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五言古詩)往在(杜甫)
往在
唐·杜甫
往在西京日,
胡來滿彤宮。
中宵焚九廟,
云漢為之紅。
解瓦飛十里,
繐帷紛曾空。
疚心惜木主,
一一灰悲風(fēng)。
合昏排鐵騎,
清旭散錦馬蒙。
賊臣表逆節(jié),
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
連為糞土叢。
當(dāng)寧陷玉座,
白間剝畫蟲。
不知二圣處,
私泣百歲翁。
車駕既云還,
楹桷欻穹崇。
故老復(fù)涕泗,
祠官樹椅桐。
宏壯不如初,
已見帝力雄。
前春禮郊廟,
祀事親圣躬。
微軀忝近臣,
景從陪群公。
登階捧玉冊,
峨冕耿金鐘。
侍祠恧先露,
掖垣邇濯龍。
天子惟孝孫,
五云起九重。
鏡奩換粉黛,
翠羽猶蔥朧。
前者厭羯胡,
后來遭犬戎。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俎豆腐膻肉,
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極,
申命空山東。
盡驅(qū)詣闕下,
士庶塞關(guān)中。
主將曉逆順,
元元?dú)w始終。
一朝自罪己,
萬里車書通。
鋒鏑供鋤犁,
征戍聽所從。
冗官各復(fù)業(yè),
土著還力農(nóng)。
君臣節(jié)儉足,
朝野歡呼同。
中興似國初,
繼體如太宗。
端拱納諫諍,
和風(fēng)日沖融。
赤墀櫻桃枝,
隱映銀絲籠。
千春薦陵寢,
永永垂無窮。
京都不再火,
涇渭開愁容。
歸號故松柏,
老去苦飄蓬。
注釋鶴注此當(dāng)是大歷元年作。
往在西京日①,
胡來滿彤宮②。
中宵焚九廟③,
云漢為之紅④。
解瓦飛十里⑤,
繐帷紛曾空⑥。
疚心惜木主⑦,
一一灰悲風(fēng)⑧。
合昏排鐵騎⑨, 作文培訓(xùn)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清曉散錦幪⑩。
賊臣表逆節(jié)(11).. ,
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
連為糞土叢(12).. 。
當(dāng)寧陷玉座(13).. ,
白間剝畫蟲(14).. 。
不知二圣處(15).. ,
私泣百歲翁(16).. 。
(此詩歷敘三朝治亂也。
首紀(jì)天寶末,
祿山陷京之事。
上八,
毀及宗廟。
次八,
傷及宮禁。
下二,
言玄肅出奔,
父老悲涕也。
賊徒肆行逆節(jié),
則上表祿山以稱賀,
如下文殺妃主、毀御座是也。
)①張協(xié)詩:“昔在西京時。
”②《書》:“王徂彤宮,
攸居。
”③古制天子七廟,
王莽增為九廟。
《舊唐書》:中宗已祔太廟,
開元四年,
出置別廟。
至十年,
置九廟,
而中宗神主復(fù)祔太廟。
④《詩》:“倬彼云漢,
昭回于天。
”⑤漢徐樂上書:“臣聞天下之患,
在于土崩,
不在瓦解。
”屋瓦皆飛,
出《光武紀(jì)》,
詳見上章。
⑥謝脁詩:“繐帷飄井干。
”此言廟中神帷也。
《詩》:“憂心孔疚。
”⑦.. 《史記》:武王伐紂,
載木主而行。
《舊唐書》:天寶末,
兩都傾陷,
神主亡失。
肅宗既復(fù)舊物,
建主作廟于上都。
其東都神主,
大歷中始于人間得之。
⑧《孔叢子》:衛(wèi)出公曰:“寡人之任臣無大小,
一一自觀察之。
”曹植詩:“悲風(fēng)來入懷。
”⑨合昏,
本是草名,
至夜則合。
陸倕銘:“合昏夜卷,
蓂莢朝開。
”此處借用作黃昏。
沈佺期詩:“合昏玄菟郡,
中夜白登圍。
”《魏志注》:曹公列鐵騎五千,
為十里障。
⑩《江賦》:“霧祲于清旭。
”,
音隸,
視也。
