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憂集行
唐·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黃犢走復(fù)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
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
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
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
叫怒索飯?zhí)溟T東。
注釋這首七言古詩作於上元二年。
當(dāng)時,
杜甫棲居成都草堂 ,
生活極其窮困,
只有充當(dāng)幕府,
仰人鼻息,
勉強度日。
然而,
詩人一貫持有的高尚節(jié)操,
使他難為「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之舉,
因此時遭冷遇,
頗不得意,
良多感慨。
首句不談憂,
而是談喜;不說老,
而憶少。
詩人回憶年少之時,
無憂無慮,
體魄健全,
精力充沛,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真是朝氣蓬勃。
所謂「健如黃犢走復(fù)來,
」就是生動的寫照。
清楊倫稱此句「形容絕倒,
正為襯出下文」(《杜詩鏡銓》卷八)。
庭前,
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當(dāng)梨棗成熟之時,
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
一日千回。
所謂「千回」,
只是夸張的語氣,
喻其多也 。
少年杜甫「心尚孩」,
這個尚字用得非常貼切,
說明了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
在十五歲時,
仍在持續(xù)跳躍著。
一個「尚」字,
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
詩人抓住了少年的氣質(zhì)、性格特征,
以跳動的筆觸把它活靈活現(xiàn)地勾勒出來。
這里并非沒有目的地表現(xiàn)少年自我,
也不是用喜悅的心情頌揚少年自我,
而是以憂傷的心情去回憶少年自我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中小學(xué)生語文題庫,中小學(xué)學(xué)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因而就深深地蘊含著悲痛、憤懣的感情 。
楊倫對這首詩開頭的眉批是:「聊以泄憤,
不嫌徑直。
」(《杜詩鏡銓》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
坐臥只多少行立。
」詩人雖用「倏忽」二字,
然從「十五」至「五十」其間滄桑都是讀者可以想見。
由于年老力衰,
行動不便,
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體弱至此,
卻不能靜養(yǎng),
因生活無著,
還須出入於官僚之門,
察言觀色,
養(yǎng)活一家老小。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
老來卻勉作笑語,
迎奉主人。
內(nèi)心痛苦不言而喻。
不禁悲從中來,
憂傷滿懷,
而發(fā)出「悲見生涯百憂集」的概嘆。
此為全詩之詩眼,
它把詩人的情緒凝聚到悲字上。
它不僅因老而悲,
也因貧而悲,
更因依附別人、缺乏自身獨立存在的價值而悲。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尤可悲者,
詩人不是悲一時一事,
而是悲其一生。
悲其一生為人民而悲。
「悲見生涯百憂集」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這是全詩主線,
它與詩題相呼應(yīng),
又因往昔境遇凄慘而悲,
聯(lián)想到當(dāng)時老窘之境而悲,
在結(jié)構(gòu)上可謂承上;由此出發(fā),
為以下具體描寫家貧先寫一筆,
可謂啟下。
「入門依舊四壁空,
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
叫怒索飯?zhí)溟T東。
」寫家中凄景。
一進(jìn)家門,
依舊四壁空空,
家無余糧,
一貧如洗。
老夫老妻,
相對無言,
滿面愁倦之色。
只有癡兒幼稚無知,
饑腸轆轆,
對著東邊的廚門,
啼叫發(fā)怒要飯吃,
經(jīng)過詩人的具體描寫,
其憂傷痛苦之狀,
如在眼前。
為了表現(xiàn)百感交集的感慨, 學(xué)書法,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3.html>易優(yōu)少兒書法培訓(xùn)</a>,語文成績好,書法少不了。
