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約1155-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他是一位浪跡江湖、寄食權(quán)門的游士。青年時代,曾出游揚州,旅食江淮一帶。又南歷瀟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他多才多藝,詩詞而外,還擅長書法、精通音律。他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絕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姜夔兩次向朝廷進樂譜,希望獲得機會。后一次還獲詔允許他破格參加進士考試,但沒有考中。此后,他清貧自守,以文藝創(chuàng)作自娛。他的著述留存下來的主要有《詩說》、《白石道人詩集》二卷、《白石道人歌曲》六卷等。夏承燾有《姜白石詞編年箋?!?。
姜夔如同一個漫步者,在吟賞之中完成了獨到的藝術品位。與自己的形象相互輝映的是,他的詞作所特有的余香正是透過語言而彰顯出來。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說: 姜夔詞在題材上并沒有什么拓展,仍是沿著周邦彥的路子寫戀情和詠物。他的貢獻主要在于對傳統(tǒng)婉約詞的表現(xiàn)藝術上進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審美規(guī)范。北宋以來的戀情詞,情調(diào)軟媚或失于輕浮,雖經(jīng)周邦彥雅化卻仍然不夠。姜夔的戀情詞,則往往過濾省略掉纏綿溫馨的愛戀細節(jié),只表現(xiàn)離別后的苦戀相思,并用一種獨特的冷色調(diào)來處理熾熱的柔情,從而將戀情雅化,賦予柔思艷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塵脫俗的韻味。 這一評論對姜夔在唐宋詞史上的地位予以評定。我們不妨透過新的視角來探討詞人的審美心理。在詞作小序中渲染心境,在詞作文本中寫出情境,姜夔具備一種典型的歌者風范。姜夔詞作時而透露出一股英氣,他有三首和辛詞,這應當與他和辛棄疾的交往有關系。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一、從詞前小序看姜夔的審美視界
詞作往往配有精心結(jié)撰的小序是姜詞在形式上的一個顯著的特色。蘇軾之后,詞前題序已成為常例,目的多是交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而姜詞的小序卻有新的發(fā)展,它不僅交代詞作的創(chuàng)作緣起,小序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還能從中考察詞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審美心理。他的部分小序 如同韻味雋永的小品文,與歌詞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趣 。在小序中姜夔把自己的生活世界和審美視野都雅致地呈現(xiàn)給我們,走進這樣一個審美空間,我們可以聽見他在人生路上行走的歌聲。
姜夔的詞作,離不開藝術、自然和情感。我們不妨把詞前小序進行分類解讀。按照內(nèi)容大體上可以分成四類。
?。ㄒ唬┤后w游賞中的唱和之作
姜夔一生交結(jié)的文人雅士不少,與蕭德藻、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朱熹、葉適等人都有交往。作為一介布衣,他游走于江湖之中,自然免不了與人唱和,同賞自然。如: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銛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jīng)吳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涂稿乃定。樸翁咎予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于詩,所出奇詭,予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余解。(《慶宮春》)
這篇小序先寫歸途中的孤獨體驗,將 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fā)。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之情懷寫出來了,與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 風雪夜歸人 同感。而后寫道與友人一起的旅途生活,體味 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 的具體情境。文人雅士們在這樣的情境中 相與行吟 。詞人品味自己孤旅中 自歌誰答 形象中的藝術意味,將 那一次 定格在自己的 此興平生難遏 的審美態(tài)度中。在群體行為中凸現(xiàn)個體情趣的這篇小序刻畫了詞人幽獨的心靈體會。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在這樣的群體游賞中,無論面對的是自然山水,還是聽音賞樂,抑或酒會偶思都會生發(fā)出詞人的創(chuàng)作沖動,將高情雅趣、悠悠心語訴諸筆端。如:
長溪楊聲伯典長沙楫棹,居瀕湘江,窗間所見,如燕公、郭熙畫圖,臥起幽適。丙午七月既望,聲伯約予與趙景魯、景望、蕭和父、裕父、時父、恭父,大舟泛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煙月交映,凄然其為秋也。坐客皆小冠練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于雙調(diào)中吹之。鬲指亦謂之 過腔 ,見晁無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過腔也。(《湘月》)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齊天樂(黃鐘宮)》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s://wEw.euzW.net/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湘月》一詞讀來遠遠沒有小序?qū)懙糜星橹?。 大舟泛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煙月交映,凄然其為秋也。坐客皆小冠練服,或彈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筆搜句。 風景寫得靈動,而在這一背景下敘寫人物的雅致情態(tài)亦有趣味。詞人此刻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純粹的審美的娛心世界。《齊天樂》的小序?qū)懪c友人飲酒之際,聽到蟋蟀叫聲而引發(fā)的詠物沖動。一個偶然的細節(jié)產(chǎn)生了一篇作品。而在友人 先成 的狀況下詞人 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 。詞作中也就融入了這樣的審美體驗。
?。ǘ┳砬樯剿?
