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谷晚望
唐·韓琮
秦川如畫謂如絲,
去國還家一望時。
公子王孫莫來好,
嶺花多是斷腸枝。
注釋注釋:韓琮于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
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
此后失官,
無聞。
此詩當是其失位還鄉(xiāng)之作。
駱谷在陜西周至西南,
谷長四百余里,
為關中通漢中的交通孔道,
是一處軍事要隘。
詩人晚望于此,
有感而吟此詩。
此為緣景遣懷詩。
這類詩率多景為賓,
情為主,
以景起興,
以情結景,
它借助眼前實景,
抒發(fā)內心幽情,
越突出景物的瑰麗,
越反襯心情的凄婉,
細讀自見堂奧。
“秦川如畫渭如絲,
去國還家一望時。
”川,
平川。
“秦川”,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指秦嶺以北古秦地,
即今陜西中部,
渭水流域大平原。
詩人登上駱谷,
晚霞似錦,
殘陽如血,
遠嶺近巒,
濃妝淡抹,
眼前展現(xiàn)一幅錦山繡水的美麗畫面。
“如畫”二字把莽莽蒼蒼的遼闊秦川描繪得斜陽掩映,
沃野千里,
平疇閃光,
叢林生輝。
這是廣袤的大景。
“如絲”二字又把浩浩滔滔的東流渭水狀寫得長河落日,
浮光耀金,
萬丈白練,
飄浮三秦。
這是綿長的遠景。
大景與遠景交錯,
山光與水色競美,
蔚為壯觀。
然而這些美景都是詩人站在駱谷“一望”中攝取的,
又是在辭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見到的,
句中特著“去國還家”四字,
隱隱透露了詩人是失官還鄉(xiāng),
因而被壯麗河山所激發(fā)的豪情,
一剎那間又被愁懷淹沒了。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wǎng)站(http://www.zequeka.cn)
下兩句便將此情毫不掩飾地抒寫出來。
“公子王孫莫來好,
嶺花多是斷腸枝。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
是說王孫出游,
樂而忘返,
辜負了家鄉(xiāng)的韶華美景。
韓琮反其意而用之,
借“公子王孫”來指代宦游人,
實即自指,
說自己這次“去國還鄉(xiāng)”還不如“莫來好”。
對于遭逐淪落的詩人,
這種心境是可以理解的。
《漢樂府·隴頭歌》之二所寫“隴頭流水,
鳴聲幽咽,
遙望秦川,
肝腸斷絕”,
正可移來為韓琮寫照。
韓琮的詩情正是由此歌生發(fā)。
他雖面臨如畫如絲的秦川渭水,
心里只覺得“嶺花多是斷腸枝”了。
據(jù)歷史記載,
韓琮被石載順驅逐之后,
唐宣宗不惟不派兵增援,
支持韓琮消滅叛將,
蘇州少兒書法培訓,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
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
怎不倍增其斷腸之慨!
“莫來好”是與“斷腸枝”相因果的。
本來“嶺花”并無所謂“斷腸枝”,
只因作者成為斷腸人,
“嶺花”才幻成了“斷腸枝”。
斷腸人對斷腸枝,
自然不如莫來好了。
全詩二十八字,
并無驚人警語,
而自有一種形象意蘊,
令人回腸蕩氣,
原因在詩家慣用的以樂景寫哀的對比反襯手法,
在這里得到了長足的發(fā)揮。
你看,
起句寫美景,
景美得撲人眉宇;收句寫愁腸,
腸愁得寸寸欲斷。
同一詩境,
效果迥異,
令人讀來自入彀中。
試一口誦心維,
景乎,
情乎,
樂乎,
悲乎,
似都渾然莫辨了。
其點化契機,
仍然是“莫來好”三字所導入的一種閑愁美, 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學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練字</a>
哀傷美。
樂景固然給人以美感,
哀景同樣給人以美感。
在特定詩境下,
先樂后哀,
樂中生悲,
會更使詩味濃郁,
咀嚼甜美。
此詩得之。
(馬君曄)
(唐七絕)駱谷晚望(韓琮)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作文,學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閱讀培訓,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霸。
關鍵詞:韓琮,駱谷晚望,唐詩,蘇州語文閱讀寫作輔導,易優(yōu)作文閱讀培訓,韓琮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