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素材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晉朝歷史)兩晉十六國風云錄:東晉桓溫(東晉)

(晉朝歷史)兩晉十六國風云錄:東晉桓溫(東晉)


來源:易優(yōu)悅讀  糾錯
2025-05-16

Word格式下載

全文10930字

蘇州小學語文培訓,蘇州中考語文培訓

  桓溫,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人。出身士族十八歲手刃殺父仇人名聲大振,步入仕途。長期控制荊州地區(qū),曾經(jīng)溯大江(長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quán),三次出兵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晚年欲廢帝自立,未果而死。
  人物簡介
  桓溫(公元三一二年至公元三七三年),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zhèn))人,相貌溫偉,有奇骨,面有七星,劉稱他“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
  幼年喪父,少年結(jié)交名流,與劉、殷浩齊名。后與庾翼相交,受庾翼推薦,娶晉明帝之女南康長公主為妻,并擔任瑯琊內(nèi)史,歷任徐州刺史、荊州刺史、江州刺史、揚州刺史、征西將軍、都督天下諸軍事、大司馬等職。
  公元三四七年(永和三年)攻滅成漢,收復蜀地,后三次北伐,戰(zhàn)功累累,威名赫赫。公元三六一年至公元三七三年(海西公、簡文帝、孝武帝期間)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后綜合各方利益沒有發(fā)難,憂憤而死。
蘇州易優(yōu)吳老師中考語文提分班(TEL:181-1815-9898)有趣、有用、提分快

  人物語錄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桓溫在北伐時路過金城,見到自己早年任瑯琊內(nèi)史栽種的柳樹已經(jīng)有十圍那么粗壯,不由得感慨:“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柳,泫然淚流?;笢亓鞯氖嵌嗌僦臼咳嗜嘶謴蜕裰莸挠⑿蹨I。
  “大丈夫既不能留芳百世,亦不復遺臭萬年!”
  桓溫在五十多歲最后一次北伐中原失敗后覺得自己日薄西山,今后將不再有機會北伐中原完成恢復神州青史留名的夢想的時候,撫著床邊的枕頭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
  “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桓溫在任荊州刺史時舉兵溯大江逆流直上討伐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quán),途徑長江三峽只見絕壁天懸,騰波迅急,遂發(fā)出此嘆。
  “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于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于時莫不稱快?!? 蘇州易優(yōu)中考語文培訓,吳老師語文課(Tel:181-1815-9898)
  公元三零六年,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晉懷帝,自己與清談派首領(lǐng)“口中雌黃”的王衍把持朝政,結(jié)果政權(quán)被北方匈奴劉淵推翻。二十多年后東晉明帝派桓溫率軍收復洛陽,桓溫不勝感慨王衍等人使神州陸沉,繁華的洛陽變成一片廢墟。
  家庭信息
  父母 父親桓彝、母親臨賀太夫人
  妻子 司馬興男(晉明帝長女,南康長公主,桓溫之妻)
  兄弟 桓豁、桓秘、桓云、桓沖
  子女 桓熙、桓濟、桓歆、桓、桓偉、桓玄
  車胤 桓溫從事?!椅炗逞心椅灥闹魅斯?。
  孟嘉 桓溫參軍。文學家。東晉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的外公。
