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①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dú)清,眾人皆醉我獨(dú)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②其糟而歠③其醨④?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⑦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fù)與言。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xué)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a>
——節(jié)選自《漁父》
[注釋] ①三閭大夫:官職名。文中指代屈原,因他曾任此職。②餔(bǔ):食。③歠(chuò):飲。④醨( lí):薄酒。⑤察察:清潔貌。⑥汶(mén):玷污。⑦枻(yì):槳。
二、翻譯:
屈原已經(jīng)遭受放逐,游蕩于江邊,吟詠于湖畔,臉色焦黃,形體枯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人都渾濁不堪只有我獨(dú)自清白,大家都沉醉浸于唯獨(dú)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被外物所束縛,而能隨著世俗一起變化。世人都渾濁,你為什么不攪渾泥水揚(yáng)起濁波?大家都沉醉,你為什么不吃酒糟喝薄酒?為什么要思慮深遠(yuǎn)行為高尚,自己弄得被放逐的下場(chǎng)?"屈原說:"我聽說,剛洗完頭要把帽子彈彈,剛洗過澡要把衣服抖抖。怎能讓潔凈的身體,去蒙受外界的玷辱呢?我寧愿跳到湘江,葬身在魚腹中。怎么能讓潔凈的身體,蒙受世俗的塵埃呢?"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jiǎng)由黼x去。唱道:"滄浪的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yuǎn)去了,沒有再同屈原說話。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view_17.html>蘇州小升初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課程推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