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與虎謀皮yǔhǔmóupí
【釋義】比喻所謀之事有害于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dá)到目的.
【出處】《太平御覽》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反義詞 】行之有效、立竿見影
【近義詞 】海中撈月、枉費(fèi)心機(jī)、水中撈月
【成語 故事】
魯國的國君想讓孔子擔(dān)任司寇,便去征求左丘明的意見。丘明回答:“孔丘是當(dāng)今公認(rèn)的圣人,圣人擔(dān)任官職,其他人就得離開官位,您與那些因此事而可能離開官位的人去商議,能有什么結(jié)果呢?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周朝時有一個人非常喜歡穿皮衣服,還愛吃精美的飯食。他打算縫制一件價值昂貴的狐貍皮袍子,于是就與狐貍商量說:‘把你們的毛皮送給我?guī)讖埌?。’狐貍一聽,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在線作文批改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說:‘請幫幫我的忙,把你們的肉割下二斤,我準(zhǔn)備祭祀?!瘺]等他說完,羊就嚇得狂呼亂叫,互相報信,一齊鉆進(jìn)樹林里藏了起來。這樣,那人十年也沒縫成一件狐貍皮袍子,五年也沒辦成一次祭祀。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錯了商議的對象!你現(xiàn)在打算讓孔丘當(dāng)司寇,卻與那些因此而辭官的人商議,這不是與狐謀皮,與羊要肉嗎?二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