  孫盛 桓溫參軍。文學家,史學家。所著《晉陽秋》一書為研究三國魏晉時期的重要史料。
  習鑿齒 擔任荊州別駕,文學家,史學家。精通玄學、佛學、史學所著《漢晉春秋》一書為研究三國魏晉時期的重要史料。 易優(yōu)語文培訓,(TEL:181-181-5-9898),蘇州中小學生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袁宏 桓溫參軍。文學家,史學家。所著《后漢紀》一書為研究三國時期的重要史料。
  王 桓溫主簿。書法家,文學家。丞相王導之孫,王羲之之侄。與郗超齊名。書法作品《伯遠帖》為乾隆三希堂珍品之一。
  謝安 桓溫司馬。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有遠見卓識,和決勝千里之外的才能。東晉風流的代表人物。
  顧愷之 桓溫參軍。著名畫家。與桓溫桓玄私交甚厚。
  郗超 桓溫參軍。聰明過人,深得桓溫信賴。
  謝玄 桓溫掾吏。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為淝水之戰(zhàn)的統(tǒng)帥大敗苻堅中興東晉。
  伏滔 桓溫長史。文學家。與袁宏齊名。
  謝奕 桓溫司馬。陳郡謝氏的代表人物。
  袁喬 桓溫參軍。小名袁羊。滅成漢之戰(zhàn)的謀士功臣。 蘇州小學生語文培訓,(TEl:181-1815-9898)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赫隆 桓溫長史。東晉風流的代表人物。
  羅友 桓溫記室。
  人物生平
  枕戈泣血,手刃父仇
  “桓溫之父桓彝為蘇峻部將韓晃所害,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仇。至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以為溫備。溫詭稱吊賓,得進,刃彪于廬中,并追二弟殺之。時人稱焉。”摘自《晉書·王敦桓溫列傳》翻譯過來:“桓彝犧牲那年,桓溫只有十五歲,但身為長子,他不得不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一次,他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吃羊肉來醫(yī)治,但他們家里窮,買不起羊肉,桓溫不得不流著淚把最小的弟弟桓沖賣給了賣羊的老板。這樣的骨肉分離才弄到了一點點羊肉,救了母親的命,解了燃眉之急。這種痛徹心肺的經(jīng)歷使得小小年紀的桓溫深深體驗到了人世間的艱難和無奈,也讓他對背叛他父親的仇人江播更加恨之入骨。那時,十五歲的桓溫白天拼命掙錢養(yǎng)家,照顧多病的母親和三個弟弟;夜里,就一個人在園子里,苦練武功,發(fā)誓一定要手刃忘恩負義的江播,為父親報仇。在一面辛勤養(yǎng)家一面刻苦習武的日子里,桓溫度過了三年艱難的光陰,在他十八歲那年,江播已死,桓溫詐稱吊喪之賓,手刃江播兩子和他的兄弟一人,名聲大振,晉明帝親自召見?!焙蟀蓠€馬都尉,瑯琊太守,尚明帝長女南康長公主,荊州刺史庾翼與其結(jié)為生死之友。后累遷徐州刺史。庾翼死,部下推其子庾愛之代任荊州刺史,朝廷以庾世家族勢力太大,遂以桓溫為荊州刺史,大臣以為桓溫不能牽制庾氏家族在荊州的勢力,后來桓溫到了荊州,驅(qū)逐庾愛之,荊州安定。 語文提分好幫手,易優(yōu)語文題庫 https://cs.euzW.net
  剿滅成漢,統(tǒng)一南方
  公元三四五年(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溫出兵伐蜀,使袁喬率二千人為前鋒。他上了表就出發(fā),所以朝廷雖有異議,也無從阻止他了。朝中的議論多以為蜀中地形險阻,路途又遠,桓溫兵力不大,難以取勝。劉卻以為必能成功,眾人問他根據(jù)何在,他說:“從賭博可知?;笢刭€博的手段極精,非一定能贏絕不出手。只怕滅蜀之后,朝廷都得聽他的而已。”劉幼年便與桓溫相識所以他是真正了解桓溫的。李勢仗著蜀道險阻,不作戰(zhàn)備?;笢亻L驅(qū)深入,至三四七年(永和三年)
  二月,已經(jīng)在離成都不遠的平原地區(qū)上大耀軍威了。李勢這時如夢方醒,急命叔父李福、堂兄李權(quán)、將軍昝堅等領(lǐng)兵迎敵。昝堅不知根據(jù)什么,領(lǐng)兵到了犍為(今四川彭山東)。

