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一個極其嚴肅的人
薛寶琨
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見面時,他既熱情又略帶矜持地告示我兩句話:一是曲藝是個金飯碗,你一輩子也吃不完,一是別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這行還得從頭學(xué)起。從此我謹遵師教,不僅越發(fā)仰視他,而且越發(fā)仰視曲藝和相聲。
日前一家電視臺要我提供侯寶林笑話,他們擬創(chuàng)辦一逗你玩欄目,要求從頭到尾笑聲迭起。我啞然,在我大腦的映像里,除去舞臺上侯寶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劇形象而外,在任何一個群落里他從不耍活寶,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靈魂世界不僅是嚴肅的甚而是傷感的。他在學(xué)藝時絕少說熊話或賤話在他打錢的錢板子上是從來沒有您就當我是逗您一笑的歡喜蟲,以及貓兒狗兒之類自侮的語言。
1940年他在天津走紅,不是憑著丑化自我,而是靠他傳神動聽的說唱、清新洗潔的語言、略帶儒雅的風(fēng)度而在白天一場《空城計》夜晚一場《改行》的當天一炮打響。是他堅定了相聲在劇場與其他曲種同論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遞升至大軸。于是他第一個蓄起了分頭穿上了西裝,在街上碰見同行,這位朋友不屑地說:嗬!說相聲的穿西裝人啦。侯寶林立即抗爭說:人啦怎么著,說相聲的就不是人嗎?
他的相聲文明,這是侯寶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戰(zhàn)績,也是天津觀眾對他最貼切的評價。相聲一直都以說逗為主,學(xué)唱則從侯寶林開始,或是以他為代表,便不再是一種手段,而是與說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現(xiàn)力也更加美致的時代藝術(shù)了。悲劇的內(nèi)容,喜劇的形式,這是社會和時代為他提供也是侯寶林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嚴肅的感情和輕松的形式結(jié)合在了一起。侯寶林文明的另一表現(xiàn)就是舞臺風(fēng)度派頭,在臺上不卑瑣油滑、不貧里貧氣,他的自尊和自信、平穩(wěn)和謙和、輕松和親切給了他一生無休無止的人緣。建國后,時代賦予了他展示才華的天機。侯寶林的名字幾乎成為中國相聲的符號,他使相聲這門藝術(shù)不僅老少咸宜,并且走出國門享譽國際。
但是,就在他從干校歸來還原為人不久1979年7月,侯寶林正式宣布退出舞臺,專門從事相聲研究工作了。他的這一決定立即引起社會反響,他不是說過一個演員設(shè)若脫離了舞臺,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從而成為行尸走肉了嗎?
侯先生說,他藝術(shù)的高峰時期已經(jīng)過了。他不愿像有的戲曲大師那樣為了證明自己的個人魅力,把一個殘缺不全老態(tài)龍鐘的形象留給觀眾。他說他如今的心力體力都不比從前。他不愿意憑著名聲讓觀眾可憐他。雖然在錄像里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神采飛揚,但他告訴我,那已經(jīng)是勉為其難了。他對我說:不知怎的就是高興不起來。我當時認為,或許是他老了他已然六十開外了。在這之前或而后,他總是向我提及《牛虻》,那位主人公痛苦著身心還要充當馬戲團小丑逗人們發(fā)笑,這是怎樣殘酷和無法忍受的踐踏及扭曲!我們同時都沉默著,我聯(lián)想他當時或許就是被這種情思折磨吧。文革所鉤沉的不僅是時代的垃圾,同時還深及幾千年的民族劣性,這或許才是他開心不起來的真正原因。他滿懷深情地說:我現(xiàn)在特別需要嚴肅,需要自尊,需要在尊嚴中度過余生。其實我已察覺到他對那些戲稱他侯寶林兒的人們,不管是好意還是無知、謔稱,只要林兒字一出,他就頓時神情嚴肅陰沉下來。輕則裝作聽而不聞,重則面帶慍怒。
1979年下半年,侯寶林開始案頭工作,陸續(xù)在報刊上發(fā)表了《相聲的表演》《相聲溯源》等有關(guān)文字,如今匯集成冊的《侯寶林談相聲》就是這一時期的產(chǎn)物,他說:只是為了填補空白,絕不會成為蓋世奇文;只要能夠鋪路,為別人的建樹打下基礎(chǔ),哪怕是有人駁辯、批判,也算是我們的功勞。
(有刪改)
相關(guān)鏈接:
