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以維護、恢復“周禮”為己任,他的各項政治主張都是從這一總目標出發(fā)而提出的。明“夷狄”、“諸夏”之別,就是其中之一??鬃舆@方面的言論雖不多,卻牽涉“民族意識自覺”的大問題,對后世的影響也極為深遠。
“周禮”成為周王朝建立領主制封建國家政治機構的組織原則之后,其作為周族的典章、制度、儀節(jié)、習俗的總稱的意義不僅依然存在,而且被擴大、推廣到整個華夏族的勢力范圍。在當時,用不用“周禮”,已成為區(qū)分“夷狄”與“諸夏”的主要標志。如楚是南方大國,文化發(fā)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國,只因為不用“周禮”,而被“諸夏”視為“蠻夷”。齊桓公建立霸業(yè)時,還專門以“包茅不貢”為借口對楚進行討伐??梢?,“周禮”在區(qū)分“夷狄”與“諸夏”時的重要意義。由于當時在“夷狄”與“諸夏”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民族斗爭,這種區(qū)分就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從西周到春秋末,盡管華夏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已居主導地位,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華夏諸國與少數民族雜處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陸渾之戎。諸侯大國衛(wèi)國在衛(wèi)懿公時,和邢國一起被狄人“殘破”。救衛(wèi)存邢、南伐荊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輔佐齊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業(yè)。所以,盡管孔子對管仲僭越違禮頗為不滿,但對其“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十分稱許,說:“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孔子覺察到當時民族斗爭的嚴重性,從維護周禮到自覺維護“諸夏”的團結統(tǒng)一,充分肯定管仲這方面的功績,這說明孔子自覺地把維護民族利益作為第一位的大義,把管仲的貢獻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義”來,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來,都是可以原諒的。這可以說是最早地體現(xiàn)了某種朦朧狀態(tài)的民族意識的自覺,這種民族意識的自覺的繼承和發(fā)揚,就成為一種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幾千年來綿延不絕,是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奇跡,它的出現(xiàn)應當說與孔子所開始的民族意識的自覺有著一定的思想淵源關系。
易優(yōu)作文網,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站(http://www.zequeka.cn)
關于區(qū)別“諸夏”與“夷狄”,孔子還有一段議論,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意思是說,“夷狄”雖“有君”,卻不行“周禮”,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無;而“諸夏”哪怕無君,但君臣的等級秩序照樣存在??梢娍鬃右悦鳌耙牡摇?、“諸夏”之別表現(xiàn)出來的朦朧的“民族意識”的自覺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級觀念糾纏在一起的,因此決不能給以過高的、違反歷史真實的估計。
孔子的明“夷狄”、“諸夏”之別的政治主張,到秦漢以后逐漸以“明華夷之辨”的命題為歷代儒家所繼承和發(fā)揚。積極方面,每當民族危亡之際,總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張民族大義。消極方面,也總有人以此為借口,對內欺壓少數民族,變成大漢族主義;對外則以天朝大國自居,流于狹隘的民族主義。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1.下列對“明‘夷狄’、‘諸夏’之別”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
A.明“夷狄”、“諸夏”之別是孔子的政治主張之一,是在維護、恢復“周禮”這一總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B.明“夷狄”、“諸夏”之別的主要標志是“周禮”,它當時適用于周族內部的同時已被擴大、推廣到整個華夏族。
C.明“夷狄”、“諸夏”之別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民族意識”的自覺是和君臣等級觀念糾纏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諸夏”之別的政治主張在秦漢后以“明華夷之辨”的命題被繼承和發(fā)揚,其歷史作用具有二重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A.作為周族的典章、制度、儀節(jié)、習俗總稱的“周禮”,是周王朝建立領主制封建國家政治機構的組織原則。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B.華夏諸國與少數民族雜處的局面使得“夷狄”、“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民族戰(zhàn)爭爆發(fā)。
C.孔子對管仲僭越違禮的行為頗為不滿,但對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稱許,這體現(xiàn)了孔子民族意識的自覺。
D.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從未中斷,這個文明史上的奇跡與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識的自覺有著一定的思想淵源關系。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
A.對待“周禮”,諸侯國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將其作為稱霸的借口,表明“周禮”的權威性已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動搖。
B.周王朝時“夷狄”、“諸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民族斗爭,孔子區(qū)分二者有自覺維護“諸夏”團結統(tǒng)一的考慮。
C.民族意識自覺的繼承和發(fā)揚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際表現(xiàn)為一批民族
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
英雄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
D.明“夷狄”、“諸夏”之別這一主張在歷史上一直發(fā)揮著積極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還應當辯證地看待這一主張。
答案:
1.C。從文中“這可以說是最早地體現(xiàn)了某種朦朧狀態(tài)的民族意識的自覺”“可見孔子以明‘夷狄’、‘諸夏’之別表現(xiàn)出來的朦朧的‘民族意識’的自覺不是孤立的”等內容可以看到,這個政治主張表現(xiàn)出來的是“朦朧”的民族意識,而不是“強烈”的民族意識。
2.B。區(qū)分“夷狄”與“諸夏”的標志是“周禮”,所以選項中的“雜處”說法片面,同時“一直”一詞表述不準確,而“最終導致民族戰(zhàn)爭的爆發(fā)”是無中生有,文中只說“當時在‘夷狄’與‘諸夏’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民族斗爭”。
3.D?!懊鳌牡摇?、‘諸夏’之別這一主張在歷史上一直發(fā)揮著積極作用”表述有誤,文章最后一段說“消極方面……”,表明其作用是雙重性的。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