蘇州易優(yōu)中考語文培訓,吳老師語文課(Tel:181-1815-9898)


  三月,桓溫到了彭模(今彭山東北),這里離成都只有兩百里。昝堅與桓溫走的不是一條路,他不知晉軍何在,只在駐地傻等。桓溫與眾將商議進兵方略。有人主張分兵為二,兩路挺進。袁喬反對,他說:“此刻懸軍萬里之外,得勝可立大功,敗了就全軍覆沒,必須合勢齊力,不可分兵。應當丟掉鍋子,只帶三天糧草,表示有去無還的決心,全力進攻,必可成功?!被笢匾烙?,只留參軍孫盛、周楚帶少數(shù)軍隊守相重,他自己引兵直取成都。李福攻彭模,被孫盛等擊退?;笢睾屠顧?quán)遭遇,三戰(zhàn)三勝,漢兵潰散,逃回成都。待桓溫進至成都近郊,昝堅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失誤,趕忙回來,但見晉軍已逼近成都,所部軍心慌亂,竟不戰(zhàn)而潰。李勢派的幾支兵都完了,他垂死掙扎,領(lǐng)兵出城,在笮橋(在成都西南)迎敵。這是滅漢的決戰(zhàn),也是惟一的一次硬仗。晉軍開頭打得并不順利,參軍龔護陣亡,漢軍的箭射到桓溫馬前,軍心有些動搖。這時,突然鼓聲大振,袁喬拔劍指揮,將士誓死力戰(zhàn),于是大獲全勝,便又進到成都城下,放火燒其城門。李勢連夜逃往茵萌。他自忖無法再戰(zhàn),只得修了降表,派人送到軍前投降,成漢就此滅亡。 小學生語文培訓,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同步提升</a>
  從公元三零二年(太安元年)李特起兵起算,共六世四十六年;若從李雄稱王起算,還得減掉兩年。笮橋之戰(zhàn)有一個問題還需要說幾句。戰(zhàn)鼓之聲從何而起?史籍的記載是這樣的:“眾懼,欲退,而鼓吏誤鳴進鼓?!薄稌x書·桓溫傳》、《資治通鑒》均同。筆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當時只是有些動搖的朕兆,主將沒有下令撤退,此其一;古人打仗,擊鼓進兵,鳴金收兵,不會有什么“誤鳴進鼓”,此其二。我估計是袁喬見情況緊急,來不及向桓溫請示,便命鼓吏加急擂鼓,以振士氣。這樣似乎比較合于情理。蜀事還有余波。好幾個蜀將起兵反晉,被桓溫、袁喬等打敗?;笢亓赳v成都三十天,班師還江陵。李勢被送到建康,封歸義侯,后來在建康病故。晉軍主力撤退后,蜀將隗文、鄧定等進入成都,立范長生的兒子范賁做皇帝,到公元三四九年(永和五年)才完全平定。
找中小學生語文題庫,就搜微信“易優(yōu)閱讀寶”

  三次北伐,威名赫赫
  第一次北伐
  陶侃平定了蘇峻的叛亂以后,東晉王朝暫時獲得了安定的局面。這時候,北邊卻亂了起來。后趙國主石虎(石勒侄兒)死了以后,內(nèi)部孫陳奕銘發(fā)生大亂,后趙大將冉閔稱帝,建立了魏國,歷史上稱為冉魏;鮮卑族貴族慕容(與“晃”同音)建立的前燕又滅了冉魏。
  公元三五二年,氏族貴族苻健也乘機占領(lǐng)了關(guān)中,建立了前秦。后趙滅亡的時候,東晉的將軍桓溫向晉穆帝(東晉的第五個皇帝)上書,要求帶兵北伐?;笢厥莻€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在當荊州刺史的時候,曾經(jīng)進兵蜀地,滅掉了成漢,給東晉王朝立了大功。但是東晉王朝內(nèi)部矛盾很大。晉穆帝表面上提升了桓溫的職位,實際上又猜忌他?;笢匾蟊狈?,晉穆帝沒有同意,卻另派了一個殷浩帶兵北伐。殷浩是個只有虛名、沒有軍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陽,被羌族人打得大敗,死傷了一萬多人馬,連糧草武器也丟光了?;笢赜稚狭说雷嗾?,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職辦罪。晉穆帝沒辦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職,同意桓溫帶兵北伐。
  公元三五四年,桓溫統(tǒng)率晉軍四萬,從江陵出發(fā),分兵三路,進攻長安。前秦國主苻健派兵五萬在關(guān)抵抗,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帶了六千名老弱殘兵,逃回長安,挖了深溝堅守?;笢貏倮M軍,到了灞上。長安附近的郡縣官員紛紛向晉軍投降?;笢匕l(fā)出告示,要百姓安居樂業(yè)。百姓歡天喜地,都牽了牛,備了酒,到軍營慰勞。