山水風物具備的清疏淡雅之致常常激發(fā)詞人的靈感,尤其是各種花木,讓詞人找到抒情寄托之所在。在清空幽雅的旋律中遺貌取神,姜夔寫下許多名篇佳作。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在小序中有所反映,如: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丙午人日,予客長沙別駕之觀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shù)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定王臺,亂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diào)。(《一萼紅》)
予客武陵,湖北憲治在焉。古城野水,喬木參天,予與二三友日蕩舟其間,薄荷花而飲,意象幽閑,不類人境。秋水且涸,荷葉出地尋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見日,清風徐來,綠云自動,間于疏處窺見游人畫船,亦一樂也。朅來吳興,數(shù)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絕,故以此句寫之。(《念奴嬌》)
前一首詞是詠梅之作。小序中 官梅數(shù)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 ,誘發(fā)了詞人的興致,詞人凝神看梅,不禁想到自己的飄零生活,身世之感涌上心頭。在 湘云低昂,湘波容與 中 興盡悲來 。所以在詞作中有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水,目極傷心 之句。后一首也是如此,詠的是荷花。小序中回憶了他往年觀荷林塘的興致和感受,寫得妙趣橫生。筆頭一轉(zhuǎn),回到此次杭州所見荷花,兩次經(jīng)歷共同構(gòu)成了他所抒寫的內(nèi)容。荷花的品第風姿與詞人的品節(jié)風范聯(lián)系在一起了。可是,賞花要有可以交流的知音,知音不在,只能讓人徒增傷感。如《角招》小序說:
甲寅春,予與俞商卿燕游西湖,觀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歸吳興,予獨來,則山橫春煙,新柳被水,游人容與飛花中。悵然有懷,作此寄之。商卿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予每自度曲,吟洞簫,商卿輒歌而和之,極有山林飄渺之思。今予離憂,商卿一行作吏,殆無復此樂矣。
與朋友一起來時興味盎然,自己獨自來,依然 山橫春煙,新柳被水 ,可是心情變了。正如歐陽修《生查子》所說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追憶往昔,詞人離憂頓起。詞作中 寫入?yún)墙z自奏,問誰識、曲中心,花前友 。甚是傷感。
?。ㄈ樗囆g追求中的情景體驗而作
無論是吟賞山水,還是寫情詠物,姜夔都以藝術追求作為創(chuàng)作中心。音律諧婉與清空詞境要相得益彰,所以在詞序中他就將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靈光閃現(xiàn)也記錄下來。如《滿江紅》小序說:
滿江紅舊調(diào)用仄韻,多不協(xié)律。如末句云 無心撲 三字,歌者將 心 字融入去聲,方協(xié)音律。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 居人為此湖神姥壽也 。予因祝曰: 得一席風徑至居巢,當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 言訖,風與筆俱駛,頃刻而成。末句云 聞佩環(huán) ,則協(xié)律矣。書以綠箋,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年六月,復過祠下,因刻之柱間。有客來自居巢云: 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 按曹操至濡須口,孫權(quán)遺操書曰: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操曰: 孫權(quán)不欺孤 ,乃撤軍還。濡須口與東關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于姥云。
詞人先是有了創(chuàng)作上的音律標準,又在具體的情境下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欲望,而創(chuàng)作過程的完成又有神來之筆的相助。詞人寫作靈感由此產(chǎn)生。既交代了創(chuàng)作背景,又給此作增加了神秘色彩。小序中敘事因素的增加拓寬了敘事空間。除此之外,小序還對音樂的使用和流傳進行了詳細說明,如:
