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宋·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
橫空曖曖微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
莫教踏破瓊瑤。
解鞍敧枕綠楊橋。
杜宇一聲春曉。
注釋注釋:原序:頃在黃州,
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
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 ,
解鞍,
由肱醉臥少休 。
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
流水鏘然,
疑非塵世也。
書此語橋柱上。
這首寄情山水的詞,
作于蘇軾貶謫黃州期間。
作者在詞中描繪出一個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把自然風(fēng)光和自己的感受融為一體,
在詩情畫意中表現(xiàn)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適,
抒發(fā)了他樂觀、豁達、以順處逆的襟懷。
上片頭兩句寫歸途所見 :“照野渳淺浪,
橫空隱隱層霄 。
”彌彌,
是水盛的樣子;層霄,
即層云。
春夜,
詞人在蘄水邊騎馬而行,
經(jīng)過酒家飲酒,
醉后乘著月色歸去,
經(jīng)過一座溪橋。
由于明月當(dāng)空,
所以才能看見清溪在遼闊的曠野流過。
先說“照野 ”,
突出地點明了月色之佳。
用“彌彌”來形容“淺浪 ”,
就把春水漲滿、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
“橫空”,
寫出了天宇之廣 。
說云層隱隱約約在若有若無之間,
更映襯了月色的皎潔。
此兩句暗寫月光。
“障泥未解玉驄驕 ”,
是說那白色的駿馬忽然活躍起來,
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
障泥,
是用錦或布制作的馬薦 ,
墊在馬鞍之下,
一直垂到馬腹兩邊,
以遮塵土。
詞人在這里只是寫了坐騎的神態(tài),
便襯托出瀕臨溪流的情景。
此時,
詞人不勝酒力,
從馬上下來,
等不及卸下馬鞍韉 ,
即欲眠于芳草。
“我欲醉眠芳草 ”,
既寫出了濃郁的醉態(tài),
又寫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詞人因熱愛這幽美的景色而產(chǎn)生的喜悅心情。
過片二句,
明寫月色,
描繪從近處觀賞到的月照溪水圖,
更進一步抒發(fā)迷戀 、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風(fēng)月 ,
莫教踏碎瓊瑤 ”。
瓊瑤,
是美玉,
這里比做皎潔的水上月色。
可惜,
是可愛的意思。
這里用的修辭手法是“借喻”,
徑以月色為“瓊瑤”。
此句以獨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
傳神地寫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靜、人之喜悅贊美。
“解鞍欹枕綠楊橋 ”,
寫詞人用馬鞍作枕,
倚靠著它斜臥在綠楊橋上“少休”。
這一覺當(dāng)然睡得很香,
及至醒來,
“杜宇一聲春曉”,
通過描寫杜鵑在黎明的一聲啼叫 ,
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畫龍點晴的提示。
這一結(jié)尾,
余音裊裊,
回味無窮,
生動地表現(xiàn)了空山月明、萬籟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靈的心境,
描繪出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
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
表現(xiàn)了自己與造化神游的暢適愉悅,
讀來回味無窮,
令人神往。
(宋詞)西江月(蘇軾)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xué)作文,學(xué)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xùn),閱讀培訓(xùn),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xué)霸。
關(guān)鍵詞:蘇軾,西江月,宋詞,語文培訓(xùn),語文輔導(dǎo),閱讀培訓(xùn),作文培訓(xù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