詩人以數(shù)字強化襯托悲狀,
強化悲的情懷。
例如,
詩中以「十五」比「五十」,
就劃分了自我的兩個時代 。
以「 八月」果熟,
「一日」上樹「千回」,
來形容「十五」歲的少年的靈敏活躍,
天真爛漫。
用「四壁空」寫「百憂集」,
就充實了憂的內(nèi)容 。
用「健如黃犢」對比「坐臥只多」,
用「走復(fù)來」對比「少行立」,
用「強作笑語」對比「悲見生涯」,
更見出悲的氛圍之濃。
尤其令人心酸的是,
詩人還將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癡兒作了對比。
自己年少時,
無憂無慮,
不愁吃穿,
卻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際 ,
自己的兒子卻饑餓難忍 ,
啼叫怒索 。
在詩人筆下 ,
不僅如實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凄涼處境,
而且逼真地寫出了老妻、癡兒的表情、姿態(tài),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非常富於人情味。
杜甫在《進(jìn)雕賦表》中,
稱自己的作品善於「沉郁頓挫」。
這也表現(xiàn)在《百憂集行》中。
它「悲憤慷慨,
郁結(jié)於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
),
「沉郁蒼涼,
跳躍動蕩」(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詩人不幸的遭遇,
切身的體驗,
內(nèi)心的痛楚,
在詩中化為一股股情感流 。
它回旋激蕩,
悲憤呼號,
久久不息。
整首詩的意思可總結(jié)為:年少之時,
無憂無慮,
體魄健全,
精力充沛,
真是朝氣蓬勃。
庭前,
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當(dāng)梨棗成熟之時,
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
一日千回。
由於年老力衰,
行動不便,
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
老來卻勉作笑語,
迎奉主人。
不禁悲從中來,
憂傷滿懷一進(jìn)家門,
依舊四壁空空,
家無余糧,
一貧如洗。
老夫老妻,
相對無言,
滿面愁倦之色。
只有癡兒幼稚無知,
饑腸轆轆,
對著東邊的廚門,
啼叫發(fā)怒要飯吃。
----------------------------------------------鶴往詩云“只今倏忽已五十”,
當(dāng)是上元二年辛丑作。
公生于壬子,
至是年恰五十。
又云:公于乾元二年十二月至成都,
是時裴冕為尹。
上元元年三月,
以京兆尹李若幽尹成都,
若幽后賜名國楨。
二年三月,
以崔光遠(yuǎn)尹成都,
與高適共討段子璋。
時花驚定大掠?xùn)|蜀,
天子怒,
以高適代光遠(yuǎn)。
是年十一月,
光遠(yuǎn)卒。
十二月,
除嚴(yán)武成都尹。
則適代光遠(yuǎn)在成都,
才一二月耳。
意止是攝尹也。
公素與適善,
豈強供笑語者。
主人當(dāng)指光遠(yuǎn)。
史云光遠(yuǎn)無學(xué)任氣,
宜與公不相合也。
王筠《行路難》:“百憂俱集斷人腸。
”憶年十五心尚孩①,
健如黃犢走復(fù)來②。
庭前八月梨棗熟,
一日上樹能干回③。
(首敘少年得意之狀)。
①《左傳》:魯昭公年十九而猶有童心。
②寧戚《飯牛歌》:“黃犢上坂且休息。
”③《晉書》:王澄見樹上鵲巢,
便脫衣上樹。
即今倏忽已五十①,
坐臥只多少行立②。
強將笑語供主人③,
悲見生涯百憂集。
(此嘆身老拙于逢世。
笑語供主人,
說窮途作客之態(tài)最苦。
)①蔡琰《胡笳》:“人生倏忽號,
如白駒之過隙。
”②劉孝綽詩:“坐臥猶懷想。
”③《詩》:“燕笑語兮。
”入門依舊四壁空①,
老妻睹我顏色同②。
癡兒不知父子禮,
叫怒索飯?zhí)溟T東③。
(此嘆貧窶不能顧家。
索飯?zhí)溟T東,
說饑不擇食之情最慘,
此章三韻,
分三段。
)①《司馬相如傳》:“家徒四壁立。
”②顏色同,
各帶憂色也。
③《漫叟詩話》:《記》:“庖廚之門在東。
”故曰啼門東,
非強趁韻也。
-----------仇兆鰲 《杜詩詳注》-----------出處全唐詩:卷219_18
(唐樂府)百憂集行(杜甫)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xué)作文,學(xué)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xùn),閱讀培訓(xùn),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xué)霸。
關(guān)鍵詞:杜甫,百憂集行,唐詩,杜甫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