《廣韻》:“驢子曰。
”錢箋祿山陷兩京,
以橐駞運(yùn)御府珍寶于范陽。
故曰“散錦”。
郭知達(dá)本注徐陵詩,
“金鞍覆錦。
”幪,
鞍帕也,
公詩屢用錦幪,
以幪為正。
(11)《魏志》:張超曰:“王師將危,
賊臣未梟。
”《國語》:逆節(jié)萌生。
(12)《幸蜀記》:天寶十五年七月,
祿山令張通儒,
害霍國公主、永王妃、侯莫陳氏、駙馬楊胐等八十余人,
又害皇孫、郡縣主、諸妃等三十六人。
干寶《晉紀(jì)》:后嬪妃主,
虜辱于戎卒。
《王昭君辭》:“昔為匣中玉,
今為糞上英。
”(13)《記》:“天子當(dāng)寧而立。
”謝脁詩:“玉座猶寂寞。
”(14)師氏注白間,
黼衣也,
畫蟲畫雉以飾之。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
離離列錢。
”李善曰:“白間,
青瑣之側(cè)以白涂之,
今猶謂之白間。
”《吳越春秋》:“蟲鏤之刻畫。
”(15)又:一一圣兩君。
(16)《世說》:殷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車駕既云還①,
楹桷歘穹崇②。
故老復(fù)涕泗③,
祠官樹椅桐④。
宏壯不如初⑤,
已見帝力雄⑥。
前春禮郊廟⑦,
祀事親圣躬⑧。
微軀忝近臣⑨,
景從陪群公⑩。
登階捧玉冊(11).. ,
峨冕聆金鐘(12).. 。
侍祠恧先路(13).. ,
掖垣邇灌龍(14).. 。
天子惟孝孫,
五云起九重(15).. 。
鏡奩換粉黛(16).. ,
翠羽猶蔥朧(17).. 。
(次記至德初,
肅宗收京之事。
上八,
記新廟之祭,
微軀六句,
記陪祀之事。
天子四句,
乃陪祀所見景物。
此敘廟祀特詳者,
萃渙莫大于享帝立廟也。
車駕初還,
故父老流涕。
楹桷重新,
故廟樹椅桐。
唐史:肅宗還京,
在至德二年十月。
其親享九廟及祀圜丘,
在乾元元年四月。
鶴注謂前春,
疑誤。
玉冊,
冊文也。
峨冕,
法服也。
金鐘,
駕至鳴鐘也。
恧先路,
慚列輦輅之傍。
邇濯龍,
密邇宮禁之地。
孝孫,
指肅宗。
五云,
謂瑞氣。
鏡奩,
后廟神御之物。
翠羽,
廟中神御之飾。
)①《光武紀(jì)》:車駕入洛陽。
②《左傳》:“丹楹刻桷。
”《長門賦》:“郁并起而穹崇。
”③《詩》:“涕泗滂沱。
”④《史記·武帝紀(jì)》:令祠宮領(lǐng)之,
如其方。
《詩》:“樹之榛栗,
椅桐梓漆。
”⑤《西征賦》:“豁爽塏以弘壯。
”⑥《莊子》:“帝力于我何有哉?”⑦《前漢·禮樂志》:“薦之郊廟,
則鬼神享。
”⑧《詩》:“祀事孔明。
”⑨曹植《敘愁賦》:“委微軀于帝室。
”⑩《東都賦》:“天官景從。
”(11)玉冊,
注別見。
(12)張華詩:“軒冕峨峨,
冠蓋習(xí)習(xí)。
”《韓詩外傳》:“古者,
天子左右五鐘。
將出,
則撞黃鐘之鐘,
右五鐘皆應(yīng)。
入,
則撞蕤賓之鐘,
左五鐘皆應(yīng)。
”(13)《漢.禮樂志》:百官侍祠者數(shù)百人。
《封禪文》:“群臣恧焉。
”《爾雅》:“恧,
小慚也。
”南齊何從事聯(lián)句“蕓黃先露早”,
與此先露不合,
此當(dāng)是先路之訛。
《記·郊特牲》:大路繁纓一就,
先路三就。
注:大路,
祭天車。
先路,
祭廟車。
《東京賦》:“奉引既畢,
先略乃發(fā)。
”則先略為君車矣。
又,
公詩有“起草鳴先路”句。
《楚辭》:“來吾道兮先路。
”《舞鶴賦》:“翔翥先路。
”則先路乃前導(dǎo)也。
王洙謂齋廊未備,
猶恧沾露。
朱注謂新進(jìn)侍祠,
先蒙恩露。
張注謂春日侍祠,
因勸先人雨露之感。
語皆迂曲。
(14)劉楨詩:“隔此西掖垣。
”杜田注《后漢·桓帝紀(jì)》:祠老子于濯龍宮。
《馬后紀(jì)》:“帝幸濯龍中。
