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絕)啰唝曲六首(劉采春)
啰唝曲六首
唐·劉采春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
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
借問東園柳,
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
莫恐太陽偏。
莫作商人婦,
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
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別日,
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
今得廣州書。
昨日勝今日,
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
白發(fā)黑無緣。
昨日北風寒,
牽船浦里安。
潮來打纜斷,
搖櫓始知難。
注釋注釋:據(jù)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述,
劉采春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
擅長演唐代流行的參軍戲。
元稹曾有一首《贈劉采春》詩,
贊美她“言詞雅措風流足,
舉止低徊秀媚多”,
“選詞能唱《望夫歌》”。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望夫歌》就是《啰唝曲》。
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云:“啰唝猶來羅。
”“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
據(jù)說,
“采春一唱是曲,
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可見當時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況。
《全唐詩》錄《啰唝曲》六首,
以劉采春為作者,
而元稹詩中只說她“能唱”,
《云溪友議》則說“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
皆當代才子所作”,
接著舉引了她所唱的歌詞七首,
其中六首五言的與《全唐詩》所錄相同,
另一首七言的卻是貞元年間詩人于鵠的《江南曲》。
因此,
這《啰唝曲》雖是劉采春所唱,
卻不一定是她所作。
胡應麟《詩藪》指出六首中的“四首,
工甚,
非晚唐調(diào)”,
并說:“今系采春,
非也。
”此曲的作者是誰,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不妨存疑,
值得提出的是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詩壇上贏得了詩評家的推重。
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中說:“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緒之‘打起黃鶯兒’、……劉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蓋嘉運所進之‘北斗七星高’,
或天真爛漫,
或寄意深微,
雖使王維、李白為之,
未能遠過。
”潘德輿在《養(yǎng)一齋詩話》中更稱此曲為“天下之奇作”。
這類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
在文人詩篇之外,
確實另有風貌,
一幟別樹,
以濃厚的民間氣息,
給人以新奇之感。
其寫作特色是:直敘其事,
直表其意,
直抒其情,
在語言上脫口而出,
不事雕琢,
在手法上純用白描,
全無烘托,
而自饒姿韻,
風味可掬,
有司空圖《詩品》所說的“不取諸鄰”、“著手成春”之妙。
“不喜秦淮水”一首,
表達的是因長期與夫婿分別而產(chǎn)生的閨思。
這本是一個陳舊而常見的題材,
但它卻于陳中見新,
常中見奇,
把想入非非的念頭、憨態(tài)橫生的口語寫入詩篇,
使人讀詩如見人。
這位少婦在獨處空閨、百無聊賴之際,
想到夫婿的離去,
一會怨水,
一會恨船,
既說“不喜”,
又說“生憎”;想到離別之久,
已說“經(jīng)歲”,
再說“經(jīng)年”,
好象是胡思亂想,
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但卻情真意切,
生動地傳出了閨中少婦的“天真爛漫”的神態(tài),
正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所評:“‘不喜’、‘生憎’、‘經(jīng)歲’、‘經(jīng)年’,
重復可笑,
的是兒女子口角。
”應當說,
把離恨轉嫁給水和船的作品并非絕無僅有,
例如晁補之在一首《憶少年》詞中曾怨“無情畫舸”,
劉長卿在一首《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詩中也抱怨“江春不肯留行客”,
但都不如這首詩之風韻天成,
妙語生姿。
“莫作商人婦”一首,
寫因盼歸不歸而產(chǎn)生的怨情,
也就是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的意思。
前一首怨水恨船,
當然并不是真正怨恨所注,
到這一首才點出真正怨恨的對象原來是她的夫婿,
而夫婿之可怨恨,
因為他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說的“重利輕別離”的商人。
商人去后,
自然盼其歸來,
而又不知歸期何日,
就只有求助于占卜。
前面提到《云溪友議》所舉劉采春的唱詞中有一首于鵠的《江南曲》,
后兩句是“眾中不敢分明語,
暗擲金錢卜遠人”,
也寫占卜歸期。
這里用金釵代替金錢,
想必為了取用便利,
可見其占卜之勤。
而由于歸期無定,
就又抱著隨時會突然歸來的希望,
所以在占卜的同時,
還不免要“朝朝江口望”。
但望了又望,
帶來的只是失望,
得到的只是“錯認幾人船”的結果。
