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出海外的中國士兵孫迎慶
①1939年3月中旬,侵華日軍調集了總計十二萬人的兵力,在時任第十一軍司令官的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fā)動了南昌戰(zhàn)役。3月20日,日軍的一O一、一O六兩個師團強渡修水河,中國守軍陣地不支瓦解,全線潰敗……
?、谕矍氨鴶∪缟降?、四處逃散的中國軍隊,率部追殺的日軍第一O一師團步兵第一O三聯隊隊長飯野賢十大佐大喜過望,不禁槍癮大發(fā)。飯野向來有單槍射殺遠距離活動目標的嗜好,常會即興索槍為部下展示他“百步穿楊”的射擊技能。在前一天的戰(zhàn)斗中,他就射殺了八名中國士兵。
?、?“看好了 ——”飯野鎖定了目標,低聲說。稻田大尉和幾個護衛(wèi)都盯住了他槍口所指的正前方。
④砰的一聲槍響了。只見飯野陡然一顫,身體像從根部折斷的墓碑一樣沉重地向前撲倒在地。
?、蒹@詫的日軍官兵們立即圍了上去,他們看見飯野的背心處有一個彈洞,創(chuàng)口很大,涌出一攤血,飯野已氣絕斃命。日軍官兵們非常困惑:明明是飯野手中的槍響了,子彈應該向前飛去,怎么他自己卻中彈身亡了呢……迷惑之際,稻田大尉一把抓起飯野棄置于地的步槍,猛然拉開槍栓,只見槍膛內跳出的并非彈殼,而是一顆完整的子彈。稻田恍然:飯野并沒有扣動扳機,槍響非他所為。奪他命的子彈是從別處飛來的,就在附近。
?、?“是中國人打的,肯定是!”稻田說。他們舉目四望,周圍皆無活著的中國士兵,只有橫七豎八倒在地上的中國兵尸體。稻田命令護衛(wèi)們:“都去,摸一摸哪個中國兵的槍管發(fā)熱!”
?、咦o衛(wèi)們逐個檢查著,發(fā)現在飯野身后十余米處有一個倒斃的中國士兵,他手邊的一支中正式步槍的槍管尚有余溫。消息立即報告給稻田。稻田過去俯身摸了摸槍管,再一握這個中國兵的手腕,發(fā)覺都存余溫,即肯定地說:“就是他,是他打死了聯隊長。”
?、噙@個中國士兵身中兩彈,口鼻均有鮮血淌出,已氣絕。顯然,當飯野一行出現在他面前時,已重傷倒地的他尚存余息,在生命的最后瞬間,他一槍擊斃了飯野這個日軍的大官……
?、釔佬叱膳牡咎镆话殉断铝诉@個可恨的絕殺者胸前標示身份的胸章,見上面印著“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二軍第一四一師第七二一團”,姓名一欄里填著“強三娃”三個字,職務是“下士班長”。
?、鈴娙?,這是一個真實的姓名。因事發(fā)時無國人在場,且事后無國人知曉,戰(zhàn)亂數載,他的姓名和事跡被長久地埋沒了。
11直到1981年,日本軍事史學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陸軍篇》一書在日本出版,該書以原始的軍檔資料為依據,系統地介紹了當年日軍中具有將軍軍銜(包括追授)的陸軍軍官的履歷及陣亡者的具體死因,其中就有飯野賢十的一頁。由此,一名日本陸軍少將的死因將一名中國陸軍下士的壯舉引了出來,強三娃這個名字終得以在異國他鄉(xiāng)浮出水面,漂洋過海,千里迢迢地魂歸故里。
(《讀者》雜志2011年第16期)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強三娃”的英雄事跡。(4分)
2.選文第④段中劃線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5分)
3.為什么說“強三娃”的姓名和事跡被長久地埋沒了?(4分)
4.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惱羞成怒的稻田一把扯下了這個可恨的絕殺者胸前標示身份的胸章……
5. 日軍確認射殺飯野的是中國士兵“強三娃”的依據是什么?(3分)
答案:
1.在1939年3月中旬侵華日軍發(fā)動的南昌戰(zhàn)役中,身中兩彈、一息尚存的陸軍下士“強三娃”在生命的最后瞬間,一槍擊斃了日本陸軍少將(追授)飯野。
2.劃線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飯野中彈后氣絕身亡、轟然倒下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揭示了作惡多端的侵略者罪有應得的可悲下場。從側面表現了“強三娃”射殺的準確和對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3.因為“強三娃” 一槍射殺日本陸軍少將飯野的壯舉發(fā)生在1939年3月。而我們直到1981年才通過日本軍事史學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陸海軍將官人事總覽·陸軍篇》一書知曉了“強三娃”的姓名和事跡,期間整整間隔了42年,所以說“強三娃”的姓名和事跡被長久地埋沒了。
4.運用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惱羞成怒的稻田撕碎、拉斷胸章用力之大、速度之快,從而表現出稻田急于知道絕殺者身份的心理及對絕殺者的憤恨之情。
5.(1)飯野中彈向前撲倒,而強三娃倒斃在飯野身后十余米處。(2)強三娃手邊的一支中正式步槍的槍管尚有余溫。(3)強三娃的手腕尚存余溫。
——(記敘文閱讀理解)孫迎慶《一個名出海外的中國士兵》閱讀答案,來自易優(yōu)作文網,轉載請注明出處。學作文,學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