”《續(xù)漢志》:“濯龍園,
名濯龍宮。
”《百官志》有濯龍監(jiān)一人。
《東京賦》:“濯龍芳林,
九谷八溪。
”薛綜注:“《洛陽圖經(jīng)》曰:濯龍,
池名。
”《赭白馬賦》:“處以濯龍之奧。
”注:“濯龍,
內(nèi)廄名。
”《盧植集》:“詔給濯龍廄馬三百匹。
諸書稱濯龍不同,
大抵以宮得名,
而置監(jiān)園廄,
皆因之也。
”(15)《詩》:“工祝致告,
徂赍孝孫。
”沈約《宋書》:慶云五色者,
太平之應(yīng)。
董仲舒《雨雹對》:“云五色而為慶,
三色而為矞。
”《楚辭》:“天子之門以九重。
”(16)《后漢·陰后紀(jì)》:帝率百官上后陵,
從席前,
伏御床,
視太后鏡奩中物,
感動悲泣,
令易脂澤妝具。
樂府:“粉黛不假飾。
”(17)曹植賦:“或拾翠羽。
”郭璞《江賦》:“溍薈蔥朧。
”注:“青盛貌。
”前者厭羯胡,
后來遭犬戎。
俎豆腐羶?nèi)?,
罘罳行角弓①。
安得自西極,
申命空山東②?盡驅(qū)詣闕下③,
士庶塞關(guān)中。
(此記廣德初,
吐蕃陷京之事。
洙注前者,
指祿山。
后來,
指吐蕃。
夢弼注俎豆句,
謂污漫祭器。
罘罳句、謂狼籍官廟。
盧注時藩鎮(zhèn)不能赴援,
故言安得自西徂東,
布昭王命,
使主將率民入關(guān),
以敵愾乎?《杜臆》:安得二字,
直貫下節(jié),
乃臣子期望之詞。
西極,
指京師之西,
與山東相對,
或指吐蕃者,
非。
)①薛蒼舒曰:《漢文帝紀(jì)》:七年夏六月,
未央宮東闕罘罳災(zāi)。
崔豹《古今注》:“罘罳,
屏也。
罘者,
復(fù)也;罳者,
思也。
臣朝君至屏外,
復(fù)思所奏之事于其下。
”顏師古注:“罘罳,
謂連闕曲閣也,
以覆重刻垣墉之處,
其形如罘罳然,
一曰屏也。
”又《禮記疏》:“屏,
天子之廟飾也。
”鄭注:“屏,
謂之樹,
今浮思也。
”唐蘇鶚《演義》稱:罘罳,
織絲為之,
輕疏浮虛,
象羅網(wǎng)交文之狀,
蓋宮殿檐戶之間也。
段成式《西陽雜俎》稱:上林間,
多呼殿榱桷護(hù)雀網(wǎng)為罘罳。
余謂二說皆通,
以罘罳為網(wǎng),
則結(jié)繩為之,
施于宮殿檐楹之間,
如蘇鶚之說,
是也。
以罘罳為屏,
則刻木為之,
施于城隅門闕之上,
如成式之言,
是也。
然就二說之中,
段氏之說為長。
《韓安國傳》注:師古曰:以木曰弧,
以角曰弓。
②《易》:“重巽以申命。
”③曹植詩:“盤桓北闕下。
”主將曉逆順①,
元元?dú)w始終②。
一朝自罪己③,
萬里車書通④。
鋒鏑供鋤犁⑤,
征戍聽所從⑥。
冗官各復(fù)業(yè)⑦,
土著還力農(nóng)⑧。
君臣節(jié)儉足⑨,
朝野歡呼同⑩。
中興似國初(11).. ,
繼體如太宗(12).. 。
端拱納諫諍(13).. ,
和風(fēng)日沖融(14).. 。
赤墀櫻桃枝(15).. ,
隱映銀絲籠(16).. 。
千春薦靈寢(17).. ,
永永垂無窮(18).. (此論永泰后代宗還京之事。
主將四句,
言靖亂之由。
鋒鏑四句,
言初治之象。
君臣六句、望其力致太平。
赤墀四句,
愿其無忘孝享。
《通鑒》:廣德元年十月,
郭子儀使王延昌撫諭諸將,
皆大喜聽命。
所謂“主將曉順逆”也。
鶴注永泰元年正月,
下制,
勞還罪己之念。
所謂“一朝自罪已”也。
《杜臆》:主將脅民,
向來叛服不常,
當(dāng)令其改心易慮,
而吃緊在罪己一語,
此轉(zhuǎn)亂為治之機(jī)也。
鋒鏑二句,
言復(fù)府兵之制,
則兵農(nóng)可以合一。
藩鎮(zhèn)多表授官僚,
朝廷雖設(shè)官而無事,
故欲冗官之復(fù)業(yè)。
各鎮(zhèn)選丁壯為兵民,
皆棄本業(yè)而好亂,
故欲土著者力農(nóng)。
聽言納諫,
又罪己后,