越中山水幽遠。予數(shù)上下西興、錢清間,襟抱清曠。越人善為舟,卷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shù)十曲,音節(jié)駁矣。予嘗考唐田畸聲律要訣云:徵與二變之調(diào),咸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調(diào)曲也。徵為去母調(diào),如黃鐘之徵,以黃鐘為母,不用黃鐘乃諧。故隋唐舊譜,不用母聲,琴家無媒調(diào)、商調(diào)之類,皆徵也,亦皆具母弦而不用。其說詳于予所作琴書。然黃鐘以林鐘為徵,住聲于林鐘。若不用黃鐘聲,便自成林鐘宮矣。故大晟府徵調(diào)兼母聲,一句似黃鐘均,一句似林鐘均,所以當時有落韻之語。予嘗使人吹而聽之,寄君聲于臣民事物之中,清者高而亢,濁者下而遺,萬寶常所謂宮離而不附者是已。因再三推尋唐譜并琴弦法而得其意。黃鐘徵雖不用母聲,亦不可多用變徵蕤賓、變宮應鐘聲。若不用黃鐘而用蕤賓、應鐘,即是林鐘宮矣。余十一均徵調(diào)仿此。其法可謂善矣。然無清聲,只可施之琴瑟,難入燕樂。故燕樂闕徵調(diào),不必補可也。此一曲乃予昔所制,因舊曲正宮齊天樂慢前兩拍是徵調(diào),故足成之。雖兼用母聲,較大晟曲為無病矣。此曲依晉史名曰黃鐘下徵調(diào),角招曰黃鐘清角調(diào)。(《徵招》)
詞人將創(chuàng)作情境寫完后,又詳細地介紹了詞牌與音樂的關系。為作品的藝術性和可歌性進行了渲染?!镀鄾龇浮芬辉~的小序也是這種寫法。
?。ㄋ模w味世態(tài)人情之作
姜夔絕不是僅僅醉情山水,吟賞煙霞,在音樂的節(jié)奏中不食人間煙火的 白石老仙 。在大時代的變動之中,他也會把自己的思考與感觸寫到詞中。詞序的背景點染就會合詞作形成一塊完璧,讓我們了解了詞人的另一面。如:《揚州慢》詞序說: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詞人將自己的感受與現(xiàn)實景象結(jié)合起來,表達出對戰(zhàn)火硝煙所帶來的蒼涼的內(nèi)心感慨。不過,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他的藝術觀念也沒有消失,在表現(xiàn)主題的時候還會煞費苦心地解說一番,如《凄涼犯》詞序云:
合肥巷陌皆種柳,秋風夕起騷騷然。予客居闔戶,時聞馬嘶,出城四顧,則荒煙野草,不勝凄黯,乃著此解。琴有凄涼調(diào),假以為名。凡曲言犯者,謂以宮犯商、商犯宮之類,如道調(diào)宮上 字 住,雙調(diào)宮亦 上 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調(diào)曲中犯雙調(diào),或于雙調(diào)曲中犯道調(diào),其他準此。唐人樂書云: 犯有正旁偏側(cè),宮犯宮為正,宮犯商為旁,宮犯角為偏,宮犯羽為側(cè)。 此說非也,十二宮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宮特可犯商、角、羽耳。予歸行都,以此曲示國工田正德,使以啞觱栗吹之,其韻極美。亦曰《瑞鶴仙影》。
這可能就是身為一介布衣的姜夔形象。遠離政治,對藝術境界的追求使得他在表達感情的時候更加內(nèi)斂一些。就連《淡黃柳》這樣懷念舊日戀情的作品也寫得不著痕跡,詞序只是說: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這是姜夔特有的風格。他和辛棄疾不一樣,辛棄疾是在自然萬物中寫出理想志向,有驅(qū)使物象的氣概;姜夔是在自然風物中尋找藝術感覺,有與物同游的雅致。
總之,透過詞序我們能夠進一步認識到姜夔詞創(chuàng)作的中心是對詞作藝術品位的追求。在詞境上他將自然景物與世態(tài)人情融入雅樂清音里,構(gòu)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審美世界。
二、和辛詞:時代背景與審美意味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 觀稼軒詞,知為豪杰;觀白石詞,知為才人。 當 才人 與豪杰相遇的時候, 才人 的身上也不免沾染上豪杰之氣。當然,以藝術追求作為自己人生之目標的姜夔自然與以拯救天下蒼生為理想的辛棄疾呈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風格。我們不妨把姜夔的 和辛 詞單獨拿出來,與稼軒原作相互比較,更能看出姜夔的審美追求。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的辛棄疾奉召入京、陳奏抗金政見,三月知鎮(zhèn)江。本年秋,登北固山賦《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我們在寫到辛棄疾的時候已經(jīng)講解了這首詞,這里就不再錄出。辛詞借古寓今、表達情志,寫得悲壯蒼涼。姜夔也呼應稼軒原韻寫有《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詞云:
