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帝即位七年后,于1340年追究了其父明宗被文宗謀害的事,將文宗廟主撤出了太廟,安置文宗后于東安州,將文宗子(即先前的太子)流放到了高麗,到 這個時候, 帝位之爭 才算告一段落。在同一年,順帝在脫脫的幫助下?lián)魯×藱?quán)臣伯顏,將統(tǒng)治權(quán)力真正掌握到了手中。而在這一時期,元朝積弊已深,順帝要想 力挽狂瀾,每一步都要小心,都不能出錯。
從1344年順帝親政,至1349年間重新起用脫脫,這時期順帝面對連年的天災(zāi)和愈演愈烈的 社會動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明顯,問題反而越來越多。1344年5月,黃河暴漲,先是白茅堤潰決,6個月后,金堤又被沖垮。黃河中下游,即 今天的河南省東北部,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山東省南部和河北的部分地區(qū),都被洪水淹沒,成為萬里澤國。黃河泛濫不僅嚴重妨礙了漕運,更威脅到了鹽場的安 全,直接扣住了元朝的財政命脈,使本來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下的元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而水災(zāi)過后,就是嚴重的饑荒與瘟疫,這對元政府來說就更是雪上加霜。不 過二十多歲的元順帝必須積極主動地解決一切問題。于是他在1349年7月,召回了稱病在家的脫脫,重新任命他為右丞相。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脫脫的這次改 革并不能說是成功的。為了緩解元朝政府的財政問題,他在1350年底,印行了沒有準備金的 至正交鈔 ,鑄造新銅錢進行流通。因為沒有準備金,新的貨幣如 同廢紙一樣。形成了以濫發(fā)新鈔搜刮民間至元寶鈔的態(tài)勢,造成了更大的經(jīng)濟危機。導致老百姓避虛就實,先是舍鈔用錢,最后連錢都不用,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 狀態(tài)。給百姓帶來更多苦難的是脫脫對黃河的治理。1351年5月,脫脫動用民工15萬,監(jiān)工的軍隊2萬,開始了他龐大的修河工程。脫脫將黃河水由哈只口引 入黃河故道,再東引到徐州,入淮河最后流進大海。盡管脫脫治理住了洪水,但卻在這次治理黃河的過程中引發(fā)了比洪水更可怕的、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造成起義的 原因很多。首先民眾是被強征為河工的,而不是出于自愿。而工程中元朝政府發(fā)放的工資貨幣 至正交鈔 更是毫無用處的廢紙,即使這樣還多被監(jiān)工貪污克 扣。在修河道的過程中,眾多民工因饑餓和繁重的體力勞動致死,民怨沸騰。在這關(guān)鍵時刻,他們的怨恨與憤怒被白蓮教利用、點燃,最終成為了一場無法遏制的大 起義。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脫脫對起義始料未及,他被迫率領(lǐng)百萬元軍,南征北討,經(jīng)過幾年的應(yīng)對,到1354年,才基本控制住了局勢。1354年冬,脫脫 率軍圍攻高郵張士誠。高郵戰(zhàn)役是元朝走向滅亡的真正開始。1354年11月,脫脫率元軍抵高郵,大敗張士誠。張士誠寡不敵眾,只好退入高郵城中進行堅守。 于是脫脫命元軍分兵,破六合、鹽城、興化等地,使高郵成為孤城。當時張士誠守在城中,和將領(lǐng)們每天所談?wù)摰亩际峭督档氖?,可又怕投降后不能被脫脫赦免,最 后只能硬著頭皮堅持。12月,脫脫突然被元順帝削去了兵權(quán)。失去主帥,百萬元軍不戰(zhàn)自潰,高郵形勢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張士誠不僅因此得救,還收編了大量 元軍,將地盤不斷擴大,成為了一方霸主。
高郵兵敗完全是元廷自己制造的動亂,是元朝政治腐敗、元順帝喪失治國志向,生活走向墮落的必 然結(jié)果。在脫脫復相之前,康里人哈麻、雪雪兄弟向順帝多次為脫脫美言。因此脫脫復相后為表示感激,升哈麻做了中書右丞??刹痪?,脫脫與哈麻就發(fā)生矛盾,哈 麻被脫脫降為了宣政院使。這以后哈麻懷恨在心,他知道要報復脫脫就得讓元順帝聽自己的話。哈麻偷偷地找來西天僧人,教元順帝學習運氣術(shù)。西天僧人教給元順 帝的運氣術(shù)名為 演揲兒 ,漢語稱 大喜樂 。大喜樂既是一種宗教舞蹈,也是一種氣功。哈麻利用這種氣功的一些特點誘導元順帝進行淫樂。從此以后元順帝與 推行至正新政時判若兩人,全然不顧皇帝尊嚴,整天尋歡作樂。脫脫對哈麻的舉動深惡痛絕,打算除去哈麻。哈麻知道后,就在皇后、皇太子面前挑唆。脫脫出征高 郵時,哈麻趁機讓監(jiān)察御史彈劾脫脫,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上面的那場鬧劇。脫脫被彈劾解職后,被調(diào)回了大都,隨后又被流放到了云南,最后哈麻假傳圣旨,在云南貶所 中毒死了脫脫。
作文培訓網(wǎng)站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 。
高郵兵敗,使元朝喪失了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的最有利時機。以后元政府再也沒有能力集結(jié)大規(guī)模的軍隊對付起義軍了。不久起義勢力復振。到1355年以后,元朝陷入了起義者和鎮(zhèn)壓起義的軍閥各自為政、割據(jù)一方的局面,中央政府在全國范圍的統(tǒng)治實際已經(jīng)瓦解