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我向思維與作家的移情
童慶炳
兒童的我向思維與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兒童早期的思維方式與原始人的思維方式十分相似,被稱為我向思維。我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我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個世界(無論是物還是人)都作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對象來加以對待。
在他們稚氣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臉,或者是星星的保衛(wèi)者,而星星則眨著眼睛,向所有的人問好兒童的我向思維使他們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覺到的和想象到的。在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東西無不充滿生命的活力。18世紀意大利著名學者維柯在《新科學》中對原始詩性思維的分析,同樣也適用于兒童:最初的詩人都按照詩的形而上學,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給無生命的物體,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變成一切事物。兒童的我向思維與原始人的原始思維的這種相似性,使兒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兒童的眼中萬物都流動著生命的活力,顫動著生命的琴弦,展現(xiàn)為一個生機勃勃的詩意的世界。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在作家這里,特別是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無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詩意感受的一個重要來源,而且與兒童的我向思維極為相似。按德國的學者立普斯創(chuàng)立的移情說和英國學者岡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說,作家和藝術家在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的時候,其對象不是與主體相對立的單純的實體的存在,而是受到主體的生命灌注的活動而有力的、自我對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藝術家都有一種偉大的同情感,他們會把親身經(jīng)歷的東西,我們的力量感覺,我們的努力,超意志,主動或被動的感覺,移置到外在于我們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這種事物身上發(fā)生的或和它一起發(fā)生的事件里去。對此,我們的古人也早有說法,如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滿情感,在觀照自然之際,就會將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無生命的事物上面,使無生命的事物生命化,達到物我溝通、物我同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李白: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類移情和投射的詩句比比皆是。在這類文學描寫中,作家似乎變成了兒童,他們同外部事物的關系,不是一般的認識和被認識的關系,他們憑借自己的開放的心靈去觸摸對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對象中,人物化了,對象化了,生命化了,詩意就從這人化和對象化中找到了泉源。
當然,作家和兒童的無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區(qū)別的。在兒童,是由于對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轉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覺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來,這是人的天性的表現(xiàn)。在作家,是在對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著意把自己與外部事物溝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達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詩意的世界,這種自覺是作家才能的表現(xiàn)。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選自《文學審美特征論》,有刪節(jié))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人在兒童階段,由于分不清知覺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
B、兒童的我向思維,是童心、童真的體現(xiàn),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無須做出特別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
C、作家的移情與童心有許多相同、相通、相似之處,因此,只要不失赤子之心,作家就能寫出生活的本真。
D、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意地感受生活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經(jīng)歷移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
E、偉大的藝術家總是有著童心般的真,但也是比童心更高層次的真,因為他們是自覺地將無生命事物生命化。
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13.下列對兒童的我向思維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我向思維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對象的一種兒童早期的思維方式。
B、我向思維是兒童把自己轉化到事物里面去,著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
C、我向思維是兒童處于天真無知的混沌狀態(tài)下,將無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種思維方式。
D、我向思維與原始人的原始思維有著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的。
14.根據(jù)文意,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變成一切事物這種觀點的合理性。 (4分)
15.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概括出作家移情的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2.答案:AC (A項根據(jù)第1段中兒童的我向思維使他們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覺到的和想象到的這句話,可知A項的說法因果倒置。C項只要就的說法過于絕對。)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13.答案:B (B項的錯誤有兩點:一是我向思維不是一種境界,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因此犯了種屬概念不一致的錯誤。二是我向思維是兒童一種不自覺的意識,因此,著意追求的說法錯誤。)
14.答案:(1)人在不理解事物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來,這是人的天性的表現(xiàn);(2)人在不理解事物的時候,往往把整個世界都作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對象來對待,從而使得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1)作家將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到外在的事物上,使無生命的事物生命化,并帶上個人的主觀感情色彩。(2)作家以開放的心靈認識事物,有著對事物深刻的理解,并自覺地追求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詩意的境界。(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