云鬲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數(shù)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飲,大旗盡繡熊虎。前身諸葛,來游此地,數(shù)語便酬三顧。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辛詞抒發(fā)思古幽情,白石就圍繞稼軒本人展開詞筆。上片亦從思古起筆,開始三句,寫北固樓周圍風景古跡,引出思考問題。隨后以景言情, 數(shù)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 在時間和空間視野中寫出自我之體驗。與辛詞比較,姜夔取景更為具體實在,稼軒抒寫的中心不在具體景象的描繪,而白石則富有藝術眼光,下筆飄逸。接下來引出抒情對象, 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 將辛棄疾的一段經(jīng)歷寫出來。他一直致力于抗金復國,卻遭受排擠,被迫閑居。白石用語具有概括力, 蒼崖綠嶂 雖為景語卻將滄桑感形象寫出。 北門 一詞用典含蓄。又將桓溫 京口酒可飲,兵可用 化入下句,用健筆結(jié)束上片。下片回到當前語境,先是以諸葛亮來比擬稼軒。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說: 青史英豪可雄跨。 姜詞也在稱贊稼軒才略。然后筆向外一蕩, 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 亦引桓溫事,以景語為壯詞,寫出稼軒心中的目標。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 ,寫出群體的愿望以激勵。最后一句再用桓溫的人生感慨,寫出詞人對英雄成就事業(yè)的期盼和信心。這首詞與白石其他作品風格有所不同,整體上透出一股豪情,只是在深幽的表述中展開。這篇詞作形成了白石少有的在英雄氣概影響下的曠放風格。
辛棄疾作有《漢宮春 會稽秋風亭懷古》詞,云: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莼鱸。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詞寫得回環(huán)婉轉(zhuǎn),雖有歸隱之意而壯心不已。當時有多人奉和,姜夔也有和作。我們結(jié)合辛詞來看姜夔的詞作:
云曰歸歟,縱垂天曳曳,終反衡廬。揚州十年一夢,俯仰差殊。秦碑越殿,悔舊游,作計全疏。分付與、高懷老尹,管弦絲竹寧無。知公愛山入剡,若南尋李白,問訊何如。年年雁飛波上,愁亦關予。臨皋領客,向月邊、攜酒攜鱸。今但借、秋風一榻,公歌我亦能書。
這首詞從 歸去 寫起, 衡廬 指代家園,言下之意,不管走得多遠最終要回歸家園,而時間讓人覺得往事成空。 秦碑越殿,悔舊游,作計全疏。 詞人感慨年去年來的漂泊生活使自己虛度年華、功業(yè)無成。接下來筆頭轉(zhuǎn)換到對方,自己此生只能在 管弦絲竹 中過閑云野鶴似的生活了,宏偉志向只能靠辛棄疾實現(xiàn)了。下片承接上片,將稼軒比作李白,推重其詩才。詞人不禁進入幽境之中, 臨皋領客,向月邊、攜酒攜鱸 ,是一種瀟灑風度,也是知音共賞的愜意生活?;脰|坡《后赤壁賦》而來。結(jié)語更進一層,在您的慷慨悲歌之中,我來寫下心中感懷,豈不盡興!唱和之作,既要結(jié)合對方詞意,又要將抒情對象納入內(nèi)容之中。辛詞抒發(fā)英雄悲情,白石寫出了雅士幽情,均立意高遠,自成一格。
大約在同時,辛棄疾還寫有《漢宮春 會稽蓬萊閣觀雨》,詞云: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登樓觀雨,從風雨之中觀時代氣象,辛棄疾的這首詞有太白風韻。起筆就布下一片蒼茫之景。 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厥茁?、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對風雨聲的擬人化描寫體現(xiàn)作者不平靜的心情。而所涉物象的描寫亦如疾風快雨,視角不斷轉(zhuǎn)換。下片卻以柔和之態(tài)出現(xiàn),引出吳越舊事,抒發(fā)詞人的矛盾心理。面對興亡感慨,詞人以及時行樂慰藉自我。杜牧詩說: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結(jié)尾一句正是此意。值得注意的是唐宋詞人面對這一精神困惑都采取了 不如憐取眼前人 的價值取向。歐陽修、晏殊、蘇軾、辛棄疾都是如此。只是辛詞在時代氣象與家國意識的籠罩下個人趨向被忽略了。而姜夔更是在清空騷雅的藝術空間中尋求人生樂趣,自然更容易在這一點上與辛棄疾達成一致,所以他的和作在精神思考層面上不會有更多的超越點,而在藝術表現(xiàn)力上則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看他的《漢宮春 次韻稼軒蓬萊閣》:
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當時事如對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間、千古須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秦山對樓自綠,怕越王故壘,時下樵蘇。只今倚闌一笑,然則非歟。小叢解唱,倩松風、為我吹竽。更坐待、千巖月落,城頭眇眇啼烏。
