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題解】本文見《昌黎先生集》。為作者贈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闡明師道?!坝晌簳x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xu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原文】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蘇洵生活于佛、道發(fā)展興盛的北宋前期,受時代潮流及出生環(huán)境的影響,蘇洵也有一些佛、道觀念。蘇洵信奉佛道,其外在表現(xiàn)是游道觀佛寺,交道士僧人,舍心愛之物為死去的親人祈冥福等;其內(nèi)在表現(xiàn)則體現(xiàn)了其文學(xué)藝術(shù)和政治思想之中,蘇洵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過程論受啟于《莊子》,他的文學(xué)作品涉及到道教的仙話傳奇,靈驗故事,宮觀勝境等,其政治思想從淵...
戲答元珍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別滁花光濃爛柳輕明,唐宋八大家簡介之歐陽修詩詞精選,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中小學(xué)作...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zhí)煜陆y(tǒng)一,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zhèn)之亂。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并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dǎo)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diào)文章內(nèi)蕕鬧匾?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jīng)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后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對文藝創(chuàng)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xué)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diào)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rèn)為為文應(yīng)“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于革新獨創(chuàng),“出新意于法度...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墓地)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縣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墻,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明代建筑,三進院落,韓愈雕像坐于祠中。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墓地處丘陵地帶,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計有饗堂三間...
歐陽修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qū)內(nèi)),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詩人。字永叔,謚號文忠,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英宗,官至樞...
文章蘇軾的文學(xué)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diào)文學(xué)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價值。他的文學(xué)思想強調(diào)“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rèn)為作文應(yīng)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shù)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
熙寧元年(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問王安石:“當(dāng)今治國之道,當(dāng)以何為先?”王安石答:“以 擇術(shù)為始?!?熙寧二年,宋神宗問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設(shè),以何為先?”王安石答:“變風(fēng)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風(fēng)俗,在長君子,消小人,以禮義廉恥由君子出故也”。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
韓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縣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墻,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明代建筑,三進院落,韓愈雕像坐于祠中。 始建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墓地處丘陵地帶,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計有饗堂三間,門房三間。祠內(nèi)...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断印肪脼轸⒔M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江雪》千山鳥飛唐宋八大家簡介--柳宗元(代表作品),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中小學(xué)作文培訓(xùn),...
歐陽修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qū)內(nèi)),祖籍: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和詩人。字永叔,謚 歐陽修像號文忠,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仁宗時,累擢...
家世 在北朝時,柳氏是著名的門閥士族,柳、薛、裴被并稱為“河?xùn)|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說:“柳族之分,在北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與李氏皇族關(guān)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歷1037年1月8日),蘇軾降生。 1054年 娶王弗。1057年 21歲高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1059年 舉家前往京都,蘇邁降生。1061年 蘇軾應(yīng)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1061年 任鳳翔府判官。
歐陽公一代儒宗,風(fēng)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曾慥(zao四聲)《樂府雅詞》序) 六一婉麗,實妙于蘇。(尤展成)歐陽公雖游戲作小詞,亦無愧唐人《花間集》。(羅大經(jīng))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修得其深。(清劉熙載《藝概》卷四)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韓愈 李賀字長吉,唐諸王孫也。父瑨肅,邊上從事。賀年七歲,以長短之歌名動京師。時韓愈與皇甫湜賢賀所業(yè),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謂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豈有不知之理。"會有以瑨肅行止言者,二公因連騎造門,請其子。既而總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面試一篇。賀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無人。仍目曰《高軒過》...
黃庭堅: 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跋東坡醉翁操》)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徐度:(柳永)詞雖極工致,然多雜以鄙語,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歐、蘇諸公繼出,文格一變,至為歌唐宋八大家--蘇...
蘇洵(1009—1066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散文家。漢族,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應(yīng)試不舉,經(jīng)韓琦薦任秘書省校書郎、文安縣主簿。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亦有一女,名喚小妹,人稱蘇小妹。據(jù)說27歲才發(fā)...
唐貞元二年(788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jīng)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后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xué)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fù);三次登權(quán)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
蘇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fā)憤為學(xué)。歲馀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jīng)、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