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鑾
翟鑾,字仲鳴,舉弘治十八年進士。嘉靖中,累遷禮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閣臣。帝意在張孚敬,弗與。命再推,乃及鑾。中貴人多譽鑾者,帝遂逾次用之。楊一清以鑾望輕,請用吳一鵬、羅欽順。帝不許,命鑾入直文淵閣。
鑾初入閣,一清輔政,既而孚敬與桂萼入,鑾皆謹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賜銀章密封言事,鑾獨無所言。詰之,則頓首謝曰:“陛下明圣,臣將順不暇,何獻替①之有?!钡坌膼壑?。一清、萼、孚敬先后罷,鑾留獨秉政者兩月。
其后李時入,位居鑾上,鑾亦無所怫。帝數召時、鑾入見,嘗問:“都察院擬籍谷大用資產,當乎?”時曰:“所擬不中律。”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亂政先朝,正奸黨也。”鑾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殺,何所不可。”帝卒從重擬。 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
丁生母憂歸。服闋,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鑾與謀召己。會帝將南巡,慮塞上有警,議遣重臣巡視,言等因薦鑾充行邊使。
二十一年,言罷,鑾為首輔,進少傅、謹身殿。嚴嵩初入,鑾以資地居其上,權遠出嵩下,而嵩終惡鑾,不能容。會鑾子汝儉、汝孝同舉二十三年進士,嵩遂屬給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鑾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鑾父子為民,而下主考及鄉(xiāng)試主考詔獄,并杖六十,褫其官。
鑾初輔政,有修潔聲。中持服家居,至困頓不能自給。其用行邊起也,諸邊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當鑾意,饋遺不貲。事竣,歸裝千輛,用以遺貴近,得再柄政,聲譽頓衰。又為其子所累,訖不復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節(jié)選自《明史·翟鑾傳》)
[注]①獻替,即獻可替否,給君主提出建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遂逾次用之 逾:按照。
B.鑾皆謹事之 事:服事。
C.鑾留獨秉政者兩月 秉:執(zhí)掌。
D.所擬不中律 中:符合。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鑾曰/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翟鑾受人贊譽,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閣臣時,皇帝意在張孚敬,但群臣不贊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薦,翟鑾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淵閣。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B.翟鑾為人謙抑,對皇帝多有順從。李時后入閣,地位卻高過他,他沒有不滿;查抄谷大用資產一事,他始終贊同皇帝看法,認為可以重懲。
C.翟鑾地位雖高,仍遭到嚴嵩打擊。他作首輔大臣時,兩個兒子一同考中進士,嚴嵩指使別人借此彈劾他營私舞弊,以致他們父子被勒為民。
D.翟鑾有修潔聲,但未能始終如一。他在居家守喪時,貧困到了不能自給的地步;被起用為行邊使后,接受文武官員的饋贈多得無法計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詰之,則頓首謝曰:“陛下明圣,臣將順不暇,何獻替之有?!保?分)
(2)事竣,歸裝千輛,用以遺貴近,得再柄政,聲譽頓衰。(5分)
4.(3分)【參考答案】A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解析】逾:超過,越過。
5.(3分)【參考答案】C
【解析】畫線句子的意思是:翟鑾說:“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條:謀反、叛逆和奸黨罷了。不合乎法律規(guī)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
【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斷句的能力。
6.(3分)【參考答案】B
【解析】“始終贊同皇帝看法”不準確。
7.(10分)【參考答案】
(1)(5分)(1)皇帝責問翟鑾,翟鑾就叩頭謝罪說:“陛下圣明,我要順從還來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議呢。”
(譯出大意給2分;“詰”“謝”“不暇”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事畢之后,翟鑾歸來時的行裝裝了千輛車,用這些財物贈送權貴,得以再次執(zhí)掌政事,他的聲譽立刻就衰落了。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s://www.euw.net
(譯出大意給2分;“竣”“遺”“柄政”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