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完成第21~26題。(14分)
讀書貴有疑
胡忠偉
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兒時讀《孟子》中的一句“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再看朱熹的注釋:“褐,賤者之服,寬博,寬大之衣?!彼旨{悶——因為生長在南方,偶見的“衣褐者”多是富貴之人?!懊m褐,而實則絨(細羊毛織品)也?!庇谑?,他向老師質疑:“褐乃貴人之衣,胡云賤者之服?既云賤矣則當從約,短一尺省一尺購辦之資,少一寸免一寸縫紉之力,胡不窄小其制反寬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師默然不答。再詢,則顧左右而言他。李漁頗感失望,疑問數十年未解。直到遠游塞外,才終于揭開謎底:原來塞外天寒地凍,牧民自織牛羊毛以為衣,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所以“人人皆褐”??墒悄撩駷槭裁床恢?jié)約物力人力,一律穿那“寬則倍身,長復掃地”的“毯”式服呢?原來這種服裝是日當藍衫夜當被的,“日則披之服,是夜用以為衾,非寬不能周其身,非衣不能盡覆其足”。
這應是“學貴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讀書做學問,難免會遇到許多的疑難處,自古以來,人們就很贊賞提出疑問的精神,認為“會讀書,當先要會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怕的不是有疑難,而是終日讀書沒有疑問——書上說什么就信什么,是不會有進步的;書上說什么,不懂裝懂,更是難有出息的。
有疑難就會想方設法去破疑釋疑。學問學問,當然是既“學”且“問”的?!皢枴笔倾@研,是“學”的深化;只“學”不問,容易埋進死讀書、讀死書的昏庸里?!皢枴笔侵R長進的一種方式,無所謂“羞恥”之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盎蠖粡膸?,終為惑矣”。
惑能從師,固然是好事,但做學問終須自己動手動腦,才有所得,否則我們便與留聲機無異了。進一步說,讀書做學問,不能只當翻譯家,而應當有自己的思考和見地,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啟發(fā),有所得?!笆籍斍笃渌匀?,終當求其所以出”,是謂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學貴心悟,守舊無功”,都是經驗之談。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進一步說,讀書做學問有一個知識轉化的問題在里頭,知識轉化為能力,轉化為學問,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古人讀書尚疑貴思,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在這個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東西是我們還未能了解的,思考與質疑的腳步一刻都不能停滯。那種食而不化,只讀書不求甚解的做法,瀟灑是瀟灑,只怕未必能于學問有所長進。
(選自《人民日報))2010年10月26日)
小題1:.作者在文中具體闡述了怎樣的觀點?(2分)
小題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題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2分)
小題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題5:.作者以“讀書貴有疑”為題目,不僅表明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而且啟人心智。請你結合文本談談“質疑”的方法。(2分)
小題6:.作者認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啟發(fā),有所得?!闭埬阊a充一個事實論據來證明這個觀點。(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讀書貴有疑。(2分)
小題1:充當事實論據;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議論的話題。(3分)
小題1:李漁讀書質疑。(2分)
小題1:辯證地論述了破疑釋疑的方法及“學”與“問”的關系。(2分)
小題1:(1)想方設法破疑釋疑。(1分)(2)自己動手動腦,才有所得。(1分)
小題1:示例: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觀察培養(yǎng)皿上葡萄球菌的生長情況時,注意到培養(yǎng)皿上發(fā)了霉;這種情況不知多少次被人們看到:但弗萊明提出了“為什么發(fā)霉處葡萄球菌不生長”的問題?!涍^研究,他證明青霉菌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長的能力,并與其他科學家合作,最終研制出青霉素,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抗生素時代。(3分)
略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