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唐代名相張九齡是誰?張九齡是如何妙對太守...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開元年間,留侯張良的后人張九齡成為了唐代有名的賢相,被譽(yù)為 嶺南第一人 ,是開元盛世最后一個名相。
民間傳說其出生時就有異象,其母懷胎十月仍未分娩,一算命先生稱: 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因此地太小,容其不下,必須到大地方才能出生。 于是張家只好遷到韶州,張九齡就是在這里出生的。
張九齡天資聰慧,自幼便才智過人,長至五歲便能吟詩作對,有神童之名。
在張九齡七歲那年的春天,還發(fā)生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當(dāng)時,張九齡跟隨家人到十分有名的寶林寺游玩進(jìn)香,寺里香客如云,張九齡孩子心性,覺得十分好玩,一路玩鬧著,在進(jìn)寺廟之前還摘了一枝開得燦爛的桃花,將它藏在袖子里。
突然,有一個特別洪亮的聲音喊到: 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員進(jìn)香朝拜。 一時之間,殿前的香客紛紛回避開來,給太守空出朝拜的位置。張九齡倒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他看著太守的隨從拿出供品,一點(diǎn)也不害怕。
太守見張九齡長得活波可愛,起了逗弄他的心思,就問張九齡: 孩子,你一直盯著供果,莫非很想吃它們?我給你出個對子,只要你能對上,我就給你供果吃,如何?
張九齡自負(fù)才氣過人,自信地回答: 好呀!
太守早就看見了張九齡藏在袖子里的桃花,隨口就出了一個上聯(lián): 白面書生袖里暗藏春色 。
張九齡張口就對了一個下聯(lián): 黃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
太守大為驚異,他沒想到一個七歲稚童竟然能脫口而出對上他出的對聯(lián),而且還對得很好。為了測驗(yàn)張九齡的才氣,太守又出了一個對子考驗(yàn)張九齡。太守說: 一位童子,攀龍攀鳳攀丹桂。
張九齡利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對了一個: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太守聽了連連拍手叫好,大贊張九齡才智過人,就依照諾言,給了張九齡幾個供果。
張九齡拿了太守賞的供果,就跑到一邊去玩了。一個和尚看見張九齡懷抱供果,誤以為張九齡的供果是偷來吃的,就拉著張九齡質(zhì)問。
張九齡告訴和尚,說供果是他對上了太守的對子,太守賞給他的,和尚偏偏不信,一定要張九齡說出對的什么對子。張九齡就原原本本的把太守出的對子復(fù)述了一遍,那和尚問張九齡對的下聯(lián)是什么,張九齡見和尚這般冤枉他,就打算捉弄和尚,于是靈機(jī)一動就說自己對的下聯(lián)是: 滿寺和尚,偷豬偷狗偷青菜。
和尚聽了張九齡的話,臉色變紅變白又變青,他覺得他們寶林寺的和尚都要被面前這個孩子害死了,萬一太守真的認(rèn)為他們都是偷竊之徒怎么辦,于是拔腳就要追太守去解釋這件事。
張九齡的神童之名可不是白白得來的,要知道他那時也只有七歲而已,現(xiàn)在許多人七歲的時候還在讀小學(xué)二三年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