猴。
(21)終于,那大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部扔給了猴子。
(22)他們走后,小猴問大猴:"你為什么用嘴去接扔進來的花生呢?"
(23)大猴得意地笑了,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猴信服地說:"媽媽你真行!"
(25)大猴又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據(jù)拼音在文中括號處寫上正確的字。
上(cuàn)下跳 (liànliàn)不舍 翻來(fù)去 (zhē)騰 思(cǔn)
2.(11)、( 23)兩個自然段的"得意"一詞能刪掉嗎?為什么?
3.給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每段不超出4個字)
4.根據(jù)文章的寫作特點,請補寫出( 16)、(18)、( 23)、( 25)自然段中大猴的話。
5.寫一段話,談?wù)勀憧戳诉@篇寓言式的小說后的想法。
《人與猴》答案
1.躥 戀戀 覆 折 忖
2.不能。因為它形象地描繪了"大人""大猴"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神態(tài)。
3.第一段(1)-(l3):人耍猴。
第二段(14)-(25):猴也耍人。
4.(16):這種動物叫人,是專門供咱們猴子開心的動物。(18):不信你等著瞧。(23):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們還會繼續(xù)扔嗎?(25):人這種動物自以為挺聰明,其實被咱們耍了,他們還不知道呢,真可悲!
5.(答案可多樣化,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本人的寫作意圖是: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應(yīng)該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人也好,猴也好,都只是大千世界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分子,誰也沒必要妄自尊大,無端地要戲或侵犯他人?!?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