改過自新之法。
櫻桃薦寢,
與上禮郊廟相應(yīng),
皆回鑾后最急之事,
故反覆言之。
)①《黃石公素書》:主將之法。
②《魏志》:傅巽曰:“逆順有大體,
強(qiáng)弱有定勢。
”《漢·文帝紀(jì)》:“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顏?zhàn)ⅰ霸?,
善意也。
”③馬融疏:“陛下深惟禹湯罪己之義。
”④《漢·光武紀(jì)》:車書共道。
⑤鋒鏑,
刀鋒、箭鏑也。
《晉史論》:“鋒鏑如云。
”曹植詩:“相隨把鋤犁。
”⑥顏延之詩:“憔悴征戍勤。
”⑦《申屠嘉傳》:“冗官居其中。
”師古曰:“冗,
散輩也、如今之散官。
”⑧《食貨志》:“安民之道,
土著為本。
”《淮南子》:“稷辟土墾草,
以為百姓力農(nóng)。
”⑨《漢·宣帝紀(jì)》:“躬行節(jié)儉。
”⑩張載詩:“朝野多歡娛。
”(11)漢明帝詔:“先帝受命中興。
”(12)章帝詔:“繼體守文。
”(13)梁簡文書:“履璇璣而端拱。
”漢文帝詔:“益建官師為諫諍。
”(14)顏延之詩:“昧旦濡和風(fēng)。
”《海賦》:“沖融滉漾。
”(15)丹墀,
注見上章。
《月令》:“仲夏之月,
羞以含桃,
先薦寢廟。
”注:櫻桃也。
(16)丘巨源詩:“隱映含歌人。
”《陌上?!?:“青絲為籠系。
”(17)謝脁《酬德賦》:“度千春之可并。
”靈寢,
注見上章。
(18)漢景帝詔:“袒宗之功德,
施于萬世,
永永無窮。
”京都不再火①,
徑渭開愁容②。
歸號故松柏③,
老去苦飄蓬④。
(末以思鄉(xiāng)之意作結(jié)。
《杜臆》:涇渭,
乃吐蕃入寇之路。
《諸將》詩云:“多少村官守涇渭,
將軍且莫破愁顏。
”故必吐蕃遠(yuǎn)去,
而愁容始開。
盧注往在西京,
既遭喪亂,
老去飄蓬,
終遠(yuǎn)長安。
首尾無限悲酸。
此詩前后三段,
各十八句。
中八句作腰,
末四句作結(jié)。
)①左思詩:“羽檄飛京都。
”②鮑照詩:“發(fā)藻慰愁容。
”③古詩:“古墓犁為田,
松柏摧為薪。
”④劉孝綽詩:“游子倦飄蓬。
”盧元昌曰:此章歷敘肅、代兩朝,
經(jīng)祿山、吐蕃之亂,
以見幸蜀之轍,
不鑒于前,
奔陜之駕,
相尋于后。
故于肅宗收復(fù)處,
略其治具,
于代宗收復(fù)處,
詳陳保安圖治之道,
正見肅宗不能自振,
沿至代宗,
再有吐蕃之禍。
乃代宗收京后,
又不思省躬罪己,
節(jié)儉裕民,
聽言納諫,
且冗官失職,
兵不歸農(nóng),
朝政之闕失多矣。
政治無具,
禍亂相因,
未幾,
德宗又有奉天之幸,
內(nèi)寇外夷,
竟與唐相終始矣。
至篇中血脈,
以孝治為重,
故詳言宗廟廢興之由,
于肅宗曰“天子唯孝孫”,
于代宗曰“繼體如太宗”,
因以“歸號故松柏”,
自述己意終焉。
-----------仇兆鰲 《杜詩詳注》-----------出處全唐詩:卷222_12
(唐代五言古詩)往在(杜甫)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xué)作文,學(xué)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xùn),閱讀培訓(xùn),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xué)霸。
關(guān)鍵詞:杜甫,往在,唐詩,語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閱讀寫作培訓(xùn)
往在
唐·杜甫
往在西京日,
胡來滿彤宮。
中宵焚九廟,
云漢為之紅。
解瓦飛十里,
繐帷紛曾空。
疚心惜木主,
一一灰悲風(fēng)。