①侯寶林的人生和藝術(shù)哲學(xué)是留有余地,恰到好處,寧可不夠,不可過頭。他始終認為藝術(shù)的魅力在于富余一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獲取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自由。(摘自《侯寶林的相聲藝術(shù)及文化史意義》)
②侯寶林12歲拜師學(xué)習(xí)京戲,三個月后開始街頭賣藝。這掙飯的本事在侯寶林看來并不高明,其實還是要飯的,只不過折著跟斗要飯而已。他認為所出賣的與其說是技藝不如說是自尊。(摘自《侯寶林評傳》)
(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我與侯寶林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我既仰慕侯先生的學(xué)識和超凡的藝術(shù)才能,又能深刻地理解侯先生的為人。
B.侯寶林說曲藝是個金飯碗,意味著曲藝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有無限機遇、有許多有階值的東西可供人挖掘的領(lǐng)域。
C.侯寶林在天津演出時憑借《空城計》《改行》一炮打響,他蓄起分頭穿上西裝堅定了相聲在劇場與其他曲種同等的地位。
D.侯寶林留給觀眾的是其全盛時期的形象,他選擇退出舞臺則是消極地退卻,因為演員離開舞臺則失去了生命。
E.侯寶林的相聲既有說學(xué)逗唱的融合,又有寓莊于諧的趣味,他謙和親切的風(fēng)度、幽默智慧的形象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2)作為一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對相聲這門藝術(shù)有哪些突出貢獻?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侯寶林急流勇退,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請結(jié)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侯寶林的精神和靈魂世界不僅是嚴肅的甚而是傷感的,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銓@一說法的理解。(8分)
參考答案
12.(1)答E給3分,答B(yǎng)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A項亦師亦友概括不準確;C項他蓄起分頭穿上西裝是他自尊的體現(xiàn);D項退出舞臺不是消極地退卻。)
(2)①侯寶林的相聲說唱傳神動聽、語言清新洗潔,他風(fēng)度儒雅,觀眾評價他的相聲文明。②侯寶林提升了相聲在劇場的地位,使學(xué)唱與說逗融合而成為時代藝術(shù),使相聲老少咸宜并走出國門。③侯寶林在退出舞臺后,陸續(xù)發(fā)表文章,填補空白,為后人鋪路。(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3)主觀原因:①自尊的需要。他不希望把老態(tài)龍鐘的形象留給觀眾,這自尊是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而形成的自我保護。②對人生和藝術(shù)哲學(xué)的追求。侯寶林認為藝術(shù)的魅力在于富余唯富余才能心到神到手到眼到,獲取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自由。(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客觀原因:①身體因素。60多歲,心力體力不比從前。②時代因素。為文革所鉤沉的時代垃圾及民族劣性所折磨。(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4)①侯寶林年少時出賣技藝的經(jīng)歷在其看來是出賣自尊,充滿傷感。②侯寶林不憑借丑化自我和說熊話或說賤話?;顚殎頁P名,堅持以嚴肅的態(tài)度來面對藝術(shù)。③《牛虻》主人公所受的踐踏及扭曲使他非常感傷,認為自己需要嚴肅,需要尊嚴。④別人稱他為林兒,他認為傷害了他的自尊而感到慍怒,在日常交往中,他希望人們嚴肅地對待他的人格和尊嚴。(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據(jù)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