  自從西晉滅亡以后,北方百姓受盡混戰(zhàn)的痛苦。他們看到桓溫的晉軍,都高興地流著眼淚說:“想不到今天還能夠重新見到晉軍?!被笢伛v兵灞上,想等關(guān)中麥子熟了的時候,派兵士搶收麥子,補充軍糧??绍藿∫矃柡?,他料到桓溫的打算,就把沒有成熟的麥子全部割光,叫桓溫收不到一粒麥子?;笢氐能娂Z斷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來。但是這次北伐畢竟打了一個大勝仗,晉穆帝把他提升為征討大都督。
  第二次北伐
  公元三五六年(壽光二年)六月,桓溫進行第二次北伐,從江陵發(fā)兵,向北挺進。八月,桓溫揮軍渡過伊水,與羌族首領(lǐng)姚襄軍二次戰(zhàn)于伊水之北,大敗姚襄,收復洛陽?;笢卦诼尻栃迯臀鲿x歷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議東晉遷都洛陽。東晉朝廷對桓溫的北伐抱消極態(tài)度,只求茍安東南,無意北還,桓溫只得退兵南歸。到公元三五九年(前燕光壽三年),中原地區(qū)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權(quán)所占領(lǐng)。公元三六三年(建熙四年),桓溫被任命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第二年又兼揚州刺史?;笢厣頌樵紫?,又兼荊揚二州刺史,桓溫盡攬東晉大權(quán)。
  第三次北伐
  公元三六九年(前燕建熙九年),桓溫利用執(zhí)權(quán)之機,發(fā)動了第三次北伐。,討伐前燕政權(quán)。這年四月出發(fā),六月到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笢芈仕娊?jīng)運河、清水河進入黃河,一直進軍至枯頭(今河南??h西南,黃河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為大都督,率五萬軍隊前往抵御,將晉軍糧道截斷?;笢乇黄葟年懧纷窊?,慕容垂率八千輕騎兵追擊,將晉軍打得潰不成軍,斬晉軍三萬余?;笢財w后,所收復的淮北土地重又喪失。
  欲行篡逆,未逞而死
  桓溫長期掌握大權(quán),素有不臣之志,漸羨王敦。一次,他撫枕而嘆:“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耶?”公元三七一年年(咸安元年),率軍攻壽春(今安徽壽縣),俘斬袁瑾。枋頭敗歸后,桓溫威望大減,便從郗超之議用廢立的辦法重新樹立威權(quán)。
  同年,廢帝司馬奕為海西公,改立司馬昱,即簡文帝,以大司馬專權(quán)。次年,簡文帝死,遺詔由太子司馬曜繼承皇位。這就是晉孝武帝?;笢乇緛硪詾楹單牡蹠鸦饰蛔尳o他,聽到這個消息十分失望,就帶兵進了建康?;笢氐竭_建康那天,隨身帶的將士,都是全副盔甲,手里拿著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員到路邊去迎接時,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變了臉色?;笢卣埻跆怪?、謝安到他官邸去會見,王、謝兩人早已聽說桓溫事前在客廳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想殺掉他們。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渾身出冷汗,連衣服都濕透了。謝安卻十分鎮(zhèn)靜。進了廳堂坐定之后,他對桓溫說:“我聽說自古以來,講道義的大將,總是把兵馬放在邊境去防備外兵入侵?;腹珵槭裁磪s把兵士藏在壁后呢?”桓溫聽了,也有點不好意思,說:“我也是不能不防備點兒。”說著,就命令左右把后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溫看到建康的士族中反對他的勢力還不小,不敢輕易動手,希望朝廷賜其九錫的愿望也沒能實現(xiàn)。兵權(quán)由其弟桓沖接掌。不久,就病死,終年六十二歲?;笢厮篮?,謝安擔任了宰相,桓溫的弟弟桓沖擔任荊州刺史,兩人同心協(xié)力輔佐晉孝武帝,東晉王朝出現(xiàn)了團結(jié)的氣氛。南郡公的爵位由幼子桓玄繼任?;感Q帝后,追封桓溫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感∷篮?,桓溫的后代為躲避劉裕追殺,一部分降后秦,另一部分逃入苗中,成為南蠻。
