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由三個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陆M成——《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自相矛盾》一文是一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對于這樣的課文該如何教學呢?反復誦讀是沒有必要的;仔細分析那更是無病呻吟了。課前,我反復思量,覺得成語 故事浩如煙海,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走進成語的世界,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峙e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學生由于認識水平較低,都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讓學生把原文和現(xiàn)代文相對照再來理解,一些語感較好的同學能很快理解了課文。接著,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品味出寓意。當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流暢表達。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導學生表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具體表達?!懂孆堻c睛》這個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課上,我扮演畫家,讓學生做圍觀的人,鼓勵學生想辦法說服畫家畫上眼睛,學生的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畫家”終于被說服。我相信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