白石于吳越典故中取一細節(jié), 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 從自己所長入手,以一女子牽扯到時代興衰。與稼軒立意同而取象異。詞人的腦海里閃現(xiàn)出歷史的瞬間,一種宿命感揮之不去。隨后引出文種來,功成而不身退,終于招致禍端。而這一切已是過眼云煙。 有倦客、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 這個 倦客 是詞人自謂。寫出隱者風度。上片寫出了詞人 扁舟夜泛 中的思古幽情。下片詞人拓寬視野,向上追溯,寫及勾踐。在詞人眼里,不管是隱逸的范蠡,遭禍的文種,還是經(jīng)歷了臥薪嘗膽而成功的勾踐,都難免灰飛煙滅。感慨歷史之后,詞人回到自己的世界。有 松風 伴奏, 小叢 歌唱,言外之意眼前的生活多么美好。與稼軒 鼓瑟吹竽 意同。最后一句亦以景語結(jié)尾,蒼涼的語境中蘊含著詞人的切身體驗。將這兩首詞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在立意和取境上的區(qū)別很小,詞作風格也很相似。只是白石寫得更細膩些,更注意寫出藝術感覺。有這么多唱和之作,說明辛棄疾于姜夔之間一定要有一些共同的藝術質(zhì)素或者人生體驗可以相通。他們之間最大的共同感是對人生的滄桑感的理解,從這一角度說,兩個人是精神上的相知者。一個抱有高遠的政治理想,而在仕隱之間不斷漂泊游走;一個身懷絕詣的藝術才能,而在江湖之間難于立足。正是在人生經(jīng)歷上的共同之處,讓他們成為知音。如姜夔《長亭怨慢》小序中說: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xié)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此語予深愛之。 稼軒也在作品中化用桓溫的這句話。
從對姜夔的和辛詞的分析來看,他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著狂放的一面。只是個人經(jīng)歷的不同使得他們在表述各自的人生體驗時抱有不同的審美態(tài)度,這就使他們形成了各自的主體風格。我們看到了姜夔詞世界的另一面,也認識到正是大詞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造就了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共有價值。
三、清空騷雅與幽韻冷香:白石詞的審美品格
張炎《詞源》說: 詞要清空,不要質(zhì)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zhì)實則凝滯晦昧。姜白石詞如野云狐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zhì)實之說。 又說: 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張炎只是提出了 清空 、 騷雅 的論斷而沒有根據(jù)姜夔本人的作品作出進一步解釋,這就留下了可供拓展的闡釋空間。關于 清空 ,謝章艇《賭棋山莊詞話》說: 意欲清,氣欲空。 沈祥龍《論詞隨筆》說: 清者,不染塵埃之謂;空者,不著色相之謂。清則麗,空則靈。 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 兩人的解釋還是讓人覺得 無跡可尋 。鄧喬彬《論姜夔詞的清空》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論述,他說: 姜夔為人清高,他在 心煉 和 出筆 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選擇與 清 相關的景象事物,取其神理特征 用清超之筆,辭意相當?shù)貥?gòu)成完整的意境。這種意境非但 骨氣清,體格清,辭意清 ,而且空靈渾涵,而非板滯凝澀。這就是 清空 。 (《詞學廿論》)從作者性情和性情背景下的意境營造入手才能夠抓住 清空 的本質(zhì)所在。多義性意象的使用和在意境的追求上的 味外之旨 使得姜詞形成了 清空 、 騷雅 的審美風格。如《齊天樂》: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xù),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姜夔 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 ,姜夔寫下了這首詠物詞。詠物之作,往往是別有寄托。這首詞詠的是蟋蟀,而顯然是在抒發(fā)愁情。開篇就從文人寫起,以庾信《愁賦》引出詞人聽見蟋蟀叫聲的情感意向,為全詞定調(diào)。