  主觀原因
  桓溫的失敗有主客觀二方面的原因。從主觀上來說,桓溫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復中原,而是志在立威,企圖通過北伐,樹立個人威信,伺機取晉室而代之。因此,桓溫在作戰(zhàn)中務求持重,在大好形勢下常常觀望不進,貽誤戰(zhàn)機。用兵貴在多謀善斷,相機而動?;笢卮硕啻卧诖蠛眯蝿菹掠^望不進,優(yōu)柔寡斷,雖與他志在立威,無意真正北伐有關(guān),但也反映出他用兵不善于捕捉戰(zhàn)機,缺乏靈活性。而且桓溫但性情驕燥,不聽勸諫,這些都使得他的報負難以實現(xiàn)。
  客觀原因
  從客觀上來說,東晉君臣無意恢復失地,志在割江自保,又桓溫權(quán)勢日增,朝廷對其深懷戒心,因此其北伐得不到真正的支持。當桓溫大軍進展順利之時,申胤就曾預料說:“以溫今日聲勢,似能有為,然在吾觀之,必無成功。何則?晉室衰微,溫專制其國,晉之朝臣未必皆與之同心。故溫之得志,眾所不愿也,必將乖阻以敗其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這是正確的分析。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桓溫的征伐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支持了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斗爭,打擊了少數(shù)族統(tǒng)治者的殘暴統(tǒng)治,這是符合當時中原人民愿望的。
  歷史評價
  桓溫一生其活躍在石虎死后至淝水之戰(zhàn)前夕,一生以恢復神州,青史留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奮斗,滅亡成漢,三次北伐,鎮(zhèn)守西府,為穩(wěn)定南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晚年并沒有因為私欲殺謝安,王坦之,行改朝換代之事??梢哉f他是一個悲劇人物。
  《世說》中的桓溫
  眾所周知,《世說》是一部名士教科書,王謝風流,竹林七賢為大家所熟知。而桓溫作為另類的名士在《世說新語》大量記載,被提及的次數(shù)僅次于謝安、王導。世說新語中常用桓公,桓宣武,大司馬,代稱桓溫?;刚魑髦富笡_,桓荊州,桓南郡指桓玄。
  《世說》桓溫相關(guān)節(jié)選:
  人何以堪
  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譯:桓公(桓溫)北征時,途經(jīng)金城,看到他任瑯邪內(nèi)史時種的柳樹,已經(jīng)十圍粗了,感慨說道:“ 樹木的變化尚且如此,人又如何禁得起歲月的流逝呢。”手握枝條,潸然淚下。
  為王前驅(qū)
  簡文作撫軍時,嘗與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讓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焙單脑?:“所謂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譯:簡文帝(司馬昱)在任撫軍將軍時,曾和桓宣武(溫)一起上朝,兩個人爭先謙讓,請對方先走,桓溫不得已先行,于是說道:”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簡文帝說道:“這正是'無小無大,從公于邁?!?
  忠臣孝子
  桓公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乃嘆曰:“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譯:桓公(桓溫)率軍進入三峽,只見兩岸峭壁,直聳云間,波濤洶涌,水勢湍急,于是感嘆道:“作了忠臣,就不能作孝子,這是為什么呢?”
