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①
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②,秋日望鄉(xiāng)心。
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注釋:
①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劉長卿長期居住的洛陽落入亂軍之手,詩人被迫流亡到江蘇揚州一帶,秋日登高,到吳公臺,寫下這首詩。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原為南朝沈慶之所筑,后陳將吳明徹重修。
②語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搖落而變衰?!?
1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首聯寫秋日登臨古臺,思念故鄉(xiāng)?!皳u落”即零落、凋殘之意,這里寫陳將吳明徹兵敗一事。
B.頷聯寫景遠近結合,上句扣標題“寺”字,寫野寺游人罕至,可見寺之偏僻,下句點明“遠眺”,隔岸云白風清,層層掩映,可知山之深遠。
C.頸聯寫傍晚的太陽沿著舊日的堡壘緩緩下落,寺院中傳出的鐘磬之聲慢慢向空林中擴散,秋風四起,這鐘磬之聲也似帶有一種寒意。
D.尾聯寫遠眺所感。 “惆悵”一詞既為歷史興衰無常而惆悵,也為人生坎坷多難而傷感,古事與今事、國事與個人之事融為一體,用意頗深。
E.詩人工于用字,如“夕陽依舊壘”著一“依”而賦予“夕陽”人格化的形象,“寒磬滿空林”著一“滿”字,以靜襯動,以滿顯空。
15.《唐詩癸簽》說“劉長卿得騷人之旨,專主情景”。請簡析本詩是怎樣做到情景結合的。(6分)
14、答案:A、 “搖落”于詩中指古臺荒廢。E、“以靜襯動”當為“以動襯靜”。
15、參考答案:
①本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過對深秋景象的描繪,熔鑄了詩人對人生、社會、時代的凄涼感受。
②首聯觸景生情,因觀南朝古跡吳公臺而發(fā)感慨,頓生悲涼之意,奠定了全詩的基調。
③頷聯、頸聯融情于景,將登臺、望鄉(xiāng)等最動感情的人類活動,融入到野寺、夕陽、舊壘、寒磬、空林等登臺所見景物之中,營造出極濃厚的悲秋氛圍。
④尾聯以景語作結,給人留下了不盡的思索,不僅表現詩人對吳公的緬懷之情,更表達了對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的擔憂之情,諸多悲苦,盡在其中。
(說明:能從情與景的融合,并舉例分析,言之有理,即酌情計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