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①夜讀
晉平公問于①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④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⑤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⑥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
【解釋】①炳燭:點燃蠟燭 ②于:向,對 ③師曠,字子野,春秋晉國人,著名樂師,目盲。④戲:對……開玩笑。⑤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盲臣。⑥而,能夠,又能。⑦昧,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⑧安:怎么
【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晉平公問于師曠”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B于廳事之東北角 C貧者語于富者曰 D游于是乎殆
3翻譯句子。
(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2)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4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 ,《孫權(quán)勸學》中呂蒙不愿學的理由是 。
5這篇短文和《孫權(quán)勸學》都是談學習的,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結(jié)合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體會。
【答案】
1(1)遲,晚(2)怎么
2C
3(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
(2)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4年紀大 事務多
5略
【譯文】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年七十歲了,很想再學習,恐怕已經(jīng)晚了。”師曠說:“為什么不把蠟燭點著呢?”平公說:“怎么會有做臣子的對他的國君開玩笑的呀?”師曠回答:“我這個瞎子哪有膽量同他的國君開玩笑呀!我是聽說,年少又能好學,如同升起的太陽,陽光漸明。年壯又能好學,如同中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學,如同點燃的蠟燭,火光明亮。點燃蠟燭和在黑暗中行走哪個好呢?(學好之后)對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燭之明)怎能與瞎摸瞎闖同樣對待呢?”平公聽了說:“你講得很對?!?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道理】
1.讀書學習無論對什么人來說都有益。
2.讀書不在乎年齡,而在乎有沒有心
3.要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
4.活到老學到老。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