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①月光的美是畫不出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 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象,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
②秦少游《踏莎行》詞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靈。
③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xiàn)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④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里游,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為幽靈的么?這或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郁有關,與她的綿綿鄉(xiāng)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有關吧。
⑤人們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蕩著,顛簸著,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huán)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于此。對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作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
⑥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動。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靜猶動,在于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頁信箋在抖索。而當她依附于什么,籠罩著什么,便與她難以分割地構成一種幽暗的黏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⑦尋夢者走著,走著,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著的莊稼地里,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里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
⑧尋夢者走著,走著,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盎茨橡┰吕淝?,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著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xiàn),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
⑨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著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了荒雞的啼鳴。
⑩一個平淡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鉤,月光在漸漸地消隱……
5.請解釋“人們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一句中“里應外合”的意思(4分)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答:人們的潛意識里有一種夢思(一種超凡脫俗的意識),而月光的朦朧恰恰暗合著這一點。
6. ①閱讀文章第3.4.5段,說說作者為什么會產生第3段畫線句子的疑問?(可用原文句子作答)(6分)
答:因為月光能夠蕩人心魄,潛入認定精神深處,引得人仿佛遠離了人間煙火,被月光所編織的朦朧似乎終于避開了人世間的喧囂,于是便使得作者有了這樣似幻若夢的疑問。
②請具體解釋“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的含義。
答:輕柔的月光照著斜塔,可是作者卻說是“立體的月光”從斜塔上滑落下來,在這里作者運用的是“擬物”的寫法,將原本不動的月光當成了會滑落的事物寫的;既然是滑落,就得有聲音,于是作者又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方法,將人的視覺與聽覺溝通了起來,更寫出了月光的輕柔與朦朧。 易優(yōu)作文網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7.請概括說明作者描述了月光的哪些特點。(4分)
答:①幽深(寧靜而悠遠);②蕩人心魄(或者答“左右人的精神”);③清冷;④神秘(或者答“似靜猶動,孤獨而不安”);⑤流動(或者答“變幻莫測的”)。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