合昏排鐵騎,
清旭散錦馬蒙。
賊臣表逆節(jié),
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
連為糞土叢。
當(dāng)寧陷玉座,
白間剝畫蟲。
不知二圣處,
私泣百歲翁。
車駕既云還,
楹桷欻穹崇。
故老復(fù)涕泗,
祠官樹椅桐。
宏壯不如初,
已見帝力雄。
前春禮郊廟,
祀事親圣躬。
微軀忝近臣,
景從陪群公。
登階捧玉冊,
峨冕耿金鐘。
侍祠恧先露,
掖垣邇濯龍。
天子惟孝孫,
五云起九重。
鏡奩換粉黛,
翠羽猶蔥朧。
前者厭羯胡,
后來遭犬戎。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俎豆腐膻肉,
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極,
申命空山東。
盡驅(qū)詣闕下,
士庶塞關(guān)中。
主將曉逆順,
元元?dú)w始終。
一朝自罪己,
萬里車書通。
鋒鏑供鋤犁,
征戍聽所從。
冗官各復(fù)業(yè),
土著還力農(nóng)。
君臣節(jié)儉足,
朝野歡呼同。
中興似國初,
繼體如太宗。
端拱納諫諍,
和風(fēng)日沖融。
赤墀櫻桃枝,
隱映銀絲籠。
千春薦陵寢,
永永垂無窮。
京都不再火,
涇渭開愁容。
歸號故松柏,
老去苦飄蓬。
注釋鶴注此當(dāng)是大歷元年作。
往在西京日①,
胡來滿彤宮②。
中宵焚九廟③,
云漢為之紅④。
解瓦飛十里⑤,
繐帷紛曾空⑥。
疚心惜木主⑦,
一一灰悲風(fēng)⑧。
合昏排鐵騎⑨, 作文培訓(xùn)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清曉散錦幪⑩。
賊臣表逆節(jié)(11).. ,
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
連為糞土叢(12).. 。
當(dāng)寧陷玉座(13).. ,
白間剝畫蟲(14).. 。
不知二圣處(15).. ,
私泣百歲翁(16).. 。
(此詩歷敘三朝治亂也。
首紀(jì)天寶末,
祿山陷京之事。
上八,
毀及宗廟。
次八,
傷及宮禁。
下二,
言玄肅出奔,
父老悲涕也。
賊徒肆行逆節(jié),
則上表祿山以稱賀,
如下文殺妃主、毀御座是也。
)①張協(xié)詩:“昔在西京時。
”②《書》:“王徂彤宮,
攸居。
”③古制天子七廟,
王莽增為九廟。
《舊唐書》:中宗已祔太廟,
開元四年,
出置別廟。
至十年,
置九廟,
而中宗神主復(fù)祔太廟。
④《詩》:“倬彼云漢,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昭回于天。
”⑤漢徐樂上書:“臣聞天下之患,
在于土崩,
不在瓦解。
”屋瓦皆飛,
出《光武紀(jì)》,
詳見上章。
⑥謝脁詩:“繐帷飄井干。
”此言廟中神帷也。
《詩》:“憂心孔疚。
”⑦.. 《史記》:武王伐紂,
載木主而行。
《舊唐書》:天寶末,
兩都傾陷,
神主亡失。
肅宗既復(fù)舊物,
建主作廟于上都。
其東都神主,
大歷中始于人間得之。
⑧《孔叢子》:衛(wèi)出公曰:“寡人之任臣無大小,
一一自觀察之。
”曹植詩:“悲風(fēng)來入懷。
”⑨合昏,
本是草名,
至夜則合。
陸倕銘:“合昏夜卷,
蓂莢朝開。
”此處借用作黃昏。
沈佺期詩:“合昏玄菟郡,
中夜白登圍。
”《魏志注》:曹公列鐵騎五千,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為十里障。
⑩《江賦》:“霧祲于清旭。
”,
音隸,
視也。
《廣韻》:“驢子曰。
”錢箋祿山陷兩京,
以橐駞運(yùn)御府珍寶于范陽。