溫庭筠《望江南》詞“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柳永《八聲甘州》詞“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也都是寫錯認船。
但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更樸素,
更真切。
從全詩看,
這位少婦既以金釵權當卜錢,
又朝朝江口守望,
足以說明其望歸之切、期待之久,
而錯認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年離別日”一首,
寫夫婿逐利而去,
行蹤無定。
張潮有首《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
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上水,
人傳郎在鳳凰山。
”所寫情事,
與這首詩所寫有相似之處。
“朝朝江口望”,
一心望夫婿歸來,
而不料愈行愈遠。
這正是望而終于失望的原因,
正是每次盼到船來以為是夫婿的歸船、卻總是空歡喜一場的原因。
正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分析:“桐廬已無歸期。
今在廣州,
去家益遠,
歸期益無日矣。
只淡淡敘事,
而深情無盡。
”長期分離,
已經(jīng)夠痛苦了;加上歸期難卜,
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蹤無定,
愈行愈遠,
是痛苦上又加痛苦。
在這情況下,
詩中人只有空閨長守,
一任流年似水,
青春空負,
因而接著在下一首詩中不禁發(fā)出“昨日勝今日,
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
白發(fā)黑無緣”的近乎絕望的悲嘆了。
隨著唐代商業(yè)的發(fā)達,
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
因而有《啰唝曲》之類的作品出現(xiàn),
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
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
寫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悶。
(陳邦炎)出處全唐詩:卷802-4
(唐五絕)啰唝曲六首(劉采春)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作文,學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閱讀培訓,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霸。
關鍵詞:劉采春,啰唝曲六首,唐詩,語文培訓,作文輔導,閱讀寫作培訓
啰唝曲六首
唐·劉采春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
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
借問東園柳,
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
莫恐太陽偏。
莫作商人婦,
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
錯認幾人船。
那年離別日,
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
今得廣州書。
昨日勝今日,
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
白發(fā)黑無緣。
昨日北風寒,
牽船浦里安。
潮來打纜斷,
搖櫓始知難。
注釋注釋:據(jù)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述,
劉采春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
擅長演唐代流行的參軍戲。
元稹曾有一首《贈劉采春》詩,
贊美她“言詞雅措風流足,
舉止低徊秀媚多”,
“選詞能唱《望夫歌》”。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望夫歌》就是《啰唝曲》。
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云:“啰唝猶來羅。
”“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
據(jù)說,
“采春一唱是曲,
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可見當時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況。
《全唐詩》錄《啰唝曲》六首,
以劉采春為作者,
而元稹詩中只說她“能唱”,
《云溪友議》則說“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
皆當代才子所作”,
接著舉引了她所唱的歌詞七首,
其中六首五言的與《全唐詩》所錄相同,
另一首七言的卻是貞元年間詩人于鵠的《江南曲》。
因此,
這《啰唝曲》雖是劉采春所唱,
卻不一定是她所作。
胡應麟《詩藪》指出六首中的“四首,
工甚,
非晚唐調(diào)”,
并說:“今系采春,
非也。
”此曲的作者是誰,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不妨存疑,
值得提出的是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詩壇上贏得了詩評家的推重。
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中說:“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緒之‘打起黃鶯兒’、……劉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蓋嘉運所進之‘北斗七星高’,