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 詞人提及蟋蟀所居之所,將愁情擴散到更為廣闊的空間。然后循聲指人, 哀音似訴 一句引出喻體,就是 思婦 。蟋蟀, 中都呼為促織 。詞人將小序中提到的這一點與他現(xiàn)在的描寫對象結(jié)合起來, 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而四年的遠人又無消息,在孤獨中徒增煩惱。下片詞人開始轉(zhuǎn)換視角,將愁情擴散。先是回到所詠之物,在凄風苦雨中,蟋蟀在斷斷續(xù)續(xù)地鳴叫,入詞凄涼,究竟為誰呢。 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 ,既有旅人,也有王侯。 豳詩 指《詩經(jīng) 豳風》中的詠蟋蟀詩。借此引出 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的景象,別有趣味。這一景象給詞人帶來了快樂,可是 傷心人別有懷抱 ,詞人將之 寫入琴絲 ,然而愁情難斷,又增幾分哀怨。整首詞以蟋蟀哀鳴為線索,主要寫人間離情。對這首詞的理解一直存在爭議,有認為 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shù) ,寄托著靖康中徽、欽二帝蒙難的國恥;有認為作品滲透著詞人凄涼漂泊的身世之感。其實無需坐實。姜夔常常將自我的人生體驗與所詠之物融為一體,也將時代風雨融入進來,寫得清空縹緲,去留無跡。至于是否有言外之意,需解者自身體會。他的作品意蘊豐富,給閱讀留下極大的闡釋空間。從對物的把握來看,白石詞形成 清空 之境,不僅在詠物作品中,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是如此,尤其一些句子,如《踏莎行》: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霓裳中序第一》: 沉思年少浪跡,笛里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一萼紅》: 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 等等。
可是, 清空 又是和 騷雅 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陸輔之《詞旨》中就將 騷雅 定位白石詞的主體風格。鄧喬彬亦有《論姜夔詞的騷雅》一文,認為 騷雅 是《離騷》與《小雅》之結(jié)合,說: 騷、雅合稱,揆之作品,就要求立意言天下事,言王政廢興,但其規(guī)諷之旨和忠怨之詞,在藝術表達上要出以 比興之義 。 《離騷》通過 香草美人 的寄托寫法以表達憂憤?!缎⊙拧吠高^興象在風雅文本中追求深意。姜夔也是透過物象而賞玩悲情,寫的如 一片冰心在玉壺 。如《凄涼犯》,小序說: 合肥巷陌皆種柳,秋風夕起騷騷然。予客居闔戶,時聞馬嘶,出城四顧,則荒煙野草,不勝凄黯,乃著此解。 寫的正是凄涼景象中的凄涼心態(tài)。在小序中渲染得無比濃重的傷感在詞作中就別有韻味。詞云:
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情懷正惡,更蓑草寒煙淡薄。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舊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紅落。漫寫羊裙,等新雁來時系著。怕匆匆、不肯寄與誤后約。
詞的上片詞人攝取蕭瑟秋景繪出邊城荒涼之狀,將兵火之后的敗落慘相寫了出來。而下片回到了個人的生活世界,回憶往日的西湖之游,正是 賞心樂事誰家院 。 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 為詞作注入暖意。而思及人情,又有無限感傷。將自己在荒亂時期的特有情緒抒發(fā)出來。在寫法上,正如《中國文學史》所說: 他善于用聯(lián)覺思維,利用藝術的通感將不同的生理感受連綴在一起,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側(cè)向思維,寫情狀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畫,而是側(cè)面著筆,虛處傳神。 也就形成清空之境。再如《揚州慢》這樣傷懷的作品,姜夔依然在冷色調(diào)中難掩清空詞境。不過,白石的雅也還有另一面,就是選擇生活的雅致之處入詞,在運筆煉字上求 雅 。清人汪森《詞綜序》即說: 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煉,歸于醇雅。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于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于后。 我們就不再分析他的 醇雅 的作品了。