  暗室對答
  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問上何在。簡文曰:“某在斯?!睍r人以為能。
  譯:簡文帝在暗室里坐著,召見桓溫,桓溫到了,問皇上在哪里。簡文帝回答:“某在斯?!碑敃r人們覺得簡文帝善于言辭。
  咫尺玄門
  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冈?:“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眲⒃?:“此未關(guān)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譯:劉尹(真長)和桓宣武(桓溫)一起聽人講《禮記》?;笢卣f:“不時有心領(lǐng)神會的地方,就覺得離高深境界很近了?!眲⒄骈L說:“這還沒到最高境界,只是金華殿上給皇帝講經(jīng)的常談?!?
  丹樓如霞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賞?!鳖欓L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被讣促p以二婢。
  譯:桓征西(桓溫)把江陵城修建得非常壯麗,他會集賓客下屬,到漢江渡口處遠眺江陵,說:“誰評價這座城評價得好,有賞?!鳖欓L康(顧愷之)當時是桓溫的幕客,在座,品評道:“遙望層樓,丹樓如霞?!被笢仉S即賞給了他兩個婢女。
  魚鳥何依
  顧長康拜桓宣武墓,作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人問之曰:“卿憑重桓乃爾,哭之狀其可見乎?”顧曰:“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或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譯:顧長康(顧愷之)拜謁桓宣武(桓溫)墓,作詩道:“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有人問他“你以前是那樣受桓公倚重,哭他的樣子可以給我們描述嗎?”顧愷之說:“鼻息如北風呼號,眼淚像瀑布奔流?!被蛘f:“哭聲如霹靂開山,淚水像奔流入海?!?
  紆曲為優(yōu)
  宣武移鎮(zhèn)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謂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為劣?!睎|亭曰:“此丞相乃所以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譯:桓宣武(桓溫)換防鎮(zhèn)守南州,街道修整得平坦筆直。有人對王東亭說:“丞相(王導)當初營建建康的時候,沒有什么范例可以參考,所以道路迂回曲折,和南州相比就差多了?!睎|亭說:“這正是丞相的高明之處。江左地方狹小,不象中原。如果道路通暢,就一覽無余,修得曲折迂回,就顯得深不可測了?!?
  猶患其重
  桓公在荊州,全欲以德被江漢,恥以威刑肅物。令史受杖,正從朱衣上過。桓式年少,從外來,云:“向從閣下過,見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币庾I不著?;腹?:“我猶患其重。”
  譯:桓公(桓溫)任荊州刺史時,一心想在江漢地區(qū)施行德政,不想靠酷刑威懾百姓。令史受杖刑,只是從官服上掠過?;甘侥昙o小,從外邊回來,說:“剛才從官府前經(jīng)過,看到令史受刑,上拂過云彩,下掠過地面?!被甘绞窃谧I諷沒有打著?;腹f:“我還擔心打得厲害了呢?!?
  如生母狗
  殷中軍為庾公長史,下都,王丞相為之集,桓公、王長史、王藍田、謝鎮(zhèn)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帳帶麈尾,語殷曰:“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奔裙睬逖?,遂達三更。丞相與殷共相往反,其余諸賢略無所關(guān)。既彼我相盡,丞相乃嘆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于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泵鞯?,桓宣武語人曰:“昨夜聽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時復造心;顧看兩王掾,輒如生母狗馨?!?
  譯:殷中軍(浩)任庾公(亮)的長史,來到京都,王丞相(導)為他舉行聚會,桓公(溫)、王長史(蒙)、王藍田(述)、謝鎮(zhèn)西(尚)都在座。丞相自己過去,把掛在帳帶的麈尾解下來,對殷浩說:“我今天和你一同討論玄理?!庇谑蔷拖嗷デ逭勂饋?,一直到三更半夜。丞相和殷浩你來我往,其余諸人沒有參與。知道彼此談得十分盡興,丞相感嘆道:“剛才我們的談論,竟然到了不知義理源流歸屬的地步。至于文辭,我們是不相上下的,正始年間王弼、何晏之間談玄,可能也就這樣了。”第二天早晨,桓宣武(溫)對人說:“昨天晚上殷中軍和王丞相清談,非常好。謝仁祖一晚上也不覺得寂寞,我也心有所悟。回頭再看看王蒙和王述,就跟母狗一樣?!?