故曰“散錦”。
郭知達(dá)本注徐陵詩,
“金鞍覆錦。
”幪,
鞍帕也,
公詩屢用錦幪,
以幪為正。
(11)《魏志》:張超曰:“王師將危,
賊臣未梟。
”《國語》:逆節(jié)萌生。
(12)《幸蜀記》:天寶十五年七月,
祿山令張通儒,
害霍國公主、永王妃、侯莫陳氏、駙馬楊胐等八十余人,
又害皇孫、郡縣主、諸妃等三十六人。
干寶《晉紀(jì)》:后嬪妃主,
虜辱于戎卒。
《王昭君辭》:“昔為匣中玉,
今為糞上英。
”(13)《記》:“天子當(dāng)寧而立。
”謝脁詩:“玉座猶寂寞。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14)師氏注白間,
黼衣也,
畫蟲畫雉以飾之。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
離離列錢。
”李善曰:“白間,
青瑣之側(cè)以白涂之,
今猶謂之白間。
”《吳越春秋》:“蟲鏤之刻畫。
”(15)又:一一圣兩君。
(16)《世說》:殷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車駕既云還①,
楹桷歘穹崇②。
故老復(fù)涕泗③,
祠官樹椅桐④。
宏壯不如初⑤,
已見帝力雄⑥。
前春禮郊廟⑦,
祀事親圣躬⑧。
微軀忝近臣⑨,
景從陪群公⑩。
登階捧玉冊(11).. ,
峨冕聆金鐘(12).. 。
侍祠恧先路(13).. ,
掖垣邇灌龍(14).. 。
天子惟孝孫,
五云起九重(15).. 。
鏡奩換粉黛(16).. ,
翠羽猶蔥朧(17).. 。
(次記至德初,
肅宗收京之事。
上八,
記新廟之祭,
微軀六句,
記陪祀之事。
天子四句,
乃陪祀所見景物。
此敘廟祀特詳者,
萃渙莫大于享帝立廟也。
車駕初還,
故父老流涕。
楹桷重新,
故廟樹椅桐。
唐史:肅宗還京,
在至德二年十月。
其親享九廟及祀圜丘,
在乾元元年四月。
鶴注謂前春,
疑誤。
玉冊,
冊文也。
峨冕,
法服也。
金鐘,
駕至鳴鐘也。
恧先路,
慚列輦輅之傍。
邇濯龍,
密邇宮禁之地。
孝孫,
指肅宗。
五云,
謂瑞氣。
鏡奩,
后廟神御之物。
翠羽,
廟中神御之飾。
)①《光武紀(jì)》:車駕入洛陽。
②《左傳》:“丹楹刻桷。
”《長門賦》:“郁并起而穹崇。
”③《詩》:“涕泗滂沱。
”④《史記·武帝紀(jì)》:令祠宮領(lǐng)之,
如其方。
《詩》:“樹之榛栗,
椅桐梓漆。
”⑤《西征賦》:“豁爽塏以弘壯。
”⑥《莊子》:“帝力于我何有哉?”⑦《前漢·禮樂志》:“薦之郊廟,
則鬼神享。
”⑧《詩》:“祀事孔明。
”⑨曹植《敘愁賦》:“委微軀于帝室。
”⑩《東都賦》:“天官景從。
”(11)玉冊,
注別見。
(12)張華詩:“軒冕峨峨,
冠蓋習(xí)習(xí)。
”《韓詩外傳》:“古者,
天子左右五鐘。
將出,
則撞黃鐘之鐘,
右五鐘皆應(yīng)。
入,
則撞蕤賓之鐘,
左五鐘皆應(yīng)。
”(13)《漢.禮樂志》:百官侍祠者數(shù)百人。
《封禪文》:“群臣恧焉。
”《爾雅》:“恧,
小慚也。
”南齊何從事聯(lián)句“蕓黃先露早”,
與此先露不合,
此當(dāng)是先路之訛。
《記·郊特牲》:大路繁纓一就,
先路三就。
注:大路,
祭天車。
先路,
祭廟車。
《東京賦》:“奉引既畢,
先略乃發(fā)。
”則先略為君車矣。
又,
公詩有“起草鳴先路”句。
《楚辭》:“來吾道兮先路。
”《舞鶴賦》:“翔翥先路。
”則先路乃前導(dǎo)也。
王洙謂齋廊未備,
猶恧沾露。
朱注謂新進(jìn)侍祠,
先蒙恩露。
張注謂春日侍祠,
因勸先人雨露之感。
語皆迂曲。
(14)劉楨詩:“隔此西掖垣。
”杜田注《后漢·桓帝紀(jì)》:祠老子于濯龍宮。