或天真爛漫,
或寄意深微,
雖使王維、李白為之,
未能遠過。
”潘德輿在《養(yǎng)一齋詩話》中更稱此曲為“天下之奇作”。
這類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
在文人詩篇之外,
確實另有風貌,
一幟別樹,
以濃厚的民間氣息,
給人以新奇之感。
其寫作特色是:直敘其事,
直表其意,
直抒其情,
在語言上脫口而出,
不事雕琢,
在手法上純用白描,
全無烘托,
而自饒姿韻,
風味可掬,
有司空圖《詩品》所說的“不取諸鄰”、“著手成春”之妙。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不喜秦淮水”一首,
表達的是因長期與夫婿分別而產(chǎn)生的閨思。
這本是一個陳舊而常見的題材,
但它卻于陳中見新,
常中見奇,
把想入非非的念頭、憨態(tài)橫生的口語寫入詩篇,
使人讀詩如見人。
這位少婦在獨處空閨、百無聊賴之際,
想到夫婿的離去,
一會怨水,
一會恨船,
既說“不喜”,
又說“生憎”;想到離別之久,
已說“經(jīng)歲”,
再說“經(jīng)年”,
好象是胡思亂想,
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
但卻情真意切,
生動地傳出了閨中少婦的“天真爛漫”的神態(tài),
正如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所評:“‘不喜’、‘生憎’、‘經(jīng)歲’、‘經(jīng)年’,
重復可笑,
的是兒女子口角。
”應當說,
把離恨轉嫁給水和船的作品并非絕無僅有,
中小學生作文投稿,中小學生作文點評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例如晁補之在一首《憶少年》詞中曾怨“無情畫舸”,
劉長卿在一首《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詩中也抱怨“江春不肯留行客”,
但都不如這首詩之風韻天成,
妙語生姿。
“莫作商人婦”一首,
寫因盼歸不歸而產(chǎn)生的怨情,
也就是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的意思。
前一首怨水恨船,
當然并不是真正怨恨所注,
到這一首才點出真正怨恨的對象原來是她的夫婿,
而夫婿之可怨恨,
因為他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說的“重利輕別離”的商人。
商人去后,
自然盼其歸來,
而又不知歸期何日,
就只有求助于占卜。
前面提到《云溪友議》所舉劉采春的唱詞中有一首于鵠的《江南曲》,
后兩句是“眾中不敢分明語,
暗擲金錢卜遠人”,
也寫占卜歸期。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這里用金釵代替金錢,
想必為了取用便利,
可見其占卜之勤。
而由于歸期無定,
就又抱著隨時會突然歸來的希望,
所以在占卜的同時,
還不免要“朝朝江口望”。
但望了又望,
帶來的只是失望,
得到的只是“錯認幾人船”的結果。
溫庭筠《望江南》詞“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柳永《八聲甘州》詞“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也都是寫錯認船。
但這首詩所表達的感情更樸素,
更真切。
從全詩看,
這位少婦既以金釵權當卜錢,
又朝朝江口守望,
足以說明其望歸之切、期待之久,
而錯認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年離別日”一首,
寫夫婿逐利而去,
行蹤無定。
張潮有首《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
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上水,
人傳郎在鳳凰山。
”所寫情事,
與這首詩所寫有相似之處。
“朝朝江口望”,
一心望夫婿歸來,
而不料愈行愈遠。
這正是望而終于失望的原因,
正是每次盼到船來以為是夫婿的歸船、卻總是空歡喜一場的原因。
正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分析:“桐廬已無歸期。
今在廣州,
去家益遠,
歸期益無日矣。
只淡淡敘事,
而深情無盡。
”長期分離,
已經(jīng)夠痛苦了;加上歸期難卜,
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蹤無定,
愈行愈遠,
是痛苦上又加痛苦。
在這情況下,
詩中人只有空閨長守,
一任流年似水,
青春空負,
因而接著在下一首詩中不禁發(fā)出“昨日勝今日,
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
白發(fā)黑無緣”的近乎絕望的悲嘆了。
隨著唐代商業(yè)的發(fā)達,
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
因而有《啰唝曲》之類的作品出現(xiàn),
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
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
寫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悶。
(陳邦炎)出處全唐詩:卷802-4
(唐五絕)啰唝曲六首(劉采春)由易優(yōu)作文(易優(yōu)悅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發(fā)布,學作文,學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悅讀。作文培訓,閱讀培訓,易優(yōu)悅讀助力每個孩子成為語文學霸。
關鍵詞:劉采春,啰唝曲六首,唐詩,語文培訓,作文輔導,閱讀寫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