  日說一卦
  宣武集諸名勝講易,日說一卦。簡文欲聽,聞此便還,曰:“義自當有難易,其以一卦為限邪?” 譯:桓宣武(溫)招集諸名士講解《周易》每天講一卦。簡文帝本來要去聽的,聽說這樣就回來了,說道:“義理本來有難有易,怎么能以每天一卦為限呢?”
  安石碎金
  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謚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譯:桓公(溫)看到謝安石(安)寫的簡文帝謚號的奏議,看罷就把它扔到座位上,對客人說:“這是安石的小杰作?!?
  袁彥伯作《北征賦》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嘆之。時王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痹从谧鴶埞P益云:“感不絕于余心,溯流風而獨寫?!惫^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譯:桓宣武(溫)讓袁彥伯(宏)作《北征賦》,寫好以后,桓溫和當時的賢達們一同觀看,大家都稱贊文章寫得好。當時王也在座,他說:“遺憾的是少了一句。若能以寫字韻結(jié)尾會更好?!痹觌S即在座位上拿起筆來添加道:“感不絕于余心,溯流風而獨寫。”桓公對王說:“如今若說作賦,不能不推崇袁彥伯?!?
  桓有恨容
  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寧可斗戰(zhàn)求勝?”桓甚有恨容。
  譯:桓大司馬(溫)去見劉尹(劉),劉躺在床上,桓溫拉開彈弓打劉的枕頭,彈丸迸碎,落在褥子上。劉勃然大怒,起身說道:“使君,這樣你就能在戰(zhàn)斗中獲勝?”桓溫頓時流露出難堪的神色。
  牽腳加桓公頸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譯:王蒙、劉和桓公(溫)一起到覆舟山游玩。酒喝得酣暢的時候,劉把腳伸到了桓公的脖子上,桓公實在不能忍受,就用手把他的腳撥開了?;貋硪院?。王長史對劉說:“他怎么能對人流露不快的臉色呢?”
  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宣武與簡文、太宰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后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譯:宣武(桓溫)和簡文帝(司馬昱)、太宰(司馬)同乘一輛車。宣武暗地里讓人在車子前后擊鼓喊叫,儀仗受到驚嚇,騷亂起來。太宰驚慌失措,要求下車;回頭再看看簡文帝,神色安詳,恬淡閑適。宣武對人說:“朝廷中還是有這樣的高人?!?
  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疏示之。郗猶在帳內(nèi)。謝都無言,王直擲還,云:“多!”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從帳中與宣武言。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譯:桓宣武(桓溫)和郗超商議剪除朝中的大臣,方案都定好了,當晚二人住在一起。第二天早晨起來,就招呼謝安、王坦之進來,把給皇帝的上疏扔給他們看,郗超這時還在帳里。謝安一言不發(fā),王坦之把上疏又扔了過來,說:“太多了?!被笢啬闷鸸P來準備要刪,郗超偷偷地在帳中和桓溫說話,于是謝安笑著說道:“郗超真可稱得上入幕之賓了?!?
  憚其曠遠
  桓公伏甲設(shè)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毕嗯c俱前。王之恐狀,轉(zhuǎn)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yōu)劣。
  譯:桓公(桓溫)埋伏好甲兵,擺下宴席,請朝中的大臣都來赴宴,準備趁此殺掉謝安、王坦之。王很害怕,問謝安:“有什么辦法嗎?”謝安神色不變,對王坦之說:“晉室的存亡,在此一行?!庇谑呛退黄鸶把?。王坦之內(nèi)心的恐懼,越發(fā)在臉上顯現(xiàn)出來。謝安的沉著從容,也更是表露在外表。他向著臺階,走到座位上,還像洛陽書生那樣,拖著濃重的鼻音,吟誦嵇康的“浩浩洪流”詩句?;笢乇恢x安的曠達高遠的氣度所懾服,就急忙撤掉了伏兵。王坦之、謝安以前齊名,自此以后,二人的優(yōu)劣就分辨出來了。
  恐不可復制
  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溫。劉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復制。”
  譯:庾翼臨終時,親自上表想讓兒子園客(庾爰之)接替他的位置。朝廷擔心他會不服從命令,不知道該派誰去接替,于是大家商量起用桓溫。劉尹(劉)說:“讓他去,肯定會穩(wěn)定西楚,可是恐怕沒人能再控制他了?!?
