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奮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難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荊棘、浪濤是不會少的?;孟胍磺卸柬橅樌?,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條件差。這也許是事實。但今天的處境,總不致像伽利略、布魯諾那樣冒著受宗教極刑的危險,總不致像高爾基那樣在老板的皮鞭下學寫作吧。艱苦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有理想的人奮發(fā)向上。高爾基從小飽嘗人間的辛酸,舊社會血淚的鞭笞鑄成了他偉大的心靈。他堅持在敵人的明槍暗箭下寫作,在饑餓與死亡的威脅中戰(zhàn)斗,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不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屈服、畏縮,永遠像海燕一樣在雷鳴電閃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們的困難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崗位平凡。這也可能是事實。但革命事業(yè)需要三百六十行,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無志之人,將使生命比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將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功。華羅庚年輕時在一個中學干雜活,夜間在如豆的昏黃油燈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來才成為著名的數(shù)學家。開普勒長期操持雜役,業(yè)余苦鉆,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道爾頓是中學教員,愛因斯坦是小職員,那些發(fā)明紡織機、蒸汽機、飛機、火車的,他們的職業(yè)、崗位不也都很平凡嗎?可見問題不在于崗位,而在于有沒有真正崇高的理想和為這理想而奮斗不息的頑強精神。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決不應讓困難攫住自己的心靈,而要在奮斗中舒展自己的雙臂。當為崇高理想而奮斗一生的雙臂收攏時,抱住的必將是令人欣慰的碩果。
1.揣摩句意。
(1)“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荊棘、浪濤是不會少的”一句中加粗詞比喻__________
(2)“無志之人,將使生命比崗位更平凡”一語的意思,可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錄原文句子回答問題。
(1)文段主要針對某些青年存在的哪些思想問題進行議論?由此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思想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列舉伽利略、布魯諾、高爾基等人的事例,證明________________這個道理;列舉華羅庚、開普勒等人的事例,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道理。
3.請從初中學過的文章中找出一個例子加以歸納概括,以證明文段中的某個道理。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議論文用事實論證還要注意對事實的分析論述,才能更有效地證明論點。請從文段中舉一個分析論述的句子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再寫兩個意思與之相關(guān)的句子。
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通往四化征途上的困難
(2)在平凡的崗位上,無志之人碌碌無為,平平庸庸。
2.(1)埋怨條件差,埋怨自己的崗位平凡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
(2)艱苦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有理想的人奮發(fā)向上有志之人將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功
3.如梵高,當時也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和不為人理解的痛苦中,以執(zhí)著的精神去爭取理想的實現(xiàn)。艱苦環(huán)境更能激發(fā)有理想的人奮發(fā)向上。
4.例如:在舉了高爾基的事例之后,作者進行分析論述:“相比之下,我們的困難又算什么呢?”這就使事例與論點更加自然、緊密的融為一體,事例更突出,更有力地證明論點。
5.例:理想的階梯,屬于刻苦勤奮的人;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