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的最后幾天,安陽掘墓于西高穴,迫不及待作出重大宣布——發(fā)現(xiàn)曹操墓。中科院考古所雖稱“初步認定”,并非“最終結論”,仍然激起一片質疑之聲。
曹操墓原本是明確的。曹操去世前兩年就為自己準備了“歸宿”:“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保ā度龂尽罚┕?20年,曹操死于洛陽,即葬于此地(魏稱高陵,亦稱西陵)。幾十年后,時任西晉著作郎的陸機,“游乎秘閣”,“而見魏武帝遺令”,他披露了曹操“遺令”的部分內容:“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斑z令”的發(fā)現(xiàn),進一步明確了曹操墓的具體方位。晚唐的李吉甫寫道:“西門豹祠在縣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縣西三十里。”(《元和郡縣志》)進一步標明了操墓的確切位置。
“高陵”是如何變成“疑?!钡哪??我以為,其根本原因在于意識形態(tài)的干擾?!捌呤哨!钡淖钤缯f法見于王安石的《將次相州》詩,其中有:“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薄鞍司徘稹闭?,七十二冢也,就是對操墓難以確認的描述和評議。王詩只是“疑冢說”的濫觴,“曹操疑?!钡恼f法大約到南宋初期才廣為流傳。
“疑冢說”起于宋代,與“正統(tǒng)論”的泛起不無關系。宋代的士大夫為了論證趙宋政權的合法性,曾就“正統(tǒng)論”進行過激烈論爭。曹魏是正統(tǒng)的觀點被司馬光所認同,并體現(xiàn)在《資治通鑒》的編纂之中。然而,這一觀點在南宋卻引起爭議。南宋朝廷蜷縮東南一隅,勢同三國時的東吳,占領北方大片土地的金政權,如同當年的曹魏。如此一來,在輿情上,“帝魏寇蜀”逐漸為“帝蜀寇魏”所取代,陳壽筆下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竟然成了篡漢的奸雄,狡詐的奸臣,連帶其“高陵”也就成了“疑?!??!耙哨Uf”的代表人物當屬范成大,他寫詩說:“一棺何用冢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保ā镀呤!罚┠纤螘r,不僅“疑冢詩”所在多有,“疑冢詞”也俯拾即是。
那么,這“疑冢”又是如何變成“高陵”的呢?西高穴的發(fā)掘,不僅迅速認定流傳了幾個世紀的“疑冢說”只是“民間傳說”,而且迅速認定證據(jù)不全的西高穴為曹操高陵,而參與其中的不僅有考古專家,也有政府官員。西高穴墓剛挖開,就有學者預言,開發(fā)曹操墓,每年至少能帶來4.2億元的經(jīng)濟效益。在“疑冢”迅即變?yōu)椤案吡辍钡倪^程中,沒有看到確鑿的考古證據(jù),沒有看到嚴謹?shù)目茖W論證,人們看到的是曹操的高知名度所潛在的經(jīng)濟利益的強大誘因。
考古總要通過田野調查挖掘,找到一些早期人類活動的遺物、遺跡,來研究和探求古人生活的狀態(tài)與環(huán)境。在這里,需要的是求真的精神與科學的態(tài)度。舍此,或屈于意識形態(tài)的壓力,或魅于經(jīng)濟利益的誘惑,“高陵”乎,“疑?!焙?,也就真假難辨了。
1.對文中畫線句““疑冢說”起于宋代,與“正統(tǒng)論”的泛起不無關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疑冢說”之所以興起于宋代,與“正統(tǒng)論”在宋代泛起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B.宋代的一些士大夫提出并主張“疑冢說”,是為了論證趙宋政權的合法性。
C.“疑冢說”的興起,表明人們對歷史史實的認定有時會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
D.宋代之前的人們沒有提出“疑冢說”,是因為宋代之前沒產(chǎn)生在“正統(tǒng)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安陽掘墓于西高穴,就迫不及待作出重大宣布——發(fā)現(xiàn)曹操墓,其實宣布的這一結論尚缺乏確鑿的考古證據(jù)和嚴謹?shù)目茖W論證的支撐。
B.王安石的詩《將次相州》只是“疑冢說”的濫觴,而“疑冢詩”和“疑冢詞”在南宋的俯拾即是則表明“疑冢說”在南宋的廣泛流行。
C.在南宋,“帝魏寇蜀”的觀點取代“帝蜀寇魏”是因為南宋朝廷蜷縮在東南一隅,勢同三國時的東吳,而金政權,如同當年的曹魏。
D.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干擾,本來明確的曹操墓成了“疑?!?,又因為經(jīng)濟利益的誘惑,曹操墓諸多疑冢中的一處又成了所謂明確的“高陵”。
3.根據(jù)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相隔時間長短的角度來說,關于曹操墓地的記載或表述,宋代之前的一些史料應該比宋代之后的一些詩詞更為可信。
B.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經(jīng)濟利益的需求等都有可能成為干擾后人對某些歷史史實的認定的因素。
C.證據(jù)不全的西高穴被迫不及待地認定為曹操高陵這一事件,表明追逐經(jīng)濟利益的風氣已經(jīng)浸染學術性極強的考古界。
D.對古人生活的狀態(tài)與環(huán)境等一切歷史問題的研究,都必須要通過田野調查挖掘,找到早期人類活動的遺物才能進行。
答案:
1.D
2.C
3.D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D (D項“宋代之前沒產(chǎn)生正統(tǒng)論”屬于無中生有。A項就是原句的另一種說法,意思并無區(qū)別。B項在畫線句之后,顯然是論證畫線句的。C項可以通過整個畫線句所在的段落推斷出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2.試題分析:C (“帝魏寇蜀”的觀點取代“帝蜀寇魏”說反了,原文是““帝魏寇蜀”逐漸為“帝蜀寇魏”所取代”。)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3.試題分析:D項“對古人生活的狀態(tài)與環(huán)境等一切歷史問題的研究”范圍過大,“通過田野調查挖掘,找到一些早期人類活動的遺物、遺跡”,只是通過“考古”來“來研究和探求古人生活的狀態(tài)與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而未必是研究“一切歷史問題”的必要條件。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