  伊必能克蜀
  桓公將伐蜀,在事諸賢咸以李勢在蜀既久,承藉累葉,且形據(jù)上流,三峽未易可克。唯劉尹云:“伊必能克蜀。觀其蒲博,不必得,則不為?!?
  譯:桓公(桓溫)要伐蜀,朝中大臣都以為,李勢在四川時間很長,繼承祖上基業(yè)已經(jīng)幾代了,而且在長江上游,三峽地勢險要,不易攻克。只有劉尹(劉)說:“他一定能攻下四川。我看他賭博,沒有贏的把握他就不下注?!?
  可兒
  桓溫行經(jīng)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兒!可兒!”
  譯:桓溫途經(jīng)王敦的墓地,望著墳墓他說:“真讓人喜歡,真讓人喜歡。”
  門中久不見此人
  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桓公遙望,嘆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譯:桓大司馬(桓溫)生病,謝公(桓溫)去探視,他從東門進去?;腹h遠望見了,嘆息道:“我的門里很久沒見到這樣的人了。”
  用違其才
  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行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譯:桓公(桓溫)對嘉賓(郗超)說:“阿源有德行,有口才,如果讓他作尚書令或者仆射,完全可以作百官的楷模。朝廷對他的任用,和他的才干相違啊。”
  品藻第九共論晉武帝
  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為重?;笢卦?:“不然,使子繼父業(yè),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譯:當時,人們一起議論晉武帝(司馬炎)下詔讓齊王(司馬攸)回所封國,立晉惠帝(司馬衷)繼承皇位,這兩件事哪個損失更大,多數(shù)人認為立晉惠帝損失更大。桓溫說:“不對,讓兒子繼承父業(yè),讓弟弟繼承家族的祭祀,這有什么不可?”
  寧作我
  桓公少于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譯:桓公(桓溫)年輕時和殷侯(殷浩)齊名,他心里一直不服氣。桓溫問殷浩:“你和我相比,誰更出色?”殷浩說:“我和我自己交往,我寧愿作我?!?
  第一流復誰
  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譯:桓大司馬(桓溫)來到京都建康,問劉真長(劉):“聽說會稽王(司馬昱)清談有很大長進?” 劉回答:“長進很大,不過仍是第二流里的人罷了。”桓溫問:“那第一流的人又是誰呢?”劉說:“正是我們這樣的人?!?
  故當出我下
  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譯:殷侯(殷浩)因兵敗被廢黜后,桓公(桓溫)對眾人說:“小時候我和淵源(殷浩)一塊兒騎竹馬,我扔了以后,他總是揀去,所以他原本就在我之下的?!?
  不能復語卿
  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yōu)劣于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譯:有人問桓公(桓溫)謝安石(謝安)、王坦之二人的高下,桓公正想說,又后悔了,說:“你喜歡傳話,不能告訴你?!?
  一無所問
  羅君章為桓宣武從事,謝鎮(zhèn)西作江夏,往檢校之。羅既至,初不問郡事,徑就謝數(shù)日飲酒而還?;腹珕?:“有何事?”君章云:“不審公謂謝尚是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勝我許人。”君章云:“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故一無所問?!被腹嫫湟舛回熞?。
  譯:羅君章(羅含)擔任桓宣武(桓溫)的部從事時,謝鎮(zhèn)西(謝尚)任江夏相,羅君章去他那里檢查。羅君章到了以后,一點也不問郡中的事情,直接來到謝尚的住處,喝了幾天的酒就回來了?;腹珕?:“ 謝尚那里有什么事嗎?”羅君章說:“不知您認為謝尚是個什么樣的人?”桓公說:“仁祖(謝尚)勝過我這樣的人?!绷_君章說:“哪有勝過您的人卻做壞事呢?”桓公驚詫他的說法,沒有指責他

小學語文題庫,初中語文題庫,高中語文題庫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