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個小雨初晴的清晨,我來到了花市。這里賣花、賣花盆、賣花肥、賣土,也賣畫眉、金魚。我在花間徘徊。養(yǎng)花人多了,花價也高了。問了幾次,杜鵑每株價格都在三元左右。三元就三元,只要能種活就好。我正要掏錢,忽見一位賣主的籮筐前,整整齊齊擺了一溜兒杜鵑苗。蹲下看,一樣的高,一樣的桿粗葉潤,透出旺盛的生命力。
“您是要買杜鵑嗎?”脆生生的郊區(qū)話?!笆??!蔽姨痤^。
這是十四五歲的姑娘,瓜子臉,杏仁眼,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姑娘撥弄了幾下,挑出一棵,輕輕地把包花根的塑料布解開,滿面笑容地說:“您瞧瞧這棵。”這株杜鵑桿粗苗壯,葉子厚,尤其那根須保護(hù)得極好,在泥土里好像一條條紅色的毛細(xì)血管,在黑色的肌膚里伸展。
“多少錢?”我問?!拔迕?。”“這么便宜!”我竟道出與買主身份不符的話。姑娘用浸泡過水的稻草,把包花根的塑料布重新捆上,我拿起花苗要走,被姑娘叫住了:“等等,給您些花土?!?
“花土?”
“阿妹,快給人家舀土!”賣花姑娘轉(zhuǎn)身,推了一下伏在身后籮筐上打盹的姑娘。
“多少錢?”我問。
“……這土,還要錢哪?”阿妹咯咯笑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霸ㄔ?,好活。”那姐姐說。
原來,他們家住在離市區(qū)三十多公里的一個山村里,昨天傍晚把杜鵑苗從山里挖來,今天凌晨搭汽車進(jìn)城的。
“其他人都是早一兩天把花苗挖回來,我們怕隔長了人家買回去不好活。”那當(dāng)姐姐的對我說。臨走,我又買了一株杜鵑。
每當(dāng)我看到盆中那兩株花紅葉綠的杜鵑,就會想起花市,想起賣杜鵑的姐妹倆。
1.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抄寫文中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句子,用“”標(biāo)出來。
4.讀文章最后一段,用“~~”畫出實在的事物,用“”畫出由這種事物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5.“我”又買了一株杜鵑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我”到花市買花,賣花的姐妹倆不僅花好價錢低,還無償提供花土,便于花兒成活,令“我”十分感動。(意思對即可)
2.瓜子臉,杏仁眼,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
3.三元就三元吧,只要能種活就好。
4.每當(dāng)我看到盆中那兩株花紅葉綠的杜鵑。
想起賣杜鵑的姐妹倆。
5.我被姐妹倆的真誠和淳樸打動,所以心甘情愿又買了一盆。(答案不唯一)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