劉熙載《藝概》中說: 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從他的寫合肥情事的詞作中可以看出這一特點。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說: 作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運更是渺茫黯淡。加上他一生貧病交加,對凄涼寒苦有著深刻的感受,所以他總是以一種憂郁凄涼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即《卜算子》所說的 舉目悲風景 )。就像中唐詩人賈島愛靜、愛瘦、愛冷,也愛這些情調(diào)的象征一樣,姜夔也偏愛冷香、冷紅、冷云、冷月、冷楓、暗柳、暗雨等衰落、枯敗、陰冷的意象群,以此來營構(gòu)幽冷悲涼的詞境。如《霓裳中序第一》詞中病人和淡月、寒蛩、墜紅、衰荷、暗水等色調(diào)陰暗的意象群,構(gòu)成清幽悲涼的境界,表現(xiàn)出詞人浪跡江湖時凄涼悲苦、孤獨寂寞的人生感受。 實際上,白石詞 幽韻冷香 的風格形成不僅僅是生活體驗,也是他從江湖詩法取境的結(jié)果。對自身生活空間的適應慣性使他的視覺關注點趨于統(tǒng)一化,所以,江湖游士在自然風光和歌舞宴會兩個世界中的空間轉(zhuǎn)換決定了對審美品格的定位。如其詠梅名作《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詞前小序說: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可見這首詞是有意而為的藝術創(chuàng)作,關于詞的主旨眾說不一,尤其是有無寄托的問題。姜夔寫花多和女性聯(lián)系在一起,當然這是男性詞人的心理慣性。他的詠梅詞很多,如一些學者所述,姜夔常把梅花作為其戀人的象征,這一點與陸游不同。在陸游的筆下梅花儼然是個體人格的化身。不過,姜夔的筆下梅花還有著特殊的含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這就是他的名篇《暗香》和《疏影》。我們來看這首詞,上片發(fā)端追憶賞梅之雅興,引出梅邊佳人。賀鑄《浣溪沙》寫道: 玉人和月摘梅花 ,白石化而用之。然后與《齊天樂》引出庾信一樣,詞人引出詠梅詩人何遜。之后就是詞人的 春風詞筆 。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寫出幽香意境。下片先言江南水鄉(xiāng)中的月夜風景,開始抒情。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顯然是在寫戀情,冷色調(diào)中香氣四溢,情深意長。于是,詞人思起往事,以景語表達情思。 千樹壓、西湖寒碧 與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句斷而意連。從藝術手法上說,姜夔確實 稟承周邦彥字煉句琢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借鑒江西詩派清勁瘦硬的語言特色來改造傳統(tǒng)艷情詞、婉約詞華麗柔軟的語言基調(diào) 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幽韻冷香的審美風格。我們品味一下《淡黃柳》,小序中說: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合肥是讓姜夔刻骨銘心的地方,這里留下了他青春時代的愛情往事,留下了他在山水風光中的漫步身影。所以,他的筆下合肥的一景一物都有著《再別康橋》的意味。詞云: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幢M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這是一首惜春傷時之作。上片以晨景起筆,抒情主人公在熟悉的生活空間里搜尋記憶。是昔日的繁華景象,還是難忘的戀情,總之,他停留很久。下片寫心中情。而多以景語出之。在相戀舊地徘徊,詞人生發(fā)出好景難再,春光不駐的感慨。這首詞的抒情節(jié)奏很慢,淡淡寫來,閱讀中覺得情韻悠長。正如王國維所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姜夔寫到合肥戀情的作品如《鷓鴣天 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就不僅僅是幽韻冷香,還有深情款款的一面。這是少見的姜夔寫得痛快的作品。
從我們在姜夔的詞世界的漫步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在自己的時代里找不到立足點的江湖詞人的形象。可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藝術世界,當他用特有的審美眼光打量這自己的時代,寫下曾經(jīng)有過的溫暖、痛苦和希望。姜夔以高超的藝術才能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漂泊者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