《馬后紀(jì)》:“帝幸濯龍中。
”《續(xù)漢志》:“濯龍園,
名濯龍宮。
”《百官志》有濯龍監(jiān)一人。
《東京賦》:“濯龍芳林,
九谷八溪。
”薛綜注:“《洛陽圖經(jīng)》曰:濯龍,
池名。
”《赭白馬賦》:“處以濯龍之奧。
”注:“濯龍,
內(nèi)廄名。
”《盧植集》:“詔給濯龍廄馬三百匹。
諸書稱濯龍不同,
大抵以宮得名,
而置監(jiān)園廄,
皆因之也。
”(15)《詩》:“工祝致告,
徂赍孝孫。
”沈約《宋書》:慶云五色者,
太平之應(yīng)。
董仲舒《雨雹對》:“云五色而為慶,
三色而為矞。
”《楚辭》:“天子之門以九重。
”(16)《后漢·陰后紀(jì)》:帝率百官上后陵,
從席前,
伏御床,
視太后鏡奩中物,
感動悲泣,
令易脂澤妝具。
樂府:“粉黛不假飾。
”(17)曹植賦:“或拾翠羽。
”郭璞《江賦》:“溍薈蔥朧。
”注:“青盛貌。
”前者厭羯胡,
后來遭犬戎。
俎豆腐羶?nèi)?,
罘罳行角弓①。
安得自西極,
申命空山東②?盡驅(qū)詣闕下③,
士庶塞關(guān)中。
(此記廣德初,
吐蕃陷京之事。
洙注前者,
指祿山。
后來,
指吐蕃。
夢弼注俎豆句,
謂污漫祭器。
罘罳句、謂狼籍官廟。
盧注時藩鎮(zhèn)不能赴援,
故言安得自西徂東,
布昭王命,
使主將率民入關(guān),
以敵愾乎?《杜臆》:安得二字,
直貫下節(jié),
乃臣子期望之詞。
西極,
指京師之西,
與山東相對,
或指吐蕃者,
非。
)①薛蒼舒曰:《漢文帝紀(jì)》:七年夏六月,
未央宮東闕罘罳災(zāi)。
崔豹《古今注》:“罘罳,
屏也。
罘者,
復(fù)也;罳者,
思也。
臣朝君至屏外,
復(fù)思所奏之事于其下。
”顏師古注:“罘罳,
謂連闕曲閣也,
以覆重刻垣墉之處,
其形如罘罳然,
一曰屏也。
”又《禮記疏》:“屏,
天子之廟飾也。
”鄭注:“屏,
謂之樹,
今浮思也。
”唐蘇鶚《演義》稱:罘罳,
織絲為之,
輕疏浮虛,
象羅網(wǎng)交文之狀,
蓋宮殿檐戶之間也。
段成式《西陽雜俎》稱:上林間,
多呼殿榱桷護(hù)雀網(wǎng)為罘罳。
余謂二說皆通,
以罘罳為網(wǎng),
則結(jié)繩為之,
施于宮殿檐楹之間,
如蘇鶚之說,
是也。
以罘罳為屏,
則刻木為之,
施于城隅門闕之上,
如成式之言,
是也。
然就二說之中,
段氏之說為長。
《韓安國傳》注:師古曰:以木曰弧,
以角曰弓。
②《易》:“重巽以申命。
”③曹植詩:“盤桓北闕下。
”主將曉逆順①,
元元?dú)w始終②。
一朝自罪己③,
萬里車書通④。
鋒鏑供鋤犁⑤,
征戍聽所從⑥。
冗官各復(fù)業(yè)⑦,
土著還力農(nóng)⑧。
君臣節(jié)儉足⑨,
朝野歡呼同⑩。
中興似國初(11).. ,
繼體如太宗(12).. 。
端拱納諫諍(13).. ,
和風(fēng)日沖融(14).. 。
赤墀櫻桃枝(15).. ,
隱映銀絲籠(16).. 。
千春薦靈寢(17).. ,
永永垂無窮(18).. (此論永泰后代宗還京之事。
主將四句,
言靖亂之由。
鋒鏑四句,
言初治之象。
君臣六句、望其力致太平。
赤墀四句,
愿其無忘孝享。
《通鑒》:廣德元年十月,
郭子儀使王延昌撫諭諸將,
皆大喜聽命。
所謂“主將曉順逆”也。
鶴注永泰元年正月,
下制,
勞還罪己之念。
所謂“一朝自罪已”也。
《杜臆》:主將脅民,
向來叛服不常,
當(dāng)令其改心易慮,
而吃緊在罪己一語,
此轉(zhuǎn)亂為治之機(jī)也。
鋒鏑二句,
言復(fù)府兵之制,
則兵農(nóng)可以合一。
藩鎮(zhèn)多表授官僚,
朝廷雖設(shè)官而無事,
故欲冗官之復(fù)業(yè)。
各鎮(zhèn)選丁壯為兵民,
皆棄本業(yè)而好亂,
