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恪敏公家傳 姚 鼐
方恪敏公,諱觀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寧。桐城方氏,自明以來以文學名數(shù)世矣,而亦被文學之累。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諱登峰、考中書舍人諱式濟,皆以累謫黑龍江。公時尚少,與其兄歲往來塞內外,以營菽水之奉,奔走南北,徒步或數(shù)百里。數(shù)年,祖考皆沒。公益困然于其間厲志氣勤學問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風俗遂蓄為巨才矣。平郡王福彭嘗知之,雍正十年,平郡王為定邊大將軍往準噶爾,即奏為書記,詔賜中書銜以往。在軍營建策善,歸補中書舍人。乾隆初入軍機處,累遷吏部郎中,出為直隸總督。自是居直隸二十年,中惟西疆用兵,暫署陜甘總督,籌軍餉半年即返。
公性明于用人,一見與語,即能知才所堪任,授之事,隨難易緩急,委寄必當。及公沒,而為督撫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直隸為天下總匯之區(qū),人事糅雜,紛擾不易靖安。乘輿①歲有臨幸,所過備置芻糧,公處此皆儲備精密。卒未嘗少舛乏②,而于民居無擾病焉。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公自為清河道至總督,皆掌治水。直隸之永定河,故無定河也,其遷移靡常,不可以一術治,不可以古形斷。公皆見地勢,相時決機,或革或因,或導或障,其于河務前后數(shù)十疏,從之輒利。上每嘆其籌永定之為善,非他人執(zhí)成法者所能及也。
磁州有逆民為亂,公擒治,論斬絞罪十人,其余釋。上疑公寬縱,下詔嚴責者數(shù),公執(zhí)不易,詔令九卿訊獄,乃知公所定之當,上益以公賢。
公素勤于學,工為詩及書。乾隆初嘗舉博學鴻詞,以平郡王監(jiān)試,避嫌不試。仕宦數(shù)十年,公事之暇,即執(zhí)書讀之。嘗偕秦文恭公輯《五禮通考》,所著《直隸河渠書》百三卷,詩集十三卷,其余雜記直隸事又數(shù)十卷。及薨,家無余財,而有書數(shù)十笈。于桐城及江寧皆建家祠,置田以養(yǎng)族之貧者。公在時已加太子太保,其薨以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年七十一。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選自《惜抱軒文集》,有刪改)
[注]①乘輿:古代天子乘坐的車子,此處代指皇帝。②舛乏:錯亂缺少。
8.對下列句子中的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B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這句話的意思是:隨事情的難易緩急,托付給他的事情一定妥當處理。由此可知“委”的意思是“托付”。
A.而亦被文學之累 被:遭受 B.隨難易緩急,委寄必當 委:舍棄
C.論斬絞罪十人 論:判罪 D.工為詩及書 工:擅長
9.下列各組句子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項,結構助詞,的。A項,連詞,表轉折/連詞,表假設。B項,介詞,在/介詞,表被動。D項,連詞,表目的/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A.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寧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B.公性明于用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上每嘆其籌永定之為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D.置田以養(yǎng)族之貧者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10.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做好斷句題,要認真理解劃線句子的含義,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利用好排除法。要找到各項的不同之處,聯(lián)系文意進行排除。首先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恪敏公更加窮困,但在這期間他更加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奮學習,全面了解了社會的利弊、人情風俗,于是逐漸成為一個才能突出的人。再根據斷句的特點,“困”和“厲志氣”是轉折關系,那么“然”表達的意思就是“但是”,與后文聯(lián)系緊密,所以在“然”的前面斷開,排除A、D兩項。“天下利病”和“人情風俗”是對偶句,是“知”的賓語,中間要斷開,排除B項。 蘇州少兒書法培訓,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A.公益困然/于其間/厲志氣勤學問/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風俗/遂蓄為巨才矣
B.公益困/然于其間厲志氣/勤學問/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風俗/遂蓄為巨才矣
C.公益困/然于其間厲志氣/勤學問/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風俗/遂蓄為巨才矣
D.公益困然/于其間厲志氣/勤學問/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風俗/遂蓄為巨才矣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B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該項中“曾在陜甘總督府暫住過半年”理解有誤,根據原文第1段末“暫署陜甘總督”,句子的“署”是“代理”的意思。
A.方觀承的祖父方登峰和父親方式濟都被流放至黑龍江。每年方觀承兄弟二人都要往來長城內外,探視親人,異常艱辛。
B.方觀承后來被任命為直隸總督,在直隸居住長達二十年,其間,只有在西部有戰(zhàn)事時,為籌軍餉,曾在陜甘總督府暫住過半年。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C.永定河流向不定,難以治理。方觀承查看地形,看準時機,或疏導,或阻斷,他治河的方法得到了皇帝的認同和贊許。
D.方觀承一生勤于學習,著作等身。乾隆年間曾被推舉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但因平郡王監(jiān)考,為了避嫌就沒有參加。
12.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公沒,而為督撫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余人,皆宿所拔于守令、丞尉中者也。
(2)乘輿歲有臨幸,所過備置芻糧,公處此皆儲備精密。
(3)公執(zhí)不易,詔令九卿訊獄,乃知公所定之當,上益以公賢。
(1)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撫有名聲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過去從守令、丞尉中提拔起來的。
(2)皇帝每年都會來這里,所經過的地方都要安排糧草,恪敏公處理這些事情時都儲存準備得精細周密。
(3)恪敏公堅持自己的意見不作改變,皇帝又下詔令九卿審理此案,才知道恪敏公(對罪犯)所定的罪是恰當?shù)?,皇上更加認為恪敏公賢明。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要結合文本語境,以直譯為主,力求字字落實。句中關鍵詞語要翻譯準確,本題涉及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考點。(1)沒:通“歿”,去世,死亡。為:擔任。若:如。凡:總共,一共。宿:平素,素有的,原來的。(2)乘輿:指天子所乘坐的車子,此處代指皇帝。所過:所+動詞=名詞性短語,所經過的地方。芻糧:草糧。處:處理。(3)易:改變。詔令訊:訊問,審問。獄:案件。當:恰當。益:更加。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