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吳偉業(yè)
八月奔濤,千尺崔嵬,砉然欲驚。似靈妃顧笑,神魚進舞;馮夷擊鼓,白馬來迎。伍相鴟夷,錢王羽箭,怒氣強于十萬兵。崢嶸甚,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孤舟鐵笛風清,待萬里乘槎問客星。嘆鯨鯢未剪,戈船滿岸;蟾蜍正吐,歌管傾城。狎浪兒童,橫江士女,笑指漁翁一葉輕。誰知道,是觀潮枚叟,論水莊生。
[作者介紹]: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chuàng)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xué)“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
[注釋]:⒈紅毛國:明、清時有些人稱英國、荷蘭國為“紅毛國”。據(jù)《明史·和蘭傳》及《清史稿·邦交志》,自明 萬歷中,荷蘭海商始借船艦與中國往來。迄崇幀朝,先后侵擾澎湖、漳州、 臺灣、廣州等地,強求通商,但屢遭中國地方官員驅(qū)逐,不許貿(mào)易;惟臺灣 一地,荷蘭人以武力據(jù)守,始終不去。清順治間,荷蘭要求與清政府建交, 至康熙二年遣使入朝。其后清廷施行侮禁。二十二年,荷蘭以助剿鄭成功父 子功,首請開海禁以通市,清廷許之,乃通貿(mào)易。本篇所記,系據(jù)作者當時 傳聞,時、地未詳。⒉固: 堅持。⒊請: 請求。⒋無幾: 沒多少。⒌但:只。⒍且……且……:一邊……一邊……。⒎登:登上⒏刃:刀。⒐足:足夠。10、氈大畝許:左右。11、并:一起。12、去:離開。13、眾:人多。14、許之:允許。15、容:容納。16、頃刻:片刻。17、發(fā):發(fā)射。18、意:思想,意料。19、掠:掠奪。20、賜:賜予。21、許。上文有四個“許”,它們的含義分為兩類:“舊許與中國相貿(mào)易”、“不許登岸”、“許之”中的三個“許”,均指“允許”、“答應(yīng)”;“頃刻氈大畝許”中的“許”,指“左右”、“約”、“光景”,意為頃刻之間那塊氈毯就擴大到一畝地左右。
[評析]:
[關(guān)鍵詞]:寫景,豪放,抒情
《沁園春·觀潮》由易優(yōu)作文網(wǎng)為大家收集、整理,提升語文閱讀寫作素養(yǎng),就來易優(yōu)作文。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