故欲土著者力農(nóng)。
聽言納諫,
又罪己后,
改過自新之法。
櫻桃薦寢,
與上禮郊廟相應(yīng),
皆回鑾后最急之事,
故反覆言之。
)①《黃石公素書》:主將之法。
②《魏志》:傅巽曰:“逆順有大體,
強(qiáng)弱有定勢。
”《漢·文帝紀(jì)》:“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顏?zhàn)ⅰ霸?,
善意也。
”③馬融疏:“陛下深惟禹湯罪己之義。
”④《漢·光武紀(jì)》:車書共道。
⑤鋒鏑,
刀鋒、箭鏑也。
《晉史論》:“鋒鏑如云。
”曹植詩:“相隨把鋤犁。
”⑥顏延之詩:“憔悴征戍勤。
”⑦《申屠嘉傳》:“冗官居其中。
”師古曰:“冗,
散輩也、如今之散官。
”⑧《食貨志》:“安民之道,
土著為本。
”《淮南子》:“稷辟土墾草,
以為百姓力農(nóng)。
”⑨《漢·宣帝紀(jì)》:“躬行節(jié)儉。
”⑩張載詩:“朝野多歡娛。
”(11)漢明帝詔:“先帝受命中興。
”(12)章帝詔:“繼體守文。
”(13)梁簡文書:“履璇璣而端拱。
”漢文帝詔:“益建官師為諫諍。
”(14)顏延之詩:“昧旦濡和風(fēng)。
”《海賦》:“沖融滉漾。
”(15)丹墀,
注見上章。
《月令》:“仲夏之月,
羞以含桃,
先薦寢廟。
”注:櫻桃也。
(16)丘巨源詩:“隱映含歌人。
”《陌上?!?:“青絲為籠系。
”(17)謝脁《酬德賦》:“度千春之可并。
”靈寢,
注見上章。
(18)漢景帝詔:“袒宗之功德,
施于萬世,
永永無窮。
”京都不再火①,
徑渭開愁容②。
歸號故松柏③,
老去苦飄蓬④。
(末以思鄉(xiāng)之意作結(jié)。
《杜臆》:涇渭,
乃吐蕃入寇之路。
《諸將》詩云:“多少村官守涇渭,
將軍且莫破愁顏。
”故必吐蕃遠(yuǎn)去,
而愁容始開。
盧注往在西京,
既遭喪亂,
老去飄蓬,
終遠(yuǎn)長安。
首尾無限悲酸。
此詩前后三段,
各十八句。
中八句作腰,
末四句作結(jié)。
)①左思詩:“羽檄飛京都。
”②鮑照詩:“發(fā)藻慰愁容。
”③古詩:“古墓犁為田,
松柏摧為薪。
”④劉孝綽詩:“游子倦飄蓬。
”盧元昌曰:此章歷敘肅、代兩朝,
經(jīng)祿山、吐蕃之亂,
以見幸蜀之轍,
不鑒于前,
奔陜之駕,
相尋于后。
故于肅宗收復(fù)處,
略其治具,
于代宗收復(fù)處,
詳陳保安圖治之道,
正見肅宗不能自振,
沿至代宗,
再有吐蕃之禍。
乃代宗收京后,
又不思省躬罪己,
節(jié)儉裕民,
聽言納諫,
且冗官失職,
兵不歸農(nóng),
朝政之闕失多矣。
政治無具,
禍亂相因,
未幾,
德宗又有奉天之幸,
內(nèi)寇外夷,
竟與唐相終始矣。
至篇中血脈,
以孝治為重,
故詳言宗廟廢興之由,
于肅宗曰“天子唯孝孫”,
于代宗曰“繼體如太宗”,
因以“歸號故松柏”,
自述己意終焉。
-----------仇兆鰲 《杜詩詳注》-----------出處全唐詩:卷222_12
(唐代五言古詩)往在(杜甫)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xué)作文,學(xué)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xùn),閱讀培訓(xùn),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xué)霸。
關(guān)鍵詞:杜甫,往在,